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探訪紅色旅遊地之四 丹江口市官山鎮:紅色熱土催生紅色旅遊


「十堰」探訪紅色旅遊地之四 丹江口市官山鎮:紅色熱土催生紅色旅遊


呂家河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均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文、圖/記者 趙清 通訊員 蔡偉偉

丹江口市官山鎮是一塊紅色旅遊聖地,已被丹江口市委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均縣蘇維埃政府在官山成立

1930年9月,根據中央指示,紅二軍團改編為紅三軍,由賀龍任軍長,鄧中復任政委,開闢了武當山為中心,包括均縣、房縣、谷城、保康、南漳在內的鄂西北革命根據地。

1931年8月,均縣蘇維埃政府在呂家河村成立。隨後,賀龍召開會議,建立呂家河蘇維埃區政府,下轄八個鄉蘇維埃政府。紅軍幹部和地方幹部深入到官山、白楊坪、鹽池河一帶,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改革。從界牌埡到武當山,南北長100裡,東西寬60餘里,分配到土地的農民群眾有15萬人,實行“耕者有其田”,確立了鄂西北革命根據地。

國民黨反動武裝瘋狂地發動了對蘇區的圍剿。 1932年1月紅三軍撤離官山,當地蘇維埃組織遭到嚴重破壞。

艱苦的保衛戰在官山打響

1946年7月,中原解放軍突圍部隊在房縣上龕建立了軍區和均鄖房中心縣委,並在官山建立了區委。駐紮在官山的二縱十五旅四十三團,活躍在官山、草店、六里坪、白浪一帶,搗毀多個鄉公所。

8月下旬,國民黨反動武裝集合部隊,依仗人多、武器好,在官山的趙家埡攻打解放軍。但解放軍佔領制高點,居高臨下,打死不少敵人,敵人亂作一團。解放軍看時機已到,四面射擊,成功打退敵人,敵副司令見勢不妙,棄馬跳巖,逃命去了。

積極開發紅色旅遊產業

近年來,官山鎮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充分利用紅三軍司令部舊址、蘇維埃政府舊址和中原部隊遺蹟,對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和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充分發揮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的作用,同時利用已有的旅遊資源,開發了南神道、大明峰等景區。

武當南神道是古時神農架、四川、陝西等遊客上武當山朝聖的捷徑,其景區內有方圓百餘平方公里的原始自然生態區,百里武當大峽谷,風格各異的道、佛古建築遺址和奇山異石、飛瀑流泉,是城區市民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

官山是一塊文化熱土。呂家河民歌悠揚純美,歌手隊伍壯觀。全村1079人中,能唱2小時以上的民歌者達80多人,其中能唱千首以上的有4人。呂家河民歌村自1999年被髮掘以來,被省民協命名為“湖北省民歌村”,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北京大學、武漢音樂學院等高校將其列為採風實習基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