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礼嘉桥村位于宁波古林镇东部,东临机场路,西靠启运路,北面是正在建设的环城南路高架。礼嘉桥村的村名,取自于村中的一座古桥--“礼嘉桥”,在走访中,村中老人介绍了“礼嘉桥”桥名的来历:最早时,村里住着一富一贫的徐、李两家,富裕的徐家为了行走方便,在徐家附近的街河上造了一座桥,名“善庆桥”,而李家比较贫穷,单独造不起桥,但又不好意思经常走徐家造的“善庆桥”,后来,李家同徐家商量,希望由徐李两家各出一半资金,在李家附近再造一座桥,并希望取名“李家桥”,徐家很大方地同意了,后李家人为了感谢徐家的慷慨出资和礼让,就取“李家桥”的谐音,将它改名为了“礼嘉桥”,寓意谦虚礼让,可惜的是2008年,村里为了通汽车,改建成了水泥桥面。现村中古迹有:一座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建造的古桥--“善庆桥”、徐氏宗祠、九十九间头、七份头墙门、“礼嘉桥”原桥栏等。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从环城南路高架上拍到的礼嘉桥村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礼嘉桥”位于村西首,与“善庆桥”相距不足百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里人徐秉扬所修;咸丰九年(1859),里人李大光再次重修,2008年,村里为了通汽车,把这座古桥改建成了水泥桥面。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礼嘉桥”原桥栏,现放置于礼嘉桥村委会内。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清乾隆年间,徐秉扬所修。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咸丰九年(1859)巧月吉旦·李大光重修。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礼嘉桥”原来的桥板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善庆桥”,位于村东首为单孔石梁桥,呈南北向横跨,栏板外侧镌刻有桥额,上刻‘善庆桥’。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善庆桥”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善庆桥”西侧边款为“是桥於乾隆三十一年隅人丙齐公曾经修造,嗣於乾隆五十八年再修迄今四十余载桥”等,从此可知,“善庆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重修。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徐氏宗祠,为前后两进,两侧厢房(西侧还有一院落),呈四合院状,青砖黑瓦,两边是高耸的“马头墙”。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徐家祠堂围墙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徐家祠堂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这块黑板上还有机场路绿化工程的工作安排,不知是什么时候的,字迹还蛮清晰的。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徐氏宗祠与宁波其他多数祠堂一样,办过学堂,后因新建了新校区,礼嘉桥小学才搬出了徐氏宗祠,现处于闲置状态。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学校搬走了,只剩下黑板。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因年久失修,现在部分房屋的墙体已出现裂缝、房顶漏雨等,而西侧院落的房屋多数已倒塌。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这间倒塌的房屋,原来应该是一间教室,上课用的黑板还在。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高耸的“马头墙”已出现裂缝。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徐氏宗祠内的咸丰五年立的“徐氏宗祠碑记”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这“五角星”肯定是后加上去的。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九十九间头,据村中老人介绍,“礼嘉桥”徐家祖辈因经商致富后,花巨资在礼嘉桥村西建造了99间房子,当地人俗称“九十九间头”。它分前、中、后三进,每进33间,后“九十九间头”遭遇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部分房屋,现存的是后进部分的房屋。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九十九间头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村中河边老宅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七份头墙门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七份头墙门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1987年、1989年,布政乡颁发的“五好墙门”奖状。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大漕凉亭

走进礼嘉桥村--古林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