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方出嫁,家長不收男方彩禮並表示只要兩口子過得好就行,你怎麼看?

Jmz鳩摩智


不以金錢為標準的婚姻才是幸福的保障。


140元元


我母親就是這樣啊!

我是獨生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我父母50後,都是讀過書上過大學的,他們不收彩禮,是因為不認為我的婚姻是嫁娶關係,覺得我和老公就是平等尊重的結合。我父母的婚姻也是這樣的。

我婆婆當時讓我老公來問,看看女方家這邊有什麼規矩,我媽說,我們不講究什麼,孩子們過得好就成。

於是我們自己請司儀,找酒店,佈置現場,就把婚結了。不怕你們笑話,我和我父母都不知道結婚時還有改口費這一說,我都到酒店了,我才知道有這個規矩,趕緊把身上的錢蒐羅一下,找了個紅包,還只包了一個。趁儀式沒開始的時候,塞給我父母,他們還一臉懵,不知道啥意思。

的確,沒有世俗規矩的羈絆,我的婚姻生活一直很幸福,老公也很尊重我,因為沒有拿彩禮,所以我也不用擔心婆婆干涉我小家的生活。

我未來是當丈母孃的,我女兒的婚姻,我也不會問對方要彩禮,我給得起我女兒車房,我不想幾萬塊錢彩禮錢,就把我20多年的辛苦給買斷了,也不想用彩禮,讓我女兒平等尊重的婚姻變成嫁娶關係。


唯家至珍


  主要結婚前不僅要看老公人品,還要了解他家裡的情況,一頭熱的嫁過去到時候萬一各種不和諧怎麼辦?忍一輩子會內傷,不忍的話日子又過不了!

  我家是市區裡的,當初結婚我公婆準備了八萬八彩禮,到我家談訂婚的時候說到彩禮錢夠不夠,我爸當時就反對,說什麼年代了嫁丫頭還要彩禮,兩口子把日子過好就行了,再說你彩禮就算給我們也是回頭還給孩子,搞來搞去還麻煩!我婆婆當時覺得特不可思議,因為他們是郊區的,基本都要給彩禮的!最後我們倆家居然為了一個要給彩禮一個不要彩禮爭執半天,想想也覺得好醉人!

  後來結婚老家一些親戚就跟我媽嚼舌根說你們不要彩禮顯得你女兒多不值錢!我媽特無語,結婚房子車子(車主寫我名,房子因為我名下有套商品房,所以我家就沒讓加名了)裝修傢俱家電全是婆家全款一次性買好,當時我媽想給我陪嫁買點東西都無從下手!但是老家那些人就一直不依不饒說我嫁虧了,說他們嫁女兒都拿了十幾萬彩禮錢!

  現在結婚好幾年了,我婆婆隔三差五就幾千幾千的打給我,現在陸陸續續給了十幾萬了,除了我自己花了,現在存了還有十來萬.每次回婆婆家都是一大桌我愛吃的菜,臨走還是大包小包的塞我們車上。

  也許那些要了彩禮的婚後也相當受重視吧,但是我真沒覺得結婚不要彩禮就被輕視,而且因為當初我爸媽的態度,我老公和我公婆都特別尊重我父母,感情也特別好,經常還一起喝喝酒聊聊天!我爸媽搬家空調舊了我老公直接給錢讓他們換新的,我媽還不願意要還是我做主給買了!現在懷孕了,我更是倆家的大熊貓了,我覺得很滿足,倆家人還是要相互理解,共同為了孩子的幸福著想才是應該的!


深圳麥芽口腔


我女兒出嫁,我要了8萬彩禮,我自己沒有要一分錢,都給了女兒。當時她大學畢業,剛剛工作,工資不高。

我與親家母那邊說好,我收一點女兒的彩禮,不是我想要,是覺得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嫁人為婦,不能一分錢不要,那樣覺得太沒份量,女兒去婆家,萬一有個矛盾什麼的,婆家會罵她一分不值。

我陪嫁也大方,嫁妝是核價三百萬的黃金路口商鋪一個,每年可以收租金22萬。

婆婆那邊經濟條件也不錯,他們對我們一百個滿意,第二年小兩口生了一對雙寶胎,8萬元錢是個吉利數字,我們從辦婚禮到生孩子再他們新公司蒸蒸日上,事業紅紅火火,一路非常和諧。婆婆視這個兒媳婦是福星,非常疼愛。

雙方既然是親戚,互相體諒,憑自己的經濟能力做事,不忽悠不虛榮,這樣矛盾就少。


細數人生果


我是農村人,大專畢業,男友是我們鎮上的,準備年底結婚。我家境一般,男友家與我家差不多。

我們談了兩年戀愛,更方面考察,男友對我都不錯,知冷知熱,很疼我吧。按照鄉村習俗,娶媳婦要花不少彩禮錢,我們這邊大概也在十幾萬。

據我看,很多農村人都被彩禮所害,一輩子活著就為蓋房子娶媳婦,連個目標都沒有。

我要嫁人,他把彩禮給我父母,男方本就不富裕,彩禮一出,更是雪上加霜。那我嫁過去只有受窮的份,說不定還會替夫家還賬,沒有經濟支撐,我一輩子就毀了。

如果反過來呢,我不要彩禮,嫁過去之後夫家就會比較富裕,不用過苦日子。這樣說,雖然有點胳膊肘往外拐,不過這是事實呀!

還有,我嫁過去,因為沒要彩禮,就能拿這份彩禮錢和老公去創業,把錢用在刀刃上,這比起同齡人來說,我們起跑線就靠前很多,因為她們要了彩禮錢,男方不可能再有閒錢,那我不就贏了嗎?

再有,不要彩禮,男友家一定非常感激我,算是施恩,他們會時刻想著這份天賜的恩德,對我一定會更好。從網絡上看,現在鼓勵零彩禮,也有政策支持,這是大勢所趨。

可是,我跟父母溝通的時候,他們並不同意,說我胡鬧,彩禮錢必須要出,這是風俗習慣。無論我怎麼溝通,也說不通,為此我跟父母還吵了一架。

可年底就要結婚,耗下去也不是辦法,父母肯定要彩禮,我該怎麼辦呢?求支招!

鐵粉:一萍

看了一萍的投稿,條條分析,思路很清晰,那她說的有道理嗎?從邏輯上看,一萍的話沒有問題,可她忽略了關鍵點:人性!一旦忽略人性,判斷就會出現偏差。辯論贏了,不等於現實中行得通。理論上沒問題,操作起來很可能出現問題。

彩禮,是嫁娶的風俗習慣,有幾千年的歷史。彩禮,本質上是禮,如果按照《禮記》記載,彩禮屬於嫁娶的第四禮,表示尊重女方。

有人說,彩禮源於買賣婚姻,我沒查到這種記載,但可以肯定,彩禮在買賣婚姻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不想講歷史,我更願意探討隱藏在婚禮背後的利益和人性。

如果你去超市買一瓶一塊錢的礦泉水,你咕咚咕咚幾口就能喝完,你不會當成寶貝,也不會珍惜。

可如果這瓶礦泉水,標價10000元人民幣,我敢肯定,你拿到手中都會小心翼翼,怕弄髒了,每次只能抿一小口,哪怕再渴,也不敢多喝,因為太貴了!

你發現沒有,同樣一瓶礦泉水,因為價格的不同,你珍惜的程度有了天壤之別。

在古董拍賣上,有人拿著重量不到一斤的小碗,雙手捧著,手上的力氣大到能看到青筋暴起。在那種情況下,你即便冷不丁搶奪一下,小碗也不會掉在地上,因為太貴了,持寶人使用了全身力量在小碗上。

可你日常吃飯,拿碗筷的時候,沒人跟你搶,也經常因為手滑把碗打碎。拍賣會上的小碗,重量上和你吃飯的碗差不多,可你對待它們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轉變,因為價格不同。

彩禮,你要了,說明你值錢,男方家就會珍惜你,捨不得你。沒要,說明你壓根就不值錢,既然不值錢的東西,為什麼要珍惜?

婚姻雖然不是買賣,但如果你用買賣商品的眼光去看,一定會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是人骨子裡的東西,是人的劣根性,你可以在道德上指責,但不按照人性去做事,道德救不了你。

一件優質的商品賤賣,人們就會起疑心。比如一套500萬的房子,你賣400萬,買方就會懷疑這套房子是凶宅。一袋薯片15塊錢,如果你賣10塊,消費者就會認為薯片過期了。這是人的心理,你無法改變。這種心理,根深蒂固,深深植根於人們的觀念中。

很多時候,貴和賤,跟東西的屬性無關,完全是心理作用。比如,你賣茶葉5000塊錢1斤,哪怕茶葉很普通,人們也會覺得這茶葉一定很好。

歷史上的歐洲,鋁的價格比黃金還高,你認為鋁比黃金好嗎?

在清朝,玻璃的價格超過紫檀木,你認為玻璃比紫檀木好嗎?

在心理上,我認為是商品價格決定了商品價值,這與經濟學正好相反。

不要彩禮或是少要彩禮,你會貶值,貶值帶來的結果是,男方家會看不起你,會輕視你。

有個按摩妹給我留言,說等她玩夠了,錢賺夠了,就去找個接盤俠嫁了,大不了少要點兒彩禮。你發現沒有,只有按摩妹才會說少要彩禮。反過來也會成立,你不要或是少要彩禮,等於按摩妹。

冷靜去觀察農村,什麼樣的姑娘出嫁才會不要或是少要彩禮?或是身有殘疾,或是帶有精神疾病,或是騷浪賤,雖然情況不一,但無一例外,少要或是不要彩禮的姑娘,或多或少都有些問題。

一萍心中盤算,如果不要彩禮,嫁過去男方家會感恩戴德。不得不說,一萍想多了。

我常用釣魚打比喻,你釣魚的時候會投放魚餌,等待魚上鉤。但魚上鉤了,已經釣上魚來了,你還會投放魚餌嗎?顯然不會!那時候,你心中想的是蔥薑蒜,要把釣上來的魚下鍋。

彩禮也一樣,你沒嫁過去之前,彩禮是你的錢,為了釣你,不得不投放彩禮。你嫁過去之後,彩禮就不是你的錢,那是婆婆和公公的錢,你想使用這筆錢,已經不可能了。

不僅如此,你不要彩禮,少要彩禮,公婆會認為你配不上他兒子,會輕視你,你在家中不但沒地位,還會受氣。

我上面講了,低價值的東西,人不會珍惜,更談不上尊重。所以,男方家怎麼會感恩戴德呢?一萍,你真的想多了。

彩禮,發生在嫁娶環節,過了這個環節,彩禮就會結束,變成完成時態。沒要彩禮出嫁,並不表示沒經過彩禮環節,而是經過的時候你沒要。對於一個已經完成的過程,你還能返回去找補嗎?不太可能!

高昂的彩禮費用,加大了婆家的沉沒成本,讓婚姻更加穩固。縱使婚後出現各種問題,婆家想到高昂的彩禮費用,也不會支持離婚,畢竟結婚的成本太高了。

彩禮,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婚姻的穩定性。可如果你沒要彩禮,不花錢的媳婦,一旦婚姻出現問題,會加速離婚的進程。所以,有時候真的是迫不得已才要彩禮。

在廣大農村,婆婆東家長西家短,她們不懂娛樂圈,但八卦程度一點兒也不弱。不要彩禮,婆婆會說兒子有出息,媳婦很窩囊,結婚都沒要彩禮。

農村是個小社會,本就不大,這種事能一夜之間家喻戶曉。你的名聲,從此葬送。婆婆只是想炫耀一下兒子,但這種炫耀,無意之間就會殃及到你,讓你在村子裡抬不起頭來。

一萍,如果你不要彩禮出嫁,我敢保證,鄉民們看你的眼神,是斜的。

我明白,網絡上提倡零彩禮,甚至出現了彩禮超過多少,就要進去的案例。然而,網絡大還是人性大?按規定,紅燈區,還有那種保健,是不能出現的,難道你沒見過足療按摩?晚上去樓下轉轉吧,有小粉燈的地方,會告訴你答案。這個話題不敢多嘮,至於原因,你懂的。

從父母養女兒的心態看,一把屎一把尿養大你,供你上學,剛長大就要嫁人,心裡上一定不好過。父母當然愛女兒,但如果因為這份愛,就說父母沒私心,我是不承認的。

買賣婚姻,一個重要的參與者是女方父母。買賣婚姻是心理,這種心理在女方家境很好時,會隱藏,但在家境一落千丈時,就會顯露出來。

你可以觀察,越是貧窮落後地區,彩禮往往越高,而在一線大城市,彩禮反而很低。貧窮落後,買賣婚姻心理就會嚴重,經濟發達,買賣婚姻心理才會輕微。

在古代,只要家境窮困至極,首先想到的是賣女兒給別人做妾,但不會賣兒子。並不是兒子不值錢,而是太值錢,捨不得賣。

古今時代雖然不同,但古今的父母,在這一點上完全一致。父母在內心深處,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買賣婚姻心理,你可能感覺不到,但相信我,這種心理一定存在。

不要彩禮和父母買賣婚姻心理不符合,這是父母內心深處非常隱秘的心理,不能說破。

很多女人覺得,父母非常寵愛我,超過了我的哥哥弟弟,不可能存在這種心理。原諒我不能和你爭辯,只能給你講個殘酷的現實。

在房地產調研中有一組數據,家中有兒子和女兒,如果只有一套房,給兒子買房的佔100%,給女兒買房的,一例都沒有。家中有哥哥弟弟和妹妹,如果有兩套房,給哥哥和弟弟買房的家庭佔100%,給妹妹買房的,一例都沒有。

只有在經濟富餘,出現了多套房,女兒才能分得一套,如果房產數量少,家庭首先想到的是兒子。

別看父母對兒子又打又罵,對女兒只是一貫寵愛,但關鍵時刻,父母頭腦中想到的永遠是他兒子。讀過《紅樓夢》的朋友知道,賈寶玉捱打最多,而大觀園中的林黛玉、薛寶釵、惜春、迎春、探春,有誰打過她們一下呢?而事實上,賈寶玉才是賈政和賈母的心頭肉。

一萍的父母反對不要彩禮,是多種因素的結合,既有風俗習慣因素,也有買賣婚姻心理,而對一萍來說,要彩禮才能得到婆家尊重,才能更好地維護婚姻,讓她去選擇就好。

當然,還可以折中一下。比如,把彩禮要過來,存入個人賬戶,讓彩禮變成自己的小金庫。這樣,你既不會受窮,也會得到婆家尊重,只是別告訴男方就好。

沒要彩禮,有沒有過得很幸福的夫妻?當然!不要彩禮,過得很美滿的夫妻,多發生在經濟發達地區,發生在大城市。

對於貧困地區來說,不要彩禮就很危險,但也不絕對。比如,在貧困地區,雖然沒要彩禮,但兩人戀愛結婚之後,與公婆迅速分開,各過各的,那實現和諧婚姻的幾率也會增加。

彩禮是婚姻的一道坎,如何跨過這道坎,我建議尊重人性。


農人西小妹


這種觀點我很支持和贊成,我女兒出嫁時我一分彩禮沒要,不但沒要,又給姑爺買了一臺車,我是這麼想的,女兒不能當商品,主要是女兒找一個好人家比什麼都強,找一個好女婿比要一座金山都強,只要夫妻恩愛幸福日子過的紅紅火火比什麼都重要。


凱哥198404696


這個問題就我自身經驗說下,我是四川南充的,從小在農村長大,大了父母奮鬥得有一定起色就搬到縣城,還有一個弟弟,家庭條件一般。以下都是根據我自己和親戚朋友婚嫁得出的結論,只代表我所看到的。

2014年結婚老公是河南的,結婚時按照我們這邊的規矩男方應該準備新娘的衣服和三金或五金,沒有要求給彩禮。

當時他沒買這些,我爸媽給我買的三金,他按照他們那邊規矩給了三萬塊,直接給我的,我爸媽沒要,我父母的意思是讓我們拿去買家電。當時正買了房子,裝修費我爸媽給的,首付也付了一部分。我爸媽的意思是希望我過得好就行了,沒有計較那麼多。我們那邊的風俗就是這樣,不管是嫁女還是娶媳婦都沒有給彩禮,沒有這個習慣,跟有沒有錢沒關係。一般嫁女兒都會陪嫁,就我周圍的親戚朋友結婚,女方一般會陪嫁幾萬或者十幾萬,幾十萬及上百萬或者房子的都有,主要是看家庭條件。如果別人給了一大筆彩禮才娶到,嫁過去也沒有什麼地位,自己也不硬氣。當然我們那邊女方不要求彩禮反而有陪嫁,所以女方在家庭中地位就比較強勢了,男方大男子主義是玩不轉的,這就是現實。


妮子溫


不收彩禮是社會應該大力提倡的一種非常好的社會現象。

曾記否,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中國人的結婚基本都是不要彩禮的,兩個人在一起只要感情合得來,生活幸福甜蜜,結婚時只要一些喜糖,兩杯開水,一個雙人床就0K了,一些農村人還自己帶著生產工具,一個人自己步行走到男方家去,結婚當天就參加生產隊的勞動。那種風氣是值得懷念的。

當然了,現在結婚收一些彩禮也是無可非議的,社會發展了,社風改變了,但只要不是和買賣一樣討價還價,人們,社會都是認可的,因為風氣已經這樣了,人人都要,我也要。

現在少數嫁女不要彩禮錢,反倒成了另類。很難不被周圍人議論。


痴騎朽翁


我爸媽就是這樣的,公公婆婆問我們有什麼要求,我爸就說不講究這些,過得好就行。之前我老公說要存十萬彩禮給我,我也直接說沒什麼必要,還拖婚期,不如早點結婚。

說到底,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我倆收入差不多,我也不缺那點彩禮錢,但我只接受平等結婚,絕不接受傳統意義上的“嫁到別人家”,要了彩禮反而會有種出賣了自己的歸屬權的感覺,畢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軟………還是自己的錢花著舒服硬氣,也用不擔心公婆以出了錢為由干涉我的生活。大家相安無事,誰也不欠誰,專心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多好~

但是前提是老公和公婆態度端正,彩禮我們可以主動不要,但如果他們主動說不想給那就要好好考慮考慮了,這屬於態度問題,是不重視女方的表現~


sherrygranger


我嫁女兒時就沒有要彩禮,希望小兩口過的好,不用揹債。而且我還給了全部家電及嫁狀。因男方家況不好父親不在母親又無工作。本人又剛工作幾年。又要買房。希望是美好的現實是令人失望的。結婚後男的就辭職不幹了,做零工,兩年後有了小孩。男的乾脆什麼都不幹了。坐在家裡唉聲嘆氣,裝病。養老了。孩子扔給了我。兩口子生活拮据全跑到丈母孃家吃,幾年一分錢不給。這就是人品問題了。面對此情況女方家長怎麼辦?用兩口子的一點退休費還得養著幾個人。又不能叫他們離婚怕傷害孩子。無可奈何啊。本來女方的好心倒成了軟弱可欺了。連生孩子男方母親都不問一句。這世上這麼混帳的家長及男人可謂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