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棚荒废,农民说不赚钱,以色列做出了国际名头,差在哪?

前几年,大棚种植非常火,有的地方几乎是村村都有两三个,谁要是建起了蔬菜大棚,邻里邻居就觉得这个人有头脑、能致富。可这两年情况有些不同了,到大棚里一看,里面要不零星种了一些蔬菜,要不就是养起了鸡鸭,甚至有的都荒废了。农民纷纷抱怨到:当初都说三年回本,五年利润翻倍,谁知道,盖大棚穷三年,一直也不赚钱。

农业大棚荒废,农民说不赚钱,以色列做出了国际名头,差在哪?

有些农民一气之下把荒废的大棚拆了,还不如漏天种,省事也不亏本。确实,赶上了菜价贵的时节,农民能赚一点钱,但是这种高价往往维持不了多久,大多数时间利润都不高。很多农民在当初都是跟风建、跟风种,没有种植技术,管理的也不好,一直在赔钱,也有一部分盈利的,但建大棚的时候也投资了不少钱,还是难回本,所以最后干脆放弃了。

农业大棚荒废,农民说不赚钱,以色列做出了国际名头,差在哪?

大棚种植是不是真的没啥前景了?还在苦苦支撑的大棚种植户有了这样的疑问。不少人都分析到,不是大棚种植没前景了,而是老旧大棚和落后的种植技术没前景了。利用大棚种植还是有很多成功例子的,像美国、荷兰、日本在温室大棚方面都有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以色列更牛。

农业大棚荒废,农民说不赚钱,以色列做出了国际名头,差在哪?

说起以色列,将这个国家的农业称之为神奇一点都不夸张。这个只有2万多平方公里国土、880多万人口的国家,利用占总人口3%的农民和极度缺水、贫瘠、荒漠化严重的土地,发展成为一个农业大国,还有着“农产品出口大国”、“花卉供应大国”、“欧洲的冬季厨房”等称号。这些农业成就离不开先进的农业技术,尤其是在国际上都知名的温室大棚。

农业大棚荒废,农民说不赚钱,以色列做出了国际名头,差在哪?

以色列的温室大棚是啥样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是对他们温室大棚最好的概括。一个将近4000平米的温室大棚,可以利用电脑自动控制水肥,自动调节温度、光照、湿度等,还能实现对阳光的自动反射,基本不需要人力,计算机制造商与农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能帮助农民处理各种问题。在以色列的温室中柑橘结果期能长达8个月,一亩地左右的温室一季可收获20万支玫瑰,整个国家90%的花卉可以出口。

农业大棚荒废,农民说不赚钱,以色列做出了国际名头,差在哪?

以色列温室的覆盖薄膜也不是普通之物,这种经过开发的塑料薄膜经久耐用、抗除虫剂腐蚀,相比于老旧大棚节省了修修补补的成本和损失。更高科技的是,这层塑料膜像是一个过滤网,阻挡有害的光谱,只让需要的紫外线进来。一种最新的温室网罩还可以让大棚白天降温、晚上自动升温。由于特殊的环境,以色列温室的结构更加坚固,能够抵御强风,在温室中引入灌溉等农业技术也使温室可以建在很多土质不理想的地方。

农业大棚荒废,农民说不赚钱,以色列做出了国际名头,差在哪?

不过,以色列温室大棚成本也不便宜,所以农民们一般都种植高产值作物。现在,国内也有不少大棚进行改造,引进以色列先进温室技术,要注意的是这些智能设备到了中国,也需要进行本土化改造,不然很可能是高成本、中看不中用,之前出名的“外交官”菜农郭磊也是改造之后才开始盈利。你觉得以色列的温室大棚值得借鉴吗?咱们的大棚差在哪?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