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單位自收自支,會怎麼改革?

用戶7656256766553


財政供養為自收自支性質的,一般都是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已經非常明確:在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改企。這是毋庸置疑的。

改企後,原在職在編人員大致按四種方式分流安置:

第一,調離。單位領導如屬組織部門管理幹部,在改制前組織部門一般會找單位領導談話,聽取其個人意見,如個人提出調離,一般會酌情考慮。

第二,分流。少部分在編人員將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原則,隨單位職能劃轉分流到其它事業單位安置。

第三,轉企。絕大部分在職在編人員將隨單位改企,剝離體制身份變為企業人員,實行市場化管理。

第四,提前退休或買斷工齡。為了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部分地區也默許事業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差異化改革,比如允許工齡滿三十年或者工齡滿二十年、距離退休不足五年的,提前退休;在單位經濟允許範圍內,出於減負更好地市場化管理的目的,在職工自願的基礎上,允許部分50歲以上的老職員買斷工齡,提前交社保接管。

事業單位改革的歷史車輪已經不可逆轉,其中最受衝擊的無疑是自收自支類的事業單位。很多人因此擔心這類事業單位改革後,員工利益得不到保障,甚至面臨下崗風險。在這一點上,大可不必擔心。首先,之前任何一次機構改革包括本輪事業單位改革,國家都有一個總的改革基調“穩步推進”,員工一般都會得到妥善安置,不會讓改革帶來新的社會矛盾。這是大前提。其次,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即便轉企,也是變為國企,而不是私企。轉企後,單位性質雖然變為了企業,但其仍掌握一定政府資源和國有資產,在自身領域或行業有一定的“話語權”,多數不會因為轉企變得舉步維艱。相反,很多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本身效益就好,脫離體制後沒有了太多的政策限制,在員工績效上不僅不會減少,反而還會增加,改革或會職工帶來更多實惠。


80後小公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在這次改革中,將通過關並轉等方式進行改革,人員安置將根據所處單位的情況而定。

改革背景:

自收自支,是根據單位經費來源主要通過自收自支方式解決而劃定的。既然經費可以自己解決,說明單位具有收費職能或者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之前效益好的單位,職工跟著也幫光,收入可觀。比如之前的公路局,曾經風光一時。

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很多自收自支單位取消了收費職能,但單位性質沒變,於是經費主要靠財政補助、劃轉等方式解決,變成了地方政府的沉重包袱。進行生產經營的自收自支單位,也多數經營不善、舉步維艱。因此本次事業單位改革中,決定大大闊斧地對該類事業單位進行改革。

單位如何改革:

改革的方式就關並轉。關就是取消,也就是劃出事業單位序列,今後不再有這樣的單位。此類主要指那些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過時”單位。並指單位合併,將職能相近、人數較少的單位進行合併,成立新的單位。轉就是轉為企業,將事業單位中從事經營生產活動的全部轉為企業。

人員如何安置:

改革的定調很清楚,那就是“編隨事走,人隨編走”。對於正式在編人員,單位取消的,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單位合併的,調整到新成立的單位;單位轉企的,尊重個人意願,可以繼續留在改革後的企業,也可以選擇分流到其他事業單位。單位的臨時人員,如合同工、臨時工等人員,則部分人員面臨下崗的可能。


大白i說事


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怎麼改主要還是要看單位和個人所在的崗位承擔什麼職能,行政職能、執法職能、公益服務職能,還是本來可以推向市場經營的職能。

按照目前各級出臺的一些規定和原因,事業單位改革時,一般情況下,人員會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劃轉,並按照“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的原則,對幹部職工的工作和福利待遇妥善安排,不搞斷崖式的精簡分流人員。


土木小公


我是公路局一名路工,曾經砂石路,天晴一身灰,不雨一身泥。翻天覆地的變化都是水泥路,公路下雨不上班,大陽太不上班,星期六,星期天不上班,上班賣樣子擺牌子,下鄉鍛鍊身體。現在的路不那麼爛,路政站抓治載,吃燃油稅,旱澇保收,燃油稅有的是車主的錢,將來公路部門改革會怎樣改?


積德123


能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一般都將改企業


行者無疆


公路局改革苦了一線工人,任務重

雖然是事業但是工資還是低不管怎麼改工資高就行。要是局理面的比低下的高還不改最好


手機用戶77745051180


呼籲取消職稱工資


回頭轉運


真不明白,自收自支單位存在的意義


現實中的左撇子


我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承擔的城市管理收費的,馬路收費的,會怎樣改革。


蜜棗巴巴i1


呼籲取消職稱工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