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荒山地里的“致富经”

村民在田间劳作。

德阳:荒山地里的“致富经”

金秋时节,是一幅饱蘸着收获与希望的画卷。在中江县兴隆镇舒坝村山脚下,田野间处处人头攒动、药香四溢,呈现出一幅繁忙的种药画卷。300多亩的荒山地如今成了大家务工挣钱的好去处。

走进田间地头,10多位村民在闲谈间相互配合,作垄、平整、每一道工序都细心尽力。由于地道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价格稳中有升,今年,舒坝村党支部书记王小华提前谋划,动员村民们把荒山土地利用起来,继续扩大规模栽植丹参、白芍等中药材。舒坝村村民王小学一边劳作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天上午就能把土地整理好,下午就马上把芍药栽下去,我们把土地承包出去,既得租金又可以在这里打工干活得薪金,还是安逸。”

舒坝村位于龙泉山脉支脉,是一个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的小村庄,村里10个组中有2个组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在外务工多年的王小华深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不是空口号。从2017年担任村主任到年初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他认定要改变村里面貌必须要向土地要效益。于是,他毅然决定和村里返乡人士共同打造扶贫产业基地,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充当“试金石”。在县里相关部门技术指导和镇里落实政策奖励机制下,产业园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丹参、白芍等地道中药材属于种植周期长、效益慢、用工时间短的产业。如何让村民们持续增收曾一度让王小华彷徨,经过多次外出学习、解放思想,“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逐渐清晰,短平快的四季蔬菜项目就成了不二之选。目前,荒山上除了种植多种中药材外,番茄、青椒、豇豆、生姜等蔬菜基地也成了大家常年务工挣钱的好去处。王小华说:“老百姓愿意把土地租给我们做产业,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我们做蔬菜项目就是为了老百姓天天有活做,多挣钱,达到共同富裕。”

近年来,中江立足农业大县实际,以优质粮油和现代畜牧两个传统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和优质蚕桑产业。选择具有明显地域特色和发展潜力的丹参、白芍等中药材作为主打品牌,通过科技培训、信息引导、物资补贴等多种形式,着力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不少农民在药地里念活了“致富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