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血管病時如何預防心衰?

寒蟾


什麼是心衰

心力衰竭簡稱為心衰,是指由於患者由於心臟的收縮功能或者舒張功能發生一些障礙,靜脈迴心血量不能夠被充分的排出心臟,從未使得靜脈系統血液造成淤積,也就會導致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使得心臟循環的障礙症候群。

要說明的是:心衰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名稱,它是心臟疾病發展的一個終末的階段。

預防心衰的過程中,患者應該注意些什麼。

心絞痛和心梗都是常見而高發的心血管疾病,在急診科和心內科,這種患者每天都要接診不少。下面我們就以心梗為例,探討一下在預防心衰的過程中,患者應該注意些什麼。


心梗發生之後,如果沒有得到恰到好處的及時的救治,即便存活下來,日後發生心衰的風險也會非常高。所以,如果想預防心梗後的心衰,患者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strong>預防心衰要及早就醫:

出現胸痛症狀時,要儘快就醫,確診心梗後,儘快打通血管,讓血液循環重建,恢復血流。相同的病情下,血管打通的時間越早,心衰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小。如果在這期間耽誤的時間過多的話,即便後期打通了血管,也是有可能發生心衰的。

有醫生朋友分享的病例:一位心梗患者發病十幾個小時後才到達醫院,雖然後來也開通了血管,但他還是出現了心衰症狀。

有這樣一份統計,絕大多數患者時間的延誤,都發生在到醫院就診前的這一段時間。也就是身體出現一些不適症狀而沒有及時就醫引起的,例如:

1,認為症狀可控或不嚴重:
有的患者,初次發生胸痛時,往往會考慮:觀察一下吧,如果好了就不去醫院了。我們前幾年前搶救過的那位31歲的心梗患者,他也是在第二次胸痛發生不緩解的時候才去的醫院。

2,把症狀歸咎於其他疾病:

有的患者胸痛,在程度不是很劇烈的時候,沒有想到心臟病心梗的可能,只以為是其他疾病引起,因而沒有及時去醫院就診。因而,在此提醒大家,有諸如胸痛等身體,要及時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3,不願打擾別人:

有的患者特別不願意麻煩家人或別人,即便在自己發生不適,需要別人幫助時,也往往不好意思啟齒。這樣,就有可能耽誤了去醫院的時間,從而造成嚴重後果。

4,缺乏急救意識:

有的患者發生胸痛等不適後,不知道怎樣處理,怎樣應對,缺乏基本的健康常識,造成了時間上的延誤。

5,嘗試自行服藥:
有的患者胸痛發生之後,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嘗試服藥來緩解。這種方法原則上沒有錯誤,但服藥的同時,也是要做好去醫院就診的準備,而不是單純的等待。

6,到醫院確診心梗後,醫生準備介入,放置支架時,家屬卻常常猶豫不決,舉棋不定:有的認為醫生是故意把疾病往嚴重裡,說有的是因為支架的費用問題,有的是家屬意見不統一等等多種情況。這些,無疑都為搶救患者延誤了寶貴的時間。這些時間的延誤,一方面使搶救成功率降低,另一方面,即便搶救成功,也使患者日後發生心衰的風險增加。

所以,為了患者生命的搶救成功,為了日後減少心衰發生的可能性,一定要盡力避免上述這些現象。

心衰的診斷:

一般可以根據患者是否有冠心病和高血壓等心血管的病史,以及患者在運動或者靜止休息時,是否有呼吸困難和下肢水腫或者乏力等症狀,以及有心動過速或者肺部囉音以及胸腔積液,或者頸靜脈壓力增高,出現心臟雜音,以及超聲心動圖異常,還有收縮性心力衰竭或舒張性心力衰竭的特徵等等,這些都是判斷心衰的基本依據。

心衰的早期症狀:

一般來說,心衰比較輕的症狀有稍微運動(比如上樓)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憋氣的症狀,睡覺時要採取高枕位,較重的患者一般要取半坐位的時候才能減輕呼吸困難。這種情況叫做端坐呼吸。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是患者左心衰竭早期的典型表現,常在睡眠時發作,而患者突然驚醒而被迫坐起,呼吸困難而急促,重者發作時可出現冷汗、咯粉紅色泡沫痰、肺部有哮鳴音,這稱為心臟性哮喘。

心衰晚期的症狀:

晚期表現為比如高血壓患者,血壓突然的下降,呼吸困難以及下肢浮腫等,患者可出現心衰性驟停或者因為急性心衰引起的患者肺水腫而造成死亡。

預防心衰要做到恰到好處的康復運動:

血管開通,血流重建之後,患者並非天天都要在床上靜養,而是需要適當的運動,來達到康復的目的。這也是預防心衰的一種有效措施。這種運動,一般要在醫生評估之後才能進行。運動能改善左室重構,縮小心肌壞死麵積,減少心衰的發生,同時對心臟的功能也起到了鍛鍊的作用。

如果沒有及時的進行這些運動,有可能使心衰的風險增加。

治療心衰要在醫生的評估下選對藥物,一般治療心衰的藥物主要有:

1,利鈉肽,靜脈輸注BNP具有較強的排鈉和利尿以及擴張血管的效應,它能夠在心肌舒張過程中起到鬆弛的作用。同時還能對有害的神經激素有抑制的作用。

2,可以用血管加壓素受體拮抗劑來治療心衰。

3,此外,在治療心衰的藥物中,還有他汀類藥,這種藥是通過抗炎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諸如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殷殷期盼話健康


心力衰竭又稱為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適量靜脈迴流的情況下,心臟不能排出足夠血流量導致周圍組織灌注不足和肺循環及(或)體循環靜脈淤血,引起全身各個器官缺血、淤血以及功能失調,從而出現的一系列症狀和體徵。心力衰竭按其發病過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按其臨床表現可分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按其發病機制可分為收縮功能障礙型心力衰竭和舒張功能障礙型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不是一種單獨疾病,它是高血壓、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炎、心肌病等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終末階段,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那麼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時該如何預防或延緩心力衰竭的發生呢?

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包括:早期左室舒張功能減退、左室肥厚,逐步發展出現心肌收縮功能減退最終發生心力衰竭。因此,在治療高血壓時最重要的是儘早積極有效的控制血壓,預防或延緩左室肥厚的發生。研究表明長期使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可以有效預防甚至逆轉左室肥厚。因此,一旦發生左室肥厚,在降壓治療時應均可能選用ACEI或ARB類藥物。

冠心病是心臟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嚴重的粥樣硬化性狹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礎上合併痙攣以及血栓形成,引起血管腔狹窄,最後導致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一種心臟病。其中,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種急劇而嚴重的臨床表現。長期冠狀動脈嚴重狹窄導致心肌慢性缺血或反覆多次和大面積心肌梗死,可導致發生心室重構進而引起缺血性心力衰竭。因此,治療冠心病重要的是儘快行冠脈造影以便及時行支架植入或搭橋術,恢復冠狀動脈前向血流,以保證心肌充足的能量代謝,挽救瀕死的缺血心肌,藥物治療強調抗血小板聚集、調脂穩斑、降低心肌耗氧量、擴冠、改善心肌代謝等治療。

心臟瓣膜病是由瓣膜機械性損害造成血流動力學異常,使心臟壓力負荷(瓣膜狹窄)或容量負荷(瓣膜關閉不全)發生改變,最終發展為失代償性心力衰竭。目前,尚不能有效阻滯瓣膜病的進展。治療主要有:①對於心功能代償和無臨床症狀的病人,可動態觀察病情變化,一般不必治療;②對各種易患因素如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進行積極治療,並積極防治各種合併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內膜炎、栓塞等;③對已發生併發症如房室傳導阻滯、病竇綜合徵等應及時安裝起搏器,對症狀期病人應定期隨訪,以免發生意外。④對瓣膜嚴重鈣化有明顯血流動力學障礙的有症狀病人,應儘早進行手術或介入性治療。

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也可誘發心力衰竭,如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心房撲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可使心室充盈減少和心排血量減低而導致心力衰竭。而某些緩慢性心律失常,如顯著竇性心動過緩、高度或完全房室傳導阻滯、三分支阻滯,也可因心排血量減低而誘發心力衰竭。而一旦出現心力衰竭,則往往伴隨竇性心動過速及其他心律失常。因此在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時,除控制心律失常外,還應注意有效控制心室率。而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必要時則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

心肌炎是心肌發生的侷限或瀰漫性炎症,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藥物等,最常見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對於心肌炎的治療目前臨床尚無特效療法,因而必須強調早期綜合的治療方法。患者一旦診斷為心肌炎,應儘可能臥床休息,合理的休息極為重要,可使發生炎性病變的心肌儘快修復,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同時防治誘因,預防感冒,防止病毒侵犯機體;藥物治療可應用一些輔酶Q10、維生素C、磷酸肌酸等改善心肌代謝的藥物,以促進心肌修復,阻止病情進一步發展,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心肌病是一組由於心肌結構改變和舒張/收縮功能受損導致心臟功能進行性障礙的病變。其臨床表現為心臟擴大、心律失常、栓塞及心力衰竭等。病因一般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應、遺傳、藥物中毒和代謝異常等有關。按病理可分為擴張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其中失代償性擴張型心肌病通常表現為心力衰竭,因此,治療時強調利尿、擴血管、強心,藥物治療應根據病情儘早使用ACEI、β受體阻滯劑和螺內酯的“金三角”藥物治療。必要時植入CRT或CRT-D起搏器,而終末期心肌病則可能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治療。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心衰,是指由於心臟的收縮功能和(或)舒張功能發生障礙,不能將靜脈迴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臟,導致靜脈系統血液淤積,動脈系統血液灌注不足,從而引起心臟循環障礙症候群,此種障礙症候群集中表現為肺淤血、腔靜脈淤血。以左心衰常見。治療主要是七個字“強心、利尿、擴血管”,加強心臟本身做功,排出體內淤積的液體,減輕心臟負擔,緩解心衰症狀。

那麼如何預防心衰的發生?

1、積極治療基礎疾病。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都可能造成心衰的發生,如高血壓、心肌梗死、心肌炎等,因此規律使用藥物,定期複查,有新的症狀及時到醫院就診,才可以避免心衰的發生。

2、預防感染。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發生心衰的最常見和最重要誘發因素。肺部感染後,發熱、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狀都會加重心臟的負擔,而且感染後產生的毒素也會直接損傷心肌,因此極易導致心衰的發生。預防感冒、避免發生支氣管炎和肺炎,也是預防心衰發生的重要措施。

3、調節水鹽平衡。對於心衰患者,如果水鈉瀦留,那麼勢必會造成心衰加重,或者對於原本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長時間水鈉瀦留,也會誘發心衰的發生。因此如果出現下肢水腫,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電解質,從而調整利尿劑的應用。

4、清淡飲食、戒菸限酒。高脂飲食會導致血管粥樣硬化的發生,從而也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菸草可以損傷血管內皮,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大量飲酒可以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從而誘發心血管疾病。因此一定要戒菸,少量飲酒,並且低鹽低脂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飲食多樣化,從而保證體內酸鹼平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此外,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適量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也是預防心衰發生的必要措施。


藥事健康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簡稱,是指心臟收縮和(或)舒張功能受損,導致心臟排血功能不能滿足身體需要,從而引發的一系列綜合徵。心衰的出現主要是由於原發性心臟疾病的長期進展,或者心臟外的疾病累及了心臟,是心臟長期容量或(和)壓力負擔太重的結果。

先簡單介紹一下心臟功能,心臟是一箇中空的臟器,有心房心室,心房心室連接著人類的大動脈和靜脈,心臟的跳動過程中收縮是把心室內的血液射出心臟,舒張時身體外周的血液可以迴流迴心房(這是簡單理解,其過程比這個複雜)




心臟的功能其實相當於一個水泵,而且是一個自身組織有彈性的水泵,使周身的血液循環起來。

心臟疾病進展過程中會逐漸出現心臟結構改變,心臟容易變大,改變了組織自身的彈性,這就類似於一個結果改變的彈簧,失去了伸張和收縮的彈性功能,心臟功能受損,出現心衰。當“泵”的阻力增大時,泵每工作一次,需要更多的能量,類似於總用鞭子抽打一批奔跑的馬,隨著時間推移,馬也會累,泵功能也會衰退。

對於預防心衰產生,最重要的兩點是:控制心臟基礎疾病,降低心外疾病對心臟的影響。

先說心臟基礎疾病,常見的心臟基礎疾病有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當發現存在心臟基礎疾病時,一定要專科就診,開始藥物治療。冠心病患者需評估冠脈情況,改善心肌缺血,血壓耐受情況下可以增加ACEI類藥物,延緩心肌結果改變。日常生活也要注意規律休息、適度運動、低鹽低脂飲食。心肌疾病很多都是出現心衰症狀才發現,早起應用ACEI對預後改善有作用,日常生活更需嚴格控制,如果有家族史應早期重視,每年體檢心臟彩超也許對提早發現疾病有幫助,糖尿病人群也需要注意,不僅容易併發心臟血管阻塞,還對心肌代謝有影響,所以糖友們一定要嚴格控制飲食。心肌炎則需及早控制炎症,加強休息。瓣膜病患者也是應早期發現,如果可以手術治療最好能接受手術。

心外疾病可以引起心衰的有很多,在此無法一一列舉,僅提幾個常見的做參考。首先是高血壓,高血壓即增加了泵工作的外周壓力,所以嚴格控制血壓是預防心衰的根本。甲亢、慢性貧血也是常見疾病,兩者主要是增加人體內循環血量,增加泵工作時容量的負擔。

在心臟病治療過程中需要多種藥物綜合治療,對於大眾,對每個藥物機理作用機制研究屬實困難也沒有必要(最簡單道理大眾都能自己調整用藥了,就不需要醫生了)。心臟病人群需要做到的是首先在專業醫院明確診斷,規律藥物治療,必要時介入或手術治療,按時門診複查。注意日常飲食,需做到低鹽低脂飲食,配合適度運動可以延緩心功能減退,運動一般以有氧運動為主,以微微出汗為好,當然可否運動需要具體示病情,需獲得醫生允許。戒菸戒酒,菸酒也是有直接心肌毒性的,規律作息,保持情緒穩定。日常需要檢測好自己的血壓、血糖。另外每年的體檢還是有必要的,可以早期發現身體的病理情況,及早處理,避免累計其他臟器。

總而言之,藥品治療交給醫生,積極配合,定期複查,自己需要做好飲食起居的規劃,戒菸戒酒,學會血壓、血糖等危險因素的日常監測和紀錄,從而能延緩疾病進展,預防心衰。

以上是我的一點建議,歡迎大家補充和留言討論,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傳播靠譜的科普知識,Doctor心管家!


Doctor心管家


隨著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心衰患者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多數老年心衰研究結果提示,冠心病是老年心衰的最常見病因,高血壓、肺心病在老年心衰患者中的比例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老年心力衰竭常見的誘因包括感染、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勞累和情緒激動。


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7》調查數據顯示,以某醫院為例,2005-2011年共1198例在急診因急性心力衰竭搶救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發現,急診死亡率為9.6%(115例),其中63.5%(73例)在24小時內死亡,80.9%(93例)在48小時內死亡。


圖片源於站酷海洛plus


心力衰竭危害巨大,而且年齡越高,心衰發生的風險會顯著上升。美國心臟協會發布的《心臟病和腦卒中統計數據》指出,40歲人群在此後有20%的可能發展為心力衰竭,數據之高,令人警醒,必須高度重視老年人心衰的預防工作。為此,美國心臟協會發布了一項“生命簡單七法則”,用於指導老年人科學有效地預防心衰。

法則一:血壓管理。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人到老年,要養成定期定時測量血壓的習慣,做好血壓的監測管理工作,以便及時發現病情。

法則二:控制膽固醇。控制膽固醇水平是預防老人心衰的頭等大事,植物性食物具有低脂肪、低熱量的特點,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植物化學物質等,能夠充分滿足人體需要,有利於控制膽固醇水平。

法則三:降低血糖。高血糖非常容易引發糖尿病,併發高血壓等,控制不好的話後果非常嚴重,必須降低血糖,將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法則四:積極鍛鍊。合理運動有助於控制體重,達到控制血壓的效果,而且,適度的運動也有利於鍛鍊心臟,保持心臟健康。

法則五:講究飲食。日常飲食要注意少鹽、少油膩,多吃水果蔬菜,補充膳食纖維。


圖片源於站酷海洛plus


法則六:減肥。肥胖是導致高血壓的高危因素,肥胖會導致人體脂肪大量堆積,心臟必須加強運轉,搏出更多的血液來保證血液供應,從而導致心室肥厚,產生高血壓。

法則七:戒菸。菸草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臟和腎上腺釋放大量的兒茶酚胺,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產生高血壓,嚴重的還會導致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


“生命簡單七法則”不“簡單”

研究發現,這7項心血管健康評估每做好一項,日後心衰發生風險就降低23%,而且,還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腦卒中風險。


其實,這七個法則基本已經成為常識,很多內容都強調了一遍又一遍,看似老生常談,但現實中真正能做到的卻少之又少。缺乏自控力,管不住嘴,邁不開腿,成為了人們身體健康的蛀蟲,必須行動起來,才能做好心衰的預防工作。


利魯唑魯南協一力


心臟就像一所房子



房子塌了——心力衰竭,是不能根治的,心力衰竭的死亡率和肺癌一樣。

所以說一旦心力衰竭,就和得了癌症一樣。

所有人都會談癌色變,甚至有的癌症患者就是被嚇死的。

可是很多人對於心衰,風輕雲淡,無所謂的態度。

聽到肺癌和心衰死亡率一樣,您還敢輕視心衰嗎?

嚴格意義講心衰只是一個結果,而不能作為一個病的診斷。

小王醫生一直認為心臟就是一所房子,當各種原因引起這個房子越來越大,這所房子就快要塌了!也就是心衰。


您看看這心衰心臟比正常的大多少。

什麼原因會引起房子變大呢?
常見的無非就是上下水管道堵塞導致心肌缺血,從而導致心肌壞死,房子就會塌;
門窗因為各種原因關閉不嚴實,房子也慢慢會變大,直至崩塌;
電路要麼斷路跳的慢,要麼短路跳的快,漸漸的房子也變大,也會導致心衰。

心衰後一活動就喘,嚴重點上廁所,吃飯這種日常生活就喘,就連晚上睡覺也憋醒。

所以心衰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

所以預防心衰就是預防導致當自己擴大的原因。

我們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高血壓,長期的高血壓,給心臟帶來巨大的負擔,心臟每一秒種都不停歇的工作,這些負擔累積起來就使得心臟慢慢擴大,一旦心臟擴大,就會出現心衰。我國目前10個人就有3個人是高血壓!而長期吃藥控制的少之甚少。其他人的心臟都在每一分每一秒承受巨大的壓力,漸漸的變大……

第二個常見的原因就是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就診晚的,重者立即死亡,輕者出現心衰;所以小王一直強調胸痛患者早早早!趕緊撥打120,千萬不要耽誤。

當然還有別的好多原因:心肌本身的問題、瓣膜問題、心律失常問題等等都會導致心臟擴大,導致心衰。

但這些病因相對高血壓患者要少得多,而且一般很難早期發現,大多數發現就已經心衰。

目前心衰沒有一個有效的辦法。

常規治療方法三駕馬車:ACEI,醛固酮拮抗劑,b受體阻滯劑;利尿劑可以改善症狀;目前新藥有arni。當然臨床上還有別一些藥。

除了常規治療,還有起博器治療,換心臟治療等方法。

但是都不會有特別好的效果,或不能大規模推廣。

只能預防心衰為主。

心衰最新指南(醫生行醫的診斷治療標準),已經把控制高血壓作為治療心衰的最高級別指示!

所以我們預防心衰要從控制高血壓做起!

要從胸痛早就診做起!

從戒菸戒酒做起


心血管王醫生


預防心衰就得控制好導致心衰的各種危險因素、調整生活方式、必要時使用藥物阻斷心衰神經內分泌機制導致的惡性循環!

一、生活方式:低鹽低脂飲食、戒菸戒酒、適度鍛鍊、減輕體重、增強抵抗力、避免受涼感冒。

二、危險因素: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等,以及各種基礎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臟病)。

三、根據心衰綜合評估使用阻斷心衰神經內分泌機制的藥物:

藥物包括如下:

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如培哚普利)或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ARB(如厄貝沙坦)!

②β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

③醛固酮受體抑制劑(如螺內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