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退——7-11即日起实施“短时营业”中国7-11是否受影响?2019中国便利店市场前景分析(图文)

中国小康网 综合媒体报道 7-11作为日本三大便利店巨头之一,早在1975年就推出24小时营业制度,但是现在却在繁重的社会负担下选择“倒退”,开始实施“短时营业”。

日前,据媒体报道,7-11日本公司21日宣布,特许经营加盟店缩短时间营业的做法将正式施行。230家试行短时营业的特许经营加盟店中,有8家将从11月1日起作为首批正式实施,然后逐步扩展。据悉,7-11的约2.1万家店铺中,实行24小时营业的店铺占比96%,除了办公楼等地点,原则上坚持全天候营业。7-11此前表示,是否缩短时间营业取决于经营者,但歇业时段和开始日期需要与总部达成协议。针对这一做法,不少业内人士将原因归结为劳动力短缺、最低工资上升,以及深夜销售额较少等。

倒退——7-11即日起实施“短时营业”中国7-11是否受影响?2019中国便利店市场前景分析(图文)

图片源自网络

7-11的新开店数量并不理想,2019财年(截至2020年2月)的店铺净增加数计划为150家,处于1976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7-11还计划2019年9月-2021年2月以亏损店铺为中心,关闭或搬迁约1000家店铺。实际上,除了7-11外,便利店巨头中,全家截至21日共有632个店铺已试行短时营业。罗森允许签订非24小时营业的合同,截至本月1日,有98家店铺已实施短时营业。

那么在全球便利店巨头纷纷开始短时营业的背景下,我国便利店市场发展如何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2018年受资本P2P爆雷、无人店及无人货架的退潮等因素对零售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来看,连锁便利店市场仍有较好表现。据数据显示,2018年便利店行业指数分别为企业发展指数为65.0,营商环境指数54.0,市场竞争指数80.6,人才储备指数54.4,均高于荣枯线50.0。中国便利店头部企业以及区域龙头便利店企业仍然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发展速度。此外,2019年便利店行业的企业发展指数、营商环境指数、市场竞争指数以及人才储备指数均在荣枯线以上。

被日本劳动市场影响的7-11

7-11增加市场份额的方式是通过加盟,总部提供品牌,加盟商进行自主经营,并且承担经营成本,最后双方共享利润,但是在日本劳动力严重萎缩的环境下,严重影响了加盟商的用人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据新闻报道称,今年2月,大阪府的加盟店就因为店铺人手不足自行缩短了经营时间,最后被7-11总部解除合作协议,并且要求赔偿1700万日元的违约金,这件事让很多加盟商们抗议,他们自行组成联盟,要求7-11总部修改24小时营业制度的规定。

倒退——7-11即日起实施“短时营业”中国7-11是否受影响?2019中国便利店市场前景分析(图文)

图片源自网络

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老龄化严重也正在困扰着日本的便利店行业,据日本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8月份零售业从业人员仅为1048万人,同比减少了3.8%,总用人单位共计967万家,同比减少了4%。同月劳动人口数据显示,同去年8月相比,15岁至64岁的劳动人口增加了26万人,同比增长0.4%,但是65岁以上的劳动人口却增长了30万人,同比增长了3.4%。

为了应对变化,今年3月中旬,7-11总部就开始在10家直营店测试缩短营业时间的效果,截止9月底已有230家店铺实进行了实验。

此外,为了帮助加盟店减少成本,7-11还尝试在加盟店引入自动结账机,减少商店的工作量。更是关闭了盈利不足的店铺。据数据统计称,今年9月,7-11本土便利店数量较前一个月减少了24家,这是在五年来首次下降。

中国便利店市场格局

2018年中国便利店整体行业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但便利店经营规模差距大。从2018年便利店百强来看,门店数量在10000家以上的仅易捷、昆仑好客、美宜佳三个品牌;门店数量超1000家以上的有20家;而门店数量在100-200家的占30%。总体来看,便利店企业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规模普遍不大,而头部品牌拉开大差距。

倒退——7-11即日起实施“短时营业”中国7-11是否受影响?2019中国便利店市场前景分析(图文)

数据来源:CCF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便利店布局方面值得关注的还有,在便利店百强企业中,八成以上企业主要以当地市场为主,多为省会城市以及省会以上城市。经营主体方面,大多数便利店企业为单一业态,20%左右为商用集团下属便利店品牌。

另一方面,便利店运营模式升级,迎合趋势、贴合消费者,便利店竞争力提升。从2018年中国新零售50强榜单来看,新零售便利店类占有十席。

倒退——7-11即日起实施“短时营业”中国7-11是否受影响?2019中国便利店市场前景分析(图文)

资料来源: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便利店投融资

资本的入局使得国内的便利店行业格局变得扑朔迷离。在资本的加持下,一些初创便利店品牌舍命狂奔,大有与7-ELEVEn、全家等老牌外资便利店一较高下之势。2017年,便利店站在了“风口”,凭借资深“便利”的特点逆势增长,再加上这两年新零售的红火和消费升级的深入,以及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便利店的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2018年,资金蜂拥至便利店行业,新玩家“快马奔雷”,传统便利店也加速布局,中国便利店行业迎来爆发。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便利店行业业融资已达10余起。值得注意的是,鲜世纪获得IDG、星瀚资本等投资,主要为上海的便利店提供标准化商品供应链服务、帮商家解决生鲜采购及运营问题等。此外,便利店智能采购平台“拼便宜”同样获得融资,金额为获近亿元A轮融资。2019年,便利店行业投融资仍持续火热中。

倒退——7-11即日起实施“短时营业”中国7-11是否受影响?2019中国便利店市场前景分析(图文)

中国便利店销售额预测

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近两成。具体门店销售方面,据统计,2018年多数门店的销售额较上一年实现的不同幅度的增长,主要的得益于门店商品结构的调整、运营能力提升、配送效率提高等因素。而客单价格方面,据数据显示,2018年近八成便利店门店的客单价较上一年有不同幅度的增长。预计到2019年中国便利店行业销售额将进一步突破2500亿元。

倒退——7-11即日起实施“短时营业”中国7-11是否受影响?2019中国便利店市场前景分析(图文)

中国便利店发展趋势

(1)打造网红产品,引爆门店

消费者是善变的,他们的注意力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要洞察消费心理,不断推出爆品,来吸引他们的目光。如全家的椰子冻、罗森的冰皮蛋黄肉松、湾湾川的东北特产就是很好的例子。打造爆品对于增加产品利润、提升门店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也非常考验便利店的综合实力。因为爆品的打造需要产品、营销、推广、执行各个环节合力才能做好的。

(2)跨界合作,多渠道共赢

未来,便利店将不再只是售卖商品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整个社区商业经济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便利店需要和更多业态进行合作,最大化的便利消费者的生活。比如,和快递站、洗衣房、餐馆、鲜花店的合作,在便利店就可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服务。

(3)赋能便利店,运营更科学

“赋能”,这个词在近些年被不断地提到,各个行业都要求赋能。在便利店行业最明显、也是最迫切的就是大数据赋能。以往的便利店经营完全凭老板或者店长的经验,而如今,在信息化的时代,一切都需要用数据说话,用大数据分析结果来指导门店运营可以让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最大化提升门店业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