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自己的盈利體系

建立自己的盈利體系

盈利體系就是你的投資方法論。股票投資中,有很多門派、戰法,各有各的賺錢套路,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有些路距離最短,卻陡峭難行;有些路平坦舒適,卻距離遙遠;有的路風光綺麗,卻陷阱重重;甚至有的路,曾經是康莊大道,卻因為泥石流,已經永遠此路不通。

構建盈利體系分為“知—擇—行”三個步驟。

首先我們來講講第一個環節“知”。

構建自己的盈利體系首先要了解市場、瞭解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通往羅馬的道路”。

如果你是一位年富力強的小夥子,那麼那條距離短但陡峭的道路可能是你的首選;如果你是體弱身虛的老年人,那麼那條平坦但遙遠的大路可能最適合你;如果你是探險家,那麼那條秀麗但危險的道路可能是你的首選。但無論如何,你不要去選擇那條已經被泥石流沖垮的斷頭路。

在投資中,你要建立的盈利體系要符合兩個條件:

1、要適合資本市場的趨勢。也就是說,這個體系的賺錢概率要大於輸錢的概率。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變化,有些曾經很賺錢的策略變得不再有效,譬如炒重組、炒ST、炒績差題材等。為什麼,因為中國資本市場越來越規範、越來越向美國香港等成熟市場靠攏,這是一個不可逆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儘管市場風格還會有反覆,有些非理性炒作還會沉渣氾濫,但畢竟大江東去,雖有小小拐彎,但奔向大海才是最終歸宿。

2、要適合自己的“能力圈”和“風險承受能力”。各種策略和方法所要求的技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對基本面投資來說,財務分析、產業分析、估值分析等技巧不可或缺;對技術分析來說,K線、趨勢這些知識就非常重要。

還有一個就是,你在時間上的“能力圈”,有的方法論對盯盤要求很低,特別是長期價值投資,大家基本上不需要看盤;但有的方法論,需要你時時刻刻盯著盤面,隨時準備決策、準備交易。

此外,各種策略和方法的盈利和風險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譬如,巴菲特的長期價值投資體系,雖然給巴菲特帶來非常豐厚的回報,但他買入的股票,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不漲,甚至會出現大幅度下跌,但只要巴菲特覺得公司基本面沒有惡化,他就能承受股價的巨大回撤。如果你沒有巴菲特這樣的耐心和對階段性虧損的承受力,價值投資體系可能就不適合你。

接下去,我們來講講第二個環節“擇”。

當你對資本市場趨勢、自己的能力圈和風險承受能力有了比較系統的瞭解之後,接下去就是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盈利體系。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條條道路通羅馬,沒有一條道路是最佳的道路,只有最適合你的道路。

在選擇建立自己盈利體系的過程中,首先你要了解各種盈利體系的適用性。有些盈利體系,適合沒有大漲大跌的平衡市,有些則適合大幅震盪的波動場;有些適合價值風格盛行的行情,有些則適合成長風格盛行的市場。其次,你還要了解各種盈利體系的風險度,知道他們的弱點,以及可能面對的風險和虧損程度。最後,你還要評判,你要建立的盈利體系,和你的能力圈和風險承受能力,是否匹配?

在建立自己的盈利體系的過程中,也許你會問,我能不能博採眾長,基本面的學一些,技術面的也搞一套,吸取他們的優點,不就能取得更好的投資回報了嗎?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當然可以,但你要把不同方法和策略,內化、統一成一個新的“邏輯合理、概率驗證、可執行”的盈利體系,而不是今天覺得基本面有用,就用基本面,明天覺得還是技術分析見效快,就搞技術分析。而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他們所謂的“博採眾長”,更多的是沒有章法的亂打一氣。

最後,跟大家講一講“行”這個環節。

在投資中,最難的是“知行合一”。在實際投資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當你的投資方法論遭遇困難、特別是當你投資非常不順的時候,這時候是你最難受的時候,也是對自己的盈利體系最懷疑動搖的時候。

這時候該怎麼辦?這時我們要有良好的心態,和對自己體系的堅持。股價每天漲漲跌跌,你的盈利體系也不能保證你永遠賺錢,如果心態不好,天天讓自己的心情跟著股價劇烈波動,那股票給我們帶來的就不是財富,而是無窮的煩惱,甚至是對身心健康的損壞!如果你一遇到困難、虧損,就放棄了自己的體系,那麼你永遠不會成為成功的投資者。但良好心態和堅持的前提,是對自己盈利體系的信心。只有這樣,面對股價下跌,你才能保持冷靜、鎮定,甚至面對股價非理性下跌,做到別人恐懼我貪婪。

其次,要“與時俱進”,我們要經常性回顧和評估自己的方法論是否滿足市場的發展趨勢,

以及自己是否真正有效執行了既定策略?如果市場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自己的方法論已經不適合這種變化,那我們就要修正自己的體系。

所以,在“行”這個環節,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有太多的困難要克服,但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和“與時俱進”。這是兩個既矛盾又統一的辨證體。同時,這也是一個“知—擇—行”不斷循環、不斷提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

有需要的朋友,喜歡戰法的,關注頭條號,私信發送“戰法”兩字即可,會分享給大家。

建立自己的盈利體系

建立自己的盈利體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