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江十字街頭的車水馬龍


鷹潭記憶 | 餘江十字街頭的車水馬龍


十字街頭的車水馬龍

八十年代初,十字路口是餘江縣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北通站前街,直達老火車站;南往馬荃、東鄉;東抵浮橋頭,沿河街;西通五里崗,青年農場。

十字街是縣城的地理座標和中心

十字街東南是新華書店,靠柴集巷,東北有百貨公司、醫藥公司,一片經濟發展中心和自由貿易聚散中心;西南有衛生局、血防站、糧食局、郵電局,西北有餘江飯店、餘江一中、餘江一小、民政局、縣委縣政府,是政治文化中心。

鷹潭記憶 | 餘江十字街頭的車水馬龍


當時,白塔路,站前路與沿河街,臨街沒有高樓。三四層高的建築都彰顯著那個時代的繁榮和榮光。路口,路標少,沒有紅綠燈,沒有斑馬線。來去過往的多是手扶拖拉、27型、45型、50型的拖拉機。拖拉機突突地來,轟隆隆地走,身在旁邊,都有震感,好像振撼著整個縣城。能見到一輛解放牌汽車是很偶然的事件。在十字街,看拖拉機,就是看那個時代的欣欣向榮。有人四平八穩雙手叉腰站在顛簸的拖拉機拖斗上,享受著那種過街的神氣和威武。自行車是那個時代最有身份的代步工具。在圩集的日子裡,看人流和人頭攢動,我曾夢想著一天能有一輛自行車,載著幸福通向未來。

十字街雖說是縣城的中心地段,周邊的農田,依然散發著泥土的清香,一切都還顯得那樣樸素和自然。六月瓜農用獨輪車載西瓜到大街上賣,車旁總有幾位掃瓜子的孩子和撿西瓜皮的大媽。

鷹潭記憶 | 餘江十字街頭的車水馬龍


水泥柱豎起的電線杆托起了縣城的光明和通信。那時城裡人裝一部座機,用木匣裝著,用鎖鎖住,顯得那樣神秘和貴重。接電話神氣,打電話方便,天涯變咫尺。磚頭般大的大哥大,有身份。九十年代,腰別BB機,街頭電話亭,有事你call我。說多神氣就多神氣。

小時候上街進城,一半為看城裡的繁華,一半為吃根五分錢的冰棒,吃碗一角五分錢的清湯。

鷹潭記憶 | 餘江十字街頭的車水馬龍


1982年我參加中考,歇宿街上。在人生十字路口,我第一次住宿在十字街口邊的餘江飯店裡。時至今日,念想過去,我不免惦念老餘江一中旁邊那條清澈的溝溪和學校出門左轉不遠的老餘江飯店。

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餘江城出現了一大批耳熟能詳的標誌性地名。如:血防紀念館、同樂園、馬鞍嶺森林公園、韜奮塑像、雕刻一條街、新火車站、餘江大酒店、新餘江一中、金怡廣場、經濟大廈等。

城裡的變化,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而今,走在大街上有時都會迷失方向。

鷹潭記憶 | 餘江十字街頭的車水馬龍


面對“苟日新,日日新"的餘江,對於親歷發展的人們來說,多多少少都會帶有幾份懷舊和留戀。老火車站、老飯店、老郵政局、老縣委縣政府、老電影院、老公安局、老法院、老檢察院、老工商局、老衛生局、十字街等,現在,有些雖不復存在,用一個"老"字卻讓人倍感溫馨和親切。

“老"字有歷史厚重感和現實的方位感。老有老的含義,老有老的情懷。迷途在城市的喧囂中,多加一個"老"字,讓人更易找得到眼前的苟且和認得清遠方。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