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16年,所到之處皆成“綠富美”,這位新洲書記的“拓荒”本領可不一般!

“為何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農村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為了早日消除貧困,我必須戰鬥到最後。”——雷本才

扶貧16年,所到之處皆成“綠富美”,這位新洲書記的“拓荒”本領可不一般!

4年多的時間,徐古街萬崗村就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油茶結果了、光伏發電併網了,村裡的“錢袋子”又進賬了;百姓大舞臺建好了,文藝演出越來越多了;塑料瓶可回收,化肥剩料要專門處理,村民都知道垃圾分類了……這一切,源自於上級脫貧攻堅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也源自於駐村第一書記雷本才的辛勤勞動。

扶貧16年,所到之處皆成“綠富美”,這位新洲書記的“拓荒”本領可不一般!

美美享受著幸福安康的村民們自豪地介紹:是他們村書記雷本才,帶領武昌區城管委扶貧工作隊,讓曾經破敗的山村變成了“綠富美”。

4年來幫助貧困村萬崗村脫貧。今年58歲,有36年黨齡的雷本才是武漢市奮鬥在扶貧戰線上的一名老黨員。他是決勝脫貧攻堅戰場當之無愧的“拓荒牛”。

2015年底,受區城管委的委派,雷本才赴徐古街萬崗村駐村開展幫扶工作。

扶貧16年,所到之處皆成“綠富美”,這位新洲書記的“拓荒”本領可不一般!

“剛來這裡的時候,發現丘陵地形的村灣裡,荒地不少,都沒有利用起來。”雷本才調查摸底後,油茶種植項目最終落地。“油茶種植不愁銷路,收入相對較高,也不佔用太多勞動力。最重要的是,萬崗村的地形、土質適合種油茶。”

扶貧16年,所到之處皆成“綠富美”,這位新洲書記的“拓荒”本領可不一般!

在幫扶過程中,雷本才因村施策、因戶施策、因人施策,堅持“輸血式”救助與“造血式”幫扶有機結合。同其他駐村隊員一道,與萬崗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該村油茶種植面積從零星散佈增加到了300多畝,諸多荒山變成了青山茶園,村民也憧憬著三年後茶果飄香的美景。

“扶貧要搞經濟項目,要讓村民自己的錢袋子鼓起來,他才有動力,才有獲得感、幸福感。”雷本才說。雷本才借武昌區扶貧“東風”,通過街道、電力公司支持,使萬崗村成為徐古街第一個將光伏發電落地的村灣。2017年6月,光伏發電站實現併網。如今,“賣電”的錢已經落袋,此產業項目每年帶給村集體增收12萬元以上。

扶貧16年,所到之處皆成“綠富美”,這位新洲書記的“拓荒”本領可不一般!

幫扶從來不是一句口號,需要多年如一日的堅守。16年來,雷本才先後到過8個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每到一處,都面臨著語言不通、情況不明、人員不熟的情況。

為了儘快融入新的工作環境,他堅持做到“三勤”:一是勤於學習,躬下身子從實踐中學,放下架子從群眾中學,沉下心思從書本中學;二是勤於調研,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戶家中、深入村“兩委”成員中展開調研,快速熟悉村情、民情;三是勤於鍛鍊,積極協助當地政府開展工作,主動深入到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矛盾糾紛較為集中的農村改革發展最前沿中去。

扶貧16年,所到之處皆成“綠富美”,這位新洲書記的“拓荒”本領可不一般!

為了給所駐村莊修建路橋、清修塘堰、疏通溝渠、打水井、建學校,他積極奔走,多方尋求資金技術支持;為了幫助村民儘快擺脫貧困,他想盡辦法,引企入村、興辦農家樂、幫扶發展各類種養殖產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