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富得不明顯,山東的地鐵起步晚數量少,在山東坐地鐵太難得了

經常說山東是第三大經濟強省,但是總覺不出山東有啥大城市。去外地的城市,一說坐地鐵,感覺都好高端,可是在山東,總共開了5條地鐵線,青島佔了4條,濟南1條。這也太少的可憐了。你像廣東省,廣州、佛山、深圳、東莞四個城市具有運營地鐵線路,共計二三十條;江蘇省有南京、無錫、蘇州三個城市有運營地鐵線路,共計近20條。

山東富得不明顯,山東的地鐵起步晚數量少,在山東坐地鐵太難得了
山東富得不明顯,山東的地鐵起步晚數量少,在山東坐地鐵太難得了

為什麼山東的地鐵運營起步那麼晚,數量那麼少呢?有人分析主要可以歸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地域發展均衡,山東各市經濟發展水平都差不多,沒有幾個市能有實力去開展地鐵項目,更沒有出現北上廣深一樣的超一線城市。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名名單,山東19個城市上榜,為上榜城市最多的省份。而作為山東第一經濟大市--青島,只能位列第10多名,這就出現了山東富的不那麼明顯的現象,在地鐵項目的經濟支撐上略顯尷尬。

第二,山東人均收入並不高,人口多,農村人口比重大。山東省人均收入並不是特別高。農村人口的比重較大,而地鐵主要是服務於城市交通,現階段並不太合適。

山東富得不明顯,山東的地鐵起步晚數量少,在山東坐地鐵太難得了

第三,申請地鐵項目也是需要政策條件的。申報發展地鐵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30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3萬人以上;申報建設輕軌的城市應達到下述基本條件: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6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00億元以上,城區人口在150萬人以上,規劃線路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小時1萬人以上。地方財政、城區人口、客流規模增大了很多城市申請地鐵項目的難度。地鐵平均一公里需要大約6個億,修幾條公路或者開幾條新線疏通一下交通也比建地鐵便宜多。還有地形問題是否可以建地鐵,比如煙臺、威海臨海城市。當然也有人因素的影響。比如濟南這個城市來講,其實濟南很早就要提出建地鐵,但是老百姓顧忌會挖斷泉水,斷了泉城的名字,以致項目一退再退。

當然,地鐵建設是山東省交通建設規劃的重要一環。其中申請到建設地鐵項目的地級市有7個,分別為:濟南、青島、淄博、煙臺、濰坊、濟寧、臨沂。其中青島預計到2021年,形成7條運營線路、總長231.7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