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院內擺放著308口大缸,每口製成約白銀五百多兩,以前防火用


前前後後已經去過故宮三次,故宮裡的東西學不完,每去一次都有新的發現。這次我對故宮裡的擺放的308口銅缸鐵缸深感興趣,再聽了導遊的講解外,就好好的回來研究學習了一把。

前不久去了故宮,就是為了這308口缸。在每座較大的庭院和後宮,都有排列整齊的大銅缸,也是我們經常光顧的景點。

我們不禁會產生疑問,這些大銅缸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而採用鎏金工藝製成的大銅缸,為何滿身刮痕,這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這些大銅缸都是明清時期皇宮中僅有的殿外陳設物,不僅具有消防作用,還是皇宮殿陳設方面不可或缺的裝飾品。在清代,這些大銅缸是由內務府營造司管理,缸內平時裝滿清水,用來防火。

每年到了小雪季節,由太監在缸外套上棉套,上加缸蓋,下邊石座內置炭火,防止冰凍,直到春季驚蟄時才撤去炭火。

宮內陳列的這些大銅缸,明代大都用鐵或青銅製成,鎏金銅缸還比較少,兩耳均有鐵環。清朝大多用的是銅鎏金大缸,或青銅缸。

明代缸的樣式上窄下寬,古樸大方。清代缸的樣式腹大口收,兩耳加獸面銅環,製作精良,外表富麗。

據清代乾隆年間內務府記載:口徑五尺(1.60米)的大銅缸釣重5684庫斤(3,392公斤),四尺(1.28米)的銅缸約重3630庫斤(2,16公斤),口理五尺的大銅缸每口製造用銅的費用就約白銀五百多兩。

無意中看到陳設的大銅缸有的表面居然鍍有黃金,無聊時,這些士兵就用刺刀刮銅缸上的金子,一會就能刮下蠶豆大的金子,每個士兵颳走了大量的財富。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鎏金大銅缸只能看到隱隱約約的鎏金,滿身佈滿了刮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