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歷史上的武狀元

我國古代的武科考試製度,創始於唐代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至清末光緒二十七年(1901)清廷宣佈廢除科舉制,一共存在1200餘年,歷代共考中武狀元284名。在廣東的歷史上,自明末和清初共考取五位武狀元,他們分別為:明崇禎順德縣朱可貞、清嘉慶南海縣姚大寧、乾隆年間嘉應州(今梅州)五華縣也出了武狀元李威光,潮汕地區在清初相繼考中二位武狀元,他們為揭陽棉湖林德鏞

潮汕歷史上的武狀元

林德鏞像

和潮州古巷的黃仁勇,他們高中武狀元后,授予護衛京城和保衛金門島的重職,為保衛京師的安全和捍蔽海疆、保衛沿海人民的安寧,立下了汗馬功勞。

揭陽棉湖武狀元林德鏞

潮汕歷史上的武狀元

林德鏞狀元匾

林德鏞(1686-1722)字白庵。廣東揭陽棉湖鎮(今屬揭西縣)人。清康熙六十年(1721)辛丑科殿試武進士第一名(武狀元),授御前一等侍衛。

林德鏞幼年失怙,家境貧寒,與母親相依為命,事母至孝,終日在外打短工餬口,逐漸養成狂放不羈、爭強好勝的性格。他為人好豪爽有義氣,敢作敢為,頗有名氣。青年時期曾當過渡工,撐渡於棉湖至榕城之間,因他體魄健壯,臂力出眾,船行快速,慢發早到,勝似飛鳳騰江,眾稱“飛鳳渡”,來往乘客很喜歡乘搭其船。

林德鏞自幼年習武,膂力過人,能挽六鈞之弓。又得江湖拳師指點,終於練就一身武藝,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赴省鄉試中武闈第二名(武舉人),康熙六十年(1721)赴京會試中武進士第九名,殿試一舉奪魁中武進士一甲第一名,高中武狀元。朝廷授予頭等侍衛,乾清門行走,並加哈哈珠子扈,康熙帝對林很為賞識,康熙六十一年(1722)林曾護衛康熙帝御駕到河北承德避暑山莊行獵,同年10月,不幸患風寒而逝,終年37歲。

據《清聖祖仁皇帝實錄》中有一段武狀元林德鏞參加傳臚大典盛況記載: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五,帝御駕親臨太和殿行傳臚大典,武狀元林德鏞頭戴三枝九葉頂,由傳臚寺從午門進入太和殿,和榜眼楊大立,探花高瀚在丹陛下兩旁排立。紫禁城五鳳樓鐘鼓齊鳴,太和殿前鳴炮三通,文武官員行三跪九叩頭大禮。內閣官員傳臚三次,武狀元林德鏞至丹階下迎榜。在午門外榜亭張掛大黃榜,賜林德鏞等武進士及第出身,授武狀元林德鏞盔甲、鳴炮三通,皇帝還宮。武狀元林德鏞出觀大黃(金)榜,送武狀元林德鏞歸第。一路沿街誇官,倍顯榮耀。

林德鏞是潮汕歷史上第一個武狀元,但因病未能施展他的才幹,便英年早逝,後人對此甚為婉惜,林德鏞登第之後,曾在揭陽城西門街建造狀元府,今揭陽榕城狀元巷舊址尚在。

潮州古巷武狀元黃仁勇


潮汕歷史上的武狀元

黃仁勇狀元匾

潮州武狀元黃仁勇(1762-1817)字學智,廣東海陽縣歸仁都(今潮安縣古巷鎮)孚中村人。清嘉慶元年(1796)丙辰科為慶賀嘉慶帝登基特開恩科,黃仁勇殿試中式武進士第一名武狀元。

黃仁勇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小時候家境貧困,直到12歲才進私塾讀書,但志向遠大,膽識過人,他不但讀書勤奮,又喜愛練習武藝功夫,他練武的時候用過的巨石,重達三百多斤。乾隆四十六年(1781)黃仁勇縣試考中文科秀才。他刻苦學習文化可見一斑。

潮汕歷史上的武狀元

黃仁勇四世同堂匾

仁勇娶鄰村池湖楊氏女為妻,仁勇的岳父楊展,是一位遠近聞名的武師,在池湖家中開設武館,招收徒弟,傳授武藝。他見女婿身體魁梧,膂力過人,便勸他棄文習武,料他日後必有所成。從此,仁勇在岳父的調教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刻苦學習武技,苦練了十年之後,終於練就馬步弓箭,角力技勇於一身,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遂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赴省應武舉鄉試,一舉考中武舉人。同年上京赴兵部秋闈會試,可是在這次會試中,未能登上科甲。但他毫不氣餒,暫留於京城中一佛寺,繼續苦練武藝。三年之中,仁勇博取百家武技之長,不斷提高自己,使自己武藝精益求精。

潮汕歷史上的武狀元


據《中國曆代武狀元》一書記載:嘉慶元年(1796)丙辰科,仁勇再度赴會試,奪得二甲第二名武進士,獲得了進入殿試資格。冬十月,策試中式武進士立於太和殿前,嘉慶帝侍太上皇(乾隆皇帝)駕臨紫光閣,閱視武舉馬步射,又觀閱武舉技勇。在殿試中,仁勇精神抖擻,武藝高超,技壓群雄。最後在揮舞120斤大金刀時,一時失手,大刀脫手而出。懸空而落,在此千鈞一髮之際,仁勇急中生智,急忙來個“望月平衡”,上身微俯,使了一個“魁星踢鬥”架式,用後腿奮力一踢,同時又用個“鷂子翻身”轉過身來,將金刀輕輕接住。此時滿殿君臣齊聲喝彩,讚不絕口。皇帝閱畢武試駕返乾清宮,當殿欽點黃仁勇為丙辰恩科一甲第一名進士及第武狀元,授頭等侍衛。

黃仁勇中武狀元之後,授予福建金門鎮中軍遊擊之職(官正三品)鎮守金門,他再娶傅丞相之女為夫人,傅氏隨仁勇赴金門鎮任職。黃仁勇在金門鎮任職達十五年之久,任職期間,堅守海島,抵禦外侮,保衛黎民,政績卓著,屢受朝廷嘉獎和封賞。嘉慶十六年(1811)49歲的黃仁勇積勞成疾,身體不適,上疏辭職,解甲歸田。

黃仁勇為官清廉,剛毅仁勇,盡忠職守,守衛著祖國邊陲海島的安寧,嘉慶帝恩賜誥封四世武功將軍(從二品)。回鄉6年後,即於嘉慶二十二年病逝,終年55歲,今其鄉尚有狀元府

潮汕歷史上的武狀元

黃仁勇狀元第

和練武石(上刻三百一斤,呈梯形,兩邊有抓手)

潮汕歷史上的武狀元

黃仁勇練武石

和執事牌一副,還遺有“狀元”和“天子門生”牌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