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探访红色旅游地之四 丹江口市官山镇:红色热土催生红色旅游


「十堰」探访红色旅游地之四 丹江口市官山镇:红色热土催生红色旅游


吕家河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文、图/记者 赵清 通讯员 蔡伟伟

丹江口市官山镇是一块红色旅游圣地,已被丹江口市委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均县苏维埃政府在官山成立

1930年9月,根据中央指示,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由贺龙任军长,邓中复任政委,开辟了武当山为中心,包括均县、房县、谷城、保康、南漳在内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1931年8月,均县苏维埃政府在吕家河村成立。随后,贺龙召开会议,建立吕家河苏维埃区政府,下辖八个乡苏维埃政府。红军干部和地方干部深入到官山、白杨坪、盐池河一带,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从界牌垭到武当山,南北长100里,东西宽60余里,分配到土地的农民群众有15万人,实行“耕者有其田”,确立了鄂西北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反动武装疯狂地发动了对苏区的围剿。 1932年1月红三军撤离官山,当地苏维埃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艰苦的保卫战在官山打响

1946年7月,中原解放军突围部队在房县上龛建立了军区和均郧房中心县委,并在官山建立了区委。驻扎在官山的二纵十五旅四十三团,活跃在官山、草店、六里坪、白浪一带,捣毁多个乡公所。

8月下旬,国民党反动武装集合部队,依仗人多、武器好,在官山的赵家垭攻打解放军。但解放军占领制高点,居高临下,打死不少敌人,敌人乱作一团。解放军看时机已到,四面射击,成功打退敌人,敌副司令见势不妙,弃马跳岩,逃命去了。

积极开发红色旅游产业

近年来,官山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红三军司令部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和中原部队遗迹,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同时利用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了南神道、大明峰等景区。

武当南神道是古时神农架、四川、陕西等游客上武当山朝圣的捷径,其景区内有方圆百余平方公里的原始自然生态区,百里武当大峡谷,风格各异的道、佛古建筑遗址和奇山异石、飞瀑流泉,是城区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官山是一块文化热土。吕家河民歌悠扬纯美,歌手队伍壮观。全村1079人中,能唱2小时以上的民歌者达80多人,其中能唱千首以上的有4人。吕家河民歌村自1999年被发掘以来,被省民协命名为“湖北省民歌村”,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北京大学、武汉音乐学院等高校将其列为采风实习基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