《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我姓溫,名寧,字瓊林。前半生為人,後半生為‘鬼’。

出身溫氏,自幼父母雙亡,從小自卑,怯懦,天資愚鈍,在姐姐的庇護下才得以長大。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有人說,我的這一生心如赤子,知恩圖報,從未害人,一生無錯,不欠任何 。可,於我來說,有些人,有些事,我終究欠著一句‘對不起’和一聲‘謝謝你’。

|| 金子軒,對不起....

金公子,對不起,雖然陳情一出,我心不由我,可窮奇道上誤殺你,我始終欠你一句抱歉。本想過一命抵一命,奈何,那時的我一身修羅印痕,已是殘生,用來抵你的命,差了點。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後來,蘭陵金氏於亂葬崗傳話,說是要將我挫骨揚灰,我想著也好,這樣也能稍稍彌補我的愧疚,所以我就跟姐姐上了金陵臺,可惜的是,我未被挫骨揚灰,之後因種種恩怨是非,苟活至今。

還有...還有金綾,對不起,不論是非,不問對錯,終究我也欠你一聲抱歉。

|| 公子,謝謝你....

公子,本想用我這殘生護你奮不顧身,可你身邊有了比我更合適的人,他是皎皎君子,澤世明珠,我知道,能有他相護的餘生一定安穩無虞。我想,我是時候該離開了。此生能與你同行至此,很幸運,也很感激。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公子,謝謝碧靈湖、夜雨窮奇道、你對我的出手相救,謝謝你送我的符咒,謝謝有你的那段亂葬崗時光;

世人都說,我是你的鬼將軍,但我知道,從雲深不知處你教我射箭那時起,你一直都把我當朋友,從未變過。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還有,也謝謝藍二公子,謝謝他救下阿苑,護著他長大。

姐姐說過,道過別了,就該再見了,公子,我們就此別過,接下來的,就讓我自己走吧......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 姐姐,謝謝你用盡一生護我長大....

姐姐,我知道我自幼患病,靈識薄弱,異於常人,讓你將這樣的我護著長大,難了點。可是,我知道,你對我從來都是心甘情願。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我知道,我們長大的這些年,你總是過得膽戰心驚,小心翼翼,謝謝你為我委曲求全,奮不顧身的這些年;謝謝你一肩抗下的所有,也謝謝你,替我擋下的血雨腥風。這一世,能成為你的弟弟,是我莫大的榮幸。

你知道嗎?無論是相貌、才情,還是其他的所有,我什麼都比不過魏公子,可有一樣,我和他是一樣的,我也有一個對我來說,全世界最好的姐姐。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姐姐,我知道我一直都是你的牽掛,你放心,如今的我一切都好。

姐,我把阿苑送回雲深不知處了,你知道的吧,那是一個特好特好的地方,況且...況且,對阿苑來說,那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

姐,我要回岐山了,我想...我想給族人修一座衣冠冢;

姐,如果你願意,下一世換我來護你長大。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 溫寧,謝謝你,用殘生奮不顧身,於這浮沉寫無悔的愛恨。

溫寧,看著你謝了這麼多的人和這麼多的事,你可知,這個塵世,也有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事,也須跟你說聲對不起和謝謝你!

溫寧,對不起,人性殘忍,夜雨窮奇道,你被迫丟了靈識;

溫寧,對不起,你什麼都沒做,只因一筆溫字,被困得遍體鱗傷;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溫寧,對不起,人心貪婪,慾望成魔,只因身為鬼將軍,你被困十六載。

溫寧,也謝謝你,謝你初嘗蓮藕排骨湯,捨不得喝,將它小心翼翼的捧著,一滴未灑的端回了亂葬崗,餵給了阿苑。

謝你,不顧危險,偷了姐姐的凝血草、補氣丹,給了深陷地牢的魏無羨,謝你用蟾酥針困住了惡獸,救下了他 ;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謝你,不顧被發現的危險,救出了江澄,將他帶回了夷陵,求姐姐相救;

謝你,不顧性命之憂,踏進雲夢,在江澄紫電的一遍又一遍的抽打下,忍者疼痛,說出了剖丹的原委。

謝謝你,從未染過半點灰塵的赤子之心,謝謝你愛過的這麼多人和這麼多事。

《陳情令》三憾—溫寧,半生為人,半生為鬼,用殘生寫盡愛恨!

著墨於此,我似乎能看見,竹林陌上,你一襲黑衣,揹著一袋蘿蔔,朝著岐山的方向走去.......

溫寧,通往岐山的那條路,很孤單吧,大抵此生除了阿苑,再也沒有人會陪你一起走了。

可通往岐山的那條路,也很溫暖吧,因為那裡存著故人的氣息,對嗎?

(陳情令人物篇,未完待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