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間是什麼?並非你想的那樣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是我國古代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動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左“東”青龍,為木,右“西”白虎,為金,前“南”朱雀,為火,後“北”玄武,為水,那麼中間是是什麼?並非你想的那樣。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間是什麼?並非你想的那樣

很多人聽過“左青龍,右白虎,中間夾個二百五。”事實上中間位置的是神獸“黃龍”,在我國神話中,“黃龍”又叫“應龍”,應龍生有鳳凰、麒麟,《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黃帝與蚩尤一戰中由敗為勝,應龍功不可沒。

還要一說法是,大禹的父親鯀因治水失敗而死,大禹繼承父志,又獲得應龍相助,這才順利治水成功,老百姓愛戴大禹,讓大禹當了王,大禹是夏朝的開國君主,而黃龍象徵了皇權。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間是什麼?並非你想的那樣

古時,科技沒有現今這麼發達,但依然對宇宙充滿了好奇,並進行探究,古代天文學家通過肉眼的觀測,將天空裡的恆星劃分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紫微垣是三垣之一,《宋史·天文志》記載:“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環列,翊衛之象也。”紫微垣象徵著皇宮。

太微垣和天市垣分別象徵著“行政機關”和繁華街市,“三垣”環繞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四象中的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形狀像是一條飛騰的龍,後便有了東方之神青龍的形象。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間是什麼?並非你想的那樣

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後經過一系列的演變,便有白虎的稱呼與形象,《史記·天宮書》中有“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這裡還有“咸池”的叫法。

南方七宿:鬼、星、柳、井、翼、軫、張宿,便有了朱雀,《山海經·南次二經》中有:“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朱鳥],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值得了解的是,無論是朱雀還是鳳凰涅槃的故事,最早的記載是出現在民國文學家郭沫若的詩中。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間是什麼?並非你想的那樣

北方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即有了玄武,《禮記·曲禮上》中有:“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的形象是龜蛇,《楚辭·遠遊》洪興祖(宋人)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說法,剛學習易經風水的人幾乎都知道,是《易經》八卦之四正方位,左青龍為震卦,右白虎為兌卦,前朱雀為離卦,後玄武為坎卦。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中間是什麼?可別答“二百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