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钧窑在河南禹县,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钧窑出品的钧瓷胎质坚固敦实,造型端庄典雅,釉色艳丽绝伦,气韵含蓄凝重,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唐宋以后的帝王都把钧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只准生产三十六件,诰封为“神钧宝瓷”,直到清朝才传入民间。

钧瓷胎质细腻敦实,釉厚浑活。钧窑的釉色基调是青色,偶然有在青色中出现或深或浅的红色或紫色来,而这种紫色,有时像云后迸射出万道霞光,有时像万里晴空飘浮的彩云。古人有诗赞:“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钧瓷色泽,红若胭脂朱砂者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这些绚烂奇妙的色彩在烧制中自然形成,即使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五光十色,变幻无穷。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并辄有新意。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钧瓷开片裂纹的声音,如铃如泉,虚妙清冷;如琴如涧,令人浑然忘我。而钧瓷开裂的纹路,似蟹爪,似蛛网,似冰裂,釉面晶莹剔透,而纹理清细可观。釉中更有点如珍珠,星溪银河,光泽润目,此乃钧瓷在形色以外,另具神韵之处。

钧瓷开片即是瓷器釉面出现裂纹的现象,有纹但不裂,宋代“官瓷”、“哥瓷”“钧瓷”“汝瓷”钧有开片。

其实最早瓷器烧制时期,开片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缺陷,宋以前的瓷器中常有开片现象,只是到了宋代才开始将开片作为装饰而成为某些窑口追求的效果,开片按其裂纹的大小、深浅、疏密和形状,名称不一,开片名称有冰裂纹、鱼子纹、蟹爪纹、文武片、百圾碎、梅花片、兔丝纹、牛毛纹、龟纹、金丝铁线等。

钧瓷开片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形成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分子的排列;二是胎和釉的膨胀伸缩系数不同,在冷却过程中收缩率也有差异,形成开片。

瓷釉有纹者谓之开片,有大开片、小开片之别,大片稀疏者,曰:牛毛纹、柳叶纹、蟹爪纹;小片细碎者,曰:鱼子纹。

钧瓷开片有自然开片和认为开片两种。自然开片系年久而渐渐内裂成为片纹者。人为者,系配合药料烧成者。器物小而开大片,或器物大而开小片,皆足贵也。

开片按其裂纹的大小、深浅、疏密、形态,分:冰裂纹、蚯蚓纹、鱼子纹、蟹爪纹、文武片、百圾碎、兔丝纹、牛毛纹、金丝铁线等。

鱼子纹:系指裂纹釉中纹路交错,形成许多细眼或色点,其状如鱼子。


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钧瓷开片的:鱼子纹

金丝铁线本是哥窑的特殊纹饰,因开片有大小之分,大片呈深灰色似铁,小片呈酱褐色似金,雅称“金丝铁线”。现代官窑、钧瓷也偶出此现象,较多是人为着色而成,自然天成者为佳。


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开片中的:金丝铁线

百圾碎:是指开片釉中纹路繁而细碎,因为开片小且交错重叠似百圾。这种开片多见于哥瓷,现代钧瓷也有出现此效果的。雍正年间绿色瓶有此效果。


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哥窑开片中的:百圾碎

冰裂纹:冰裂纹多出现在淡色或釉质很薄的器面上,如锤击冰,裂而不破,纹深有斜度,晶莹透亮。


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瓷器开片:冰裂纹

龟纹:龟纹类似蚯蚓走泥纹,只是比蚯蚓走泥纹更粗重些,像是龟甲上的纹线,80年代以后在斑块上出现的较多。

蚯蚓走泥纹:为典型的宋代钧瓷特征,釉面常有一条条弯曲折线,状如蚯蚓走泥留下的痕迹,这是由于釉层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部分的釉质流入而填补了裂缝而形成的。


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钧瓷开片纹路:蚯蚓走泥纹

今天我们来详细说一说什么是“蚯蚓走泥纹”?

初学者不大明白,就是有的行家也概念模糊。我记得曾在某本图册上有人介绍说是一些直线相交的裂纹(并有图片证明)。也有专家在书上解释说:“蚯蚓走泥纹是釉面开裂后又被热熔釉填满裂缝所成”。这两种论点大同小异都不正确。釉上裂纹就是裂缝,这不能叫蚯蚓走泥纹。即算又被釉填满了则裂缝不复存在。更不是蚯蚓走泥纹的标志。据本人考察和研究,认为要说明蚯蚓走泥纹得作如下说明(结合本文所展示的图片):宋钧瓷,胎子略厚,致密,色灰,先素烧后施釉,釉子很厚,以月白、天青、天蓝色为基本色调,由于该釉材料成份特殊,当挂釉后则器壁处和表层的釉温度有所不同。


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但整个釉层还是处于熔液状态,釉中的铜分子经高温还原气氛,呈现紫红颜色。因为釉子较厚,锻烧时釉子翻滚,釉中所含金属分子重量不同,有的浮在表面,有的沉在釉底,冷却时釉子上下收缩温度不一致,在温差和密度的差异下,会使釉层产生两种不同的运动。一种是受重力影响下从上向下流动,一种是釉层内壁与釉表层之间的内外运动。两种运动相互作用则产生一种流变力的作用。而它运动的结果是及其美丽的:釉层上漂着浅色的浮釉,釉层下都是深色的。线条流畅,圆润自然,色调柔和、靓丽。恰似蚯蚓在稀泥上爬过的痕迹。在当时,只有“御窑”烧制出的产品有“蚯蚓走泥纹”,而一般的民窑产品却没有这种现象。因此,它成了宋代宫廷御用瓷显著的特征之一作为宋钧瓷的精品或极品,一定要在其青白釉中有一根或很少几根“蚯蚓走泥纹”(不能是几只鸡爪啊)。


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这才叫“雨过天晴云破处,婴啼如歌新生来”。美术大师画笔下也很难达到这一水平。看唐、宋钧窑的钧瓷首先要看它的蚯蚓走泥纹。如果连这一特征都没有,就难说它的可靠性。


钧瓷之神在窑变: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同施一种釉,一经烧制即呈现出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变幻无穷且特点各异的作品,是巧夺天工的自然形成,恰如“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

钧瓷之奇在开片:玉振金声,迸片行纹。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优雅骇俗,寓动于静,伴以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透活欲滴,视如碎裂,好似“静卧冰河玉凝透,碧莹浅底网无鱼”。

钧瓷之妙在釉画:五彩渗化,浑然天成。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发现,灵动透活,别具神韵,似“指纹”般独一无二的窑变,使其自身特色更是奇妙,所谓“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钧瓷之绝在意境:境随意变,天人合一。因浑然天成的窑变和端庄典雅的造型而形成艳丽绝伦的别致景观,赞曰“画家嫌笔拙丹青难绘,诗人怨词穷佳句难描”。

钧瓷:蚯蚓纹到底是什么纹路?

  • 投稿/合作热线:0374—2077979
  • 邮箱:[email protected]
  • 网址:www.chinatvhn.com
  • 中国陶瓷频道河南办事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