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軍山一役夏侯淵死在漢中,為何墓地卻在許昌?

獨行客地圖帝


曹操對於宗室大將的信任是有目共睹的。雖說張遼、徐晃等非宗室將領在戰場上屢立奇功,但曹操卻始終對他們留了一手。以張遼為例,儘管戰績卓著,曹操令其鎮守合肥時,僅僅給了七千人馬,還讓與張遼關係不睦的李典、樂進等人進行牽制。如果不是李典在關鍵時刻力挺張遼,合肥之戰的結果則難以預料。

與張遼、徐晃這些非宗室將領相比,宗室將領的命運則截然不同。著名的常敗將軍夏侯惇儘管屢戰屢敗,但曹操卻始終信任有加,還讓其統率二十六軍,用兵十餘萬眾,成為曹操時期統率軍隊人數最多的一位將領。另一位宗室大將夏侯淵的情況也與夏侯惇類似。儘管戰績遠不如張遼、徐晃,曹操卻委以重任,先後命其掌管西北及漢中的兵權。

不過,與夏侯惇這位堂兄相比,夏侯淵的命運則要悲慘得多了。他不僅在西北戰場畏縮不前,坐視馬超勢力的死灰復燃,還在漢中戰場兵敗身亡,不僅重創了曹軍士氣,也為日後曹操放棄漢中埋下了伏筆。

夏侯淵究竟是如何被殺的呢?史料中的記載有著一定的差異。按照《三國志•夏侯淵傳》的記載,獻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侯淵在定軍山一役中與劉備大軍展開攻防戰。劉備利用夜色為掩護火燒鹿角,夏侯淵派遣張郃防禦東圍陣地。劉備向張郃發動猛攻,張郃眼看局勢危急,派人求援。夏侯淵隨即調撥了一半兵力增援,導致自己兵力不足。劉備抓住時機,以主力向夏侯淵發動猛攻。在混戰當中,夏侯淵被殺。

那麼,是哪一支蜀漢軍隊要了夏侯淵的命呢?答案非常明確,是老將黃忠的部隊。《三國志•黃忠傳》載:“(黃忠)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夏侯淵並非如《三國演義》所言是被黃忠親手斬殺的。關於這一點,後主劉禪曾經在與夏侯淵之子夏侯霸見面時親自做了澄清。

《三國志•夏侯淵傳》注引《典略》載,夏侯淵之子夏侯霸投降蜀漢後,得到了後主劉禪的召見。劉禪告訴夏侯霸說:“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劉禪明確告訴夏侯霸,夏侯淵是死於亂軍當中,並非黃忠或某一位將領所殺。

夏侯淵陣亡後,並未像大多數被殺將領那樣被棄屍荒野,而是得到了安葬。據《三國志•夏侯淵傳》注引《典略》載,夏侯淵死後,張飛的妻子出人意料地出面,主動要求安葬夏侯淵。這一請求也得到了劉備的同意。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張飛之妻與夏侯淵有著一層特殊的關係。

據《典略》記載,獻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親自率軍閃擊徐州。劉備大敗,隻身逃往冀州投靠袁紹。關羽及劉備的夫人被曹操生擒,後來便有了關羽斬殺顏良之事。而張飛則在亂軍中與劉備、關羽等人失散,浪跡於譙、沛一帶。在此期間,張飛巧遇在當地砍柴的年僅十三四歲的夏侯淵的堂侄女。“(張)飛知其良家女,遂以為妻”。就這樣,張飛竟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夏侯淵成了親戚。因此,當得知堂叔夏侯淵陣亡的消息,張飛之妻才出面安葬夏侯淵。

從以上記載來看,夏侯淵陣亡後,被張飛之妻安葬。如此一來,夏侯淵的墓地就應該在漢中一帶。不過,令人疑惑的是,在如今的河南省許昌市城西7公里河街鄉賀莊北卻有一座夏侯淵的墓地。該墓高十米,佔地三千多平方米,墓前有2012年重新制作的墓碑。這座墓地又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是後來夏侯淵的遺骸從漢中遷到了許昌?

答案並非如此。原來許昌市的這座夏侯淵墓僅僅是一座衣冠冢,是後人為了紀念夏侯淵這位漢末三國時期的曹魏名將而修建的。至於這座衣冠冢最早的修建時間已不可考。在這座衣冠冢的不遠處,原本還有一座夏侯惇的墓地。該墓興建於夏侯惇死後,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尚存。後來因為當地要興建賀莊石油庫,夏侯惇墓被推平,如今已蕩然無存。而夏侯淵的這座衣冠冢恰巧在石油庫的範圍之內,因此才得以倖存。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興平元年(194年),留守的夏侯惇,被呂布部將射瞎左眼。夏侯惇大喊一句:“父精母血不可棄也。”,吞下眼珠的一幕,成為了三國的經典橋段。足見夏侯惇作戰英勇。


其族弟夏侯淵字妙才,曹操麾下一員猛將。擅長千里奔襲作戰,興固之戰,長途奔襲以疲憊之師一舉擊敗韓遂,收復河西。


《魏書》記載:“淵為將,赴急疾,常出敵之不意。”

與曹操屬於連襟,深得曹操信任,為人講義氣,善待部下,常將軍糧分發給缺糧的軍士。但性格剛烈,曹操曾常常告誡:將當以勇為本,行之以智計;但知任勇,一匹夫敵耳。

不想一語成讖。


建安24年,劉備進攻陽平,駐於定軍山。夏侯淵派張郃守鹿角東部,自率精銳守鹿角南部拒之。時值張郃部被劉備猛攻,夏侯淵知曉後,分軍一半往救張郃。如此,劉備火燒走馬谷,趁著夏侯淵前去救火之際,前後不能相顧, 黃忠居高臨下突襲,主將夏侯淵亂軍中被斬殺。諡號愍侯。


根據西漢文學家劉向《諡法解》愍的標準:在國逢難曰愍,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禍亂方作曰愍。


符合“禍亂方作曰愍”,死於亂軍之中。


一切的根源在於夏侯淵智謀不足,難怪軍中稱他為‘白地將軍’,意指不擅用兵。中了劉備調虎離山之計,又逞匹夫之勇,終殞命定軍山。


死後,劉備還算厚道,將夏侯淵厚葬於漢中,而在許昌的夏侯淵墓,只是衣冠冢,當地用以紀念夏侯淵的。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沒有苦勞也有疲勞 點個讚唄^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