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裡”在上海哪裡?

眾所周知,王安憶的長篇小說《長恨歌》是一部反映上海城市生活的小說,其對上海的書寫是通過一個女人一一王琦瑤一生的沉浮來展現的,而王琦瑤又是個典型的在上海弄堂里長大的女孩,所以王安憶在小說中對上海弄堂這個代表上海城市氣質和精神的“空間載體”有大量具體生動的描寫。王安憶用看似平淡卻幽默深沉的筆調,在對上海弄堂生活細節的陳敘中,展現了上海這座大都市從1940年代至1980年代四十年滄桑變遷史,小說曾被譽為“上海史詩”。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著名作家王安憶

01關於“平安里”的描述

小說第二部中,王琦瑤在歷經短暫的浮華之後,即因時局社會人生的變化從愛麗斯公寓的“雲端”墜入凡間“平安里”的市井煙火中。從此平安里就是王琦瑤生活、理想、躁動和怨望的舞臺,也是她最後幻滅殞命的歸縮之地。王安憶寫道:上海這座城市最少也有一百條平安里。一說起平安里,眼前就會出現那種曲折深長、藏汙納垢的弄堂。當夜幕降臨,有時連月亮也升起的時候,平安里呈現的出清潔寧靜的面目,是工筆畫一類的,將那粗疏的生計描畫得細膩了。平安里的一日生計,是在喧囂之中拉開帷幕;糞車的軲轆聲、涮馬桶聲、幾十個煤球爐子在弄堂裡升煙,隔夜洗的衣衫也晾出來了,竹竿交錯,好像在煙幕中升旗。王琦瑤住進平安里三十九號三樓……從這些細緻瑣碎的描寫中,可見平安里是上海市中心“上只角”一條介於老式與新式之間的石庫門弄堂。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02王琦瑤的“原型”在哪裡?

據說《長恨歌》中的王琦瑤是有原型的,即舊上海十大美女之一的蔣梅英,但蔣梅英的遭遇只是給了王安憶寫作的靈感和觸發,小說其實還是王安憶在上海弄堂生活深厚積累基礎之上加以藝術想象創作出來的。比如蔣梅英生前長期生活在位於江蘇路480弄的“月村”內,月村建於1921年,共有22幢煤衛齊全的西班牙式假三層花園洋房,淡雅清幽、樹影扶蘇,其整體環境和條件遠高於石庫門式的平安里。所以王安憶並沒有把她的主人公安排在“月村”這種花園洋房裡居住,而是是把她放在更符合此時“身份”的平民化石庫門弄堂內。那麼王安憶筆下的“平安里”究竟有哪些上海弄堂的影子呢?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江蘇路480弄”月村“門口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月村內景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月村內景

03關於”平安里“的推斷

王安憶深諳小說之道,是不可能告訴你“平安里”具體在上海什麼路多少號的,但筆者從小說中多次提到的主人公經常出入淮海路、茂名路、新樂路等情節,基本可以推斷“平安里”在延安西路附近一帶。小說在第二部第三章《康明遜》一節中透露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細節,或者說王安憶為了強調小說的真實性,也或者王安憶在寫平安里時確實參照了現實生活中的平安里,那就是坐落在茂名南路與富民路之間的延安西路569弄的“四明村”。何以見得?請看小說中的描寫:王琦瑤端起康明遜喝乾的茶杯到廚房添水,她從後窗中看見遠處中蘇友好大廈尖頂上那顆紅星,跳出在夜色之上。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從四明村北眺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四明村弄口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四明村北眺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四明村內的“後窗”

中蘇友好大廈是現今真實存在的地標建築。竣工於1955年,位於上海延安中路1000號,具有俄羅斯古典主義風格,在上了一點年紀的上海人心裡,至今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既然能從後窗(北窗)看見中蘇友好大廈尖頂上的紅星,說明“平安里”離中蘇友好大廈不遠,而且應該在中蘇友好大廈的南面。上海的石庫門房子基本是“坐北朝南”建築的,後窗也就是北窗,一般位於廚房和亭子間裡。順著這樣的思路,前不久,筆者特地去中蘇友好大廈四周觀察,在四明村主弄中間朝北眺望,還真的看見了那顆紅星。而且目測了一下距離,四周好幾幢樓房三樓的後窗(北窗)都能看見那顆紅星,似乎能讓人確信這是王安憶筆下的”平安里“了。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現上海展覽館廣場(中蘇友好大廈)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04”四明村“的今昔

四明村是四明銀行於1932年建成的一條新式石庫門弄堂,共有磚木結構、紅牆清水勾縫的石庫門三層樓房118幢。如今因為延安西路高架橋建設,拆除了四明村沿街的幾幢樓房,其中包括徐志摩、陸小曼等名人的故居,但基本格局沒有變,主弄、支弄依舊寬敞,是一條充滿滄桑的海上名裡。四明村曾經名人薈萃,歷史底蘊深厚。但四明村是新式石庫門裡弄住宅,有衛生設備,這一點似乎又與比小說中的“平安里”不相符。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四明村弄堂口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四明村內景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四明村支弄內景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四明村支弄內景

05上海現實中的”平安里“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平安里過街樓

無獨有偶,近日筆者在叩街問巷過程中,還真的發現一條叫做“平安里”的石庫門弄堂呢。它就位於虹口北外灘附近的九龍路上,建於1920年,弄內有2層磚木結構住房16幢。從房屋結構和樣式看屬於早期石庫門樣式樓房,無衛生設備,弄內四通八達,“萬國旗”高懸,倒很符合王安憶小說中的“平安里”整體環境,但它卻是二層樓房,這一點又與小說中的“平安里”不符。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平安里過街樓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平安里外觀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九龍路沿街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今平安里支弄內景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平安里支弄內景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平安里支弄內景

06石庫門為何成為上海文化的符號?

綜上所述,”平安里“其實是王安憶將上海石庫門樓房和弄堂”元素“重新組合之後所創造出來的一條弄堂。其實,追蹤王安憶筆下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不一定具有實際意義,因為它本來就是作家虛構出來的。但因為小說是寫實的,”平安里“就為人們提供了多種解讀的可能,從中我們對上海石庫門裡弄的起源、形成、變化乃至發展保護可以有更多的思考。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石庫門的出現最早要追溯到19世紀的五六十年代。當時由於上海小刀會起義、太平天國起義,戰亂和社會動盪迫使大批難民紛紛舉家湧入上海租界內尋求庇護。租界裡的外國人商人出於經濟利益,便大量修建住宅,出租給前來避難的人。起初建造的是木板房,但木板房容易著火。後來就改建為磚木結構。這種房子運用江南傳統民居元素構造,但又按照西方聯排住宅佈局,獨立成戶,又能節省空間用地,中西合壁,適合生活節奏加快的上海人居住,因此受到上海市民的青睞。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隨著租界擴大和上海城市規模建設的發展,從租界到華界,石庫門建築和里弄迅速發展, 並形成多樣化格局。從老式石庫門裡弄又發展出新式石庫門裡弄、廣式里弄、新式里弄、花園別墅里弄等多種類型……但縱觀近代一百五十多年,在上海還沒有一種建築像石庫門樓房那樣,曾經遍佈上海的大小馬路,由石庫門樓弄堂形成的街道更是不計其數。所以石庫門是伴隨上海都市化的進程而步入上海人社會生活中的一種重要民居建築。房屋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擋風避雨的物質架構,它的空間結構與配置方式會影響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講,石庫門也幫助塑造了上海人的性格。“海派文化”就是“石庫門文化”,石庫門樓房以其無可爭辯的規模和體量成為幾代上海人的文化記憶和精神圖騰。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07小說《長恨歌》的開篇隱喻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王安憶在小說開篇就運用了大量華麗而細膩的語言一一 描寫上海弄堂的生活場景:石庫門、天井、前樓、廂房、亭子間、閨閣、流言、鴿子……初看上去,這幾部分之間乎沒有任何故事情節,然而細讀下來,就會發現這個幾個孤立的意象之間其實又隱藏著某種邏輯,將它們串連起來,就形成了一個特定的小說結構,即把上海城市和上海弄堂人格化,高屋建瓴,為後面人物性格情節的發展奠定基調,從而完成”上海史詩“的演繹。趣談“平安里”到底在上海哪裡的目的也許正在此。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趣談王安憶小說《長恨歌》中的“平安里”在上海哪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