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倫在音樂鄙視鏈上究竟是什麼咖位?

周杰倫在音樂鄙視鏈上究竟是什麼咖位?

周杰倫和蔡徐坤的飯圈對決餘波未平,又因為新歌再成焦點,搞癱QQ音樂,激戰豆瓣評分,現實中並無交集的兩群人,為了給愛豆打call,離開微博超話的戰場,冒險深入對方的腹地,撕的到底是什麼?是70後的審美優越還是00後的流量崇拜並不重要,回到音樂本身,只有一個問題最關鍵。

流行音樂究竟有沒有“新不如舊”這回事。

搖滾是有的,去年美國前50位收入最高的藝人中,搖滾樂隊獨佔18席,但幾乎全是U2、槍炮玫瑰這樣的老將,新人乏善可陳,這顯示了搖滾作為一種音樂體裁的穩定性,但流行音樂就是變色龍。

中國最早的樂迷大多受過披頭士、邁克爾·傑克遜、麥當娜、老鷹等大腕的啟蒙,後來有牛姐、惠姨等等,但大家欣賞的只是音樂本身,不會厚此薄彼,也無門戶之見,喜歡重金屬的和熱愛鄉謠的都能相安無事。

變化最早是從后街男孩、西城男孩這些組合開始。

過去的歐美樂隊,成員分工明確,且大多身懷絕技,比如Mr Big,主音歌手Eric martin聲線獨特,吉他手Paul gilbert是公認的大師,貝司手Billy Sheehan和鼓手Pat torpey皆為一時之選,西城男孩這種組合就不同了(沒有貶低的意思),樂隊成員幾乎不碰樂器,操盤的公司通常會安排一位較有實力的歌手擔綱主唱,其他人只是簡單的合聲(注意並不像All 4 One 或Boyz II Men那樣分聲部),所以也就不需要多高的音樂造詣,充任顏值擔當就好了。

周杰倫在音樂鄙視鏈上究竟是什麼咖位?

這種樂隊的核心一旦退團單飛,其他成員立即泯然眾人,好比離開碧昂斯的天命真女,少了Ronan Keating的Boy Zone都是如此。

這個套路在歐美盛行十年後由韓國發揚光大,從較早的東方神起、Hot、Super Junior、少女時代再到現在的BTS,中國的第一批鮮肉也隨之出道。

非要對比兩代音樂人,強行分出高下,意義並不大。

上個世代的歌手不是全能就是專才,這是環境使然,像黴黴那麼漂亮的小姑娘,會創作,精通多種樂器,也要抱著吉他挨個拜訪製作人,沒有哪家公司光憑“看臉”就給你合同。

今天的藝人不是沒有實力派,只是上升通道變了,去不了專門的藝人訓練班,有顏有腿也能混個網紅,但長紅不糊絕對是要拼真功夫的,這一點從來沒變。

自2009年出道以來,Justin Bieber非議頗多,仍舊紅了10年,同類型的鮮肉歌手Jesse McCartney、Greyson Chance要麼糊了,要麼還在打拼。

我們真沒必要抱怨蔡徐坤、鹿晗、王俊凱成名太易,也不用替周杰倫的逝去情懷叫屈,一切都是時代進化的結果,是流星還是巨星,我們在微博、豆瓣、流媒上吵不出結果,時間自會給出答案,

至於年齡崇拜還是省省吧,未來的音樂圈一定不是年齡分界,而是互聯網斷代。

華語音樂圈經歷了90年代的繁盛迅速衰退,老一輩離場,鮮肉還沒跟上,周杰倫就在此時橫空出世,優秀的創作能力+鮮明的個人風格,讓他成為最早的流量明星。

但流行音樂終歸是屬於年輕人的,很多人只盯著格萊美,其實福克斯有個寶藏節目叫做“青少年選擇獎”,才是真正的娛樂風向標。

從1999年的小甜甜開始,每屆得主要麼是顏巔鮮肉,要麼是流量擔當,幾乎所有巨星都拿過這類獎項,碧昂斯、蕾哈娜、Lady gaga等等莫不如此,阿黛爾甚至得過英國的兒童選擇獎,年輕人的眼光向來毒辣。

周杰倫在音樂鄙視鏈上究竟是什麼咖位?

最厲害的是黴黴,2008年剛出道就拿過這個獎,2015年獲得格萊美年專,今年以30歲“高齡”再拿青少年選擇獎,這種人不登頂福布斯財富榜才是怪事。

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周杰倫、蔡徐坤的公案鬧到這般地步,與缺乏公認的評判標準有關,審美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粉化之後天然帶有攻擊性,所以兩家粉絲的印象分都不能作為依據。

微博超話早被證明是一個刷量戰場,不是咖位等級賽;

豆瓣樂評體量極小,很容易人工干預;

至於流媒榜單完全沒有意義,隨便一個我們不知道的鮮肉,都能屠榜;

那我們如何判斷周杰倫或其他歌手的真實水準和江湖咖位呢?

我覺得大致的標準應該有三條:創作、唱功和個人風格(包括氣場、颱風、顏值等等),按重要程度排序是創作>唱功>風格。

創作永遠是長紅的基礎,流量鮮肉也不能一輩子唱口水歌。

周杰倫縱橫樂壇20年,從怯懦、自閉的小孩到給明星寫歌的新人,嚐盡人情冷暖,最後破繭而出,至少今天的大中華流行音樂圈,無人能望其項背,但從更寬泛的視角來說,他的成就也不能太過高估。

過去的周杰倫,每張專輯必有一首中國風,這是他和金牌搭檔方文山的約定,何謂中國風並無明確定義,大約是使用了東方樂器,曲調婉轉悠揚,填詞取材於傳統詩辭歌賦,意境深遠,《紅塵客棧》、《青花瓷》、《發如雪》、《東風破》、《蘭亭序》算是做到了。

但這裡有個悖論,我們都認可魯迅先生那句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假定中國風確實承載了我們民族文化的精髓,理應擁有跨種族、跨國界的影響力,但周杰倫唱了20年的中國風,形成一種全球範圍的流行熱潮了嗎?並沒有,相反,美國的嘻哈也是一種流行音樂的表現形式,在中國有多少粉絲?

周杰倫在音樂鄙視鏈上究竟是什麼咖位?

有人堅信這是歐美不瞭解中國音樂,這又帶來另一個悖論,中國風不就是為了創造這種瞭解嗎?莫非還需要另一種音樂再來普世中國風?

我們都承認“音樂無國界”,真正膾炙人口的作品自然有人喜歡,我堅決不認為會有哪國歌迷僅因為偏見就拒絕曼妙的旋律,《我的太陽》,《北國之春》、《梁祝》、《茉莉花》以及約翰·丹佛的《鄉村路帶我回家》不都是嗎?

此外,周杰倫沒有拿過亞洲音樂圈以外的任何重要獎項,像BTS這種韓團都拿過iHeartRadio和MTV歐洲音樂獎,K-POP的流媒成績有刷量嫌疑,但確實有一定受眾。

也有鐵粉說周杰倫不需要格萊美,這就酸氣沖天了,2003年接受《時代雜誌》採訪時,周杰倫談及未來目標,很篤定的說“接下來當然是希望能拿格萊美獎,希望能在美國出唱片,當然不是唱英文歌。”

客觀的說,中國流行音樂的整體水平與歐美存在極大差距,如果周杰倫的目標是消彌這種差距,那他的理想就值得尊重,他的努力就需要支持,但周杰倫音樂的內核還是美國的R&B,你很難用一種美國紅了半個世紀的曲風去驚豔美國人。

什麼是經典的R&B?可以去聽一下1961年Ben E King的《Stand By Me》,很多大牌都有翻唱,比如2015年B榜頒獎時夢龍的版本。

當然周杰倫的曲風多變,各種元素融合得天衣無縫,他的音樂辨識度也很高,只是唱功爭議很大。

常有人譏諷周杰倫咬字不清,唱歌不張嘴,還自嘲“省時省力”,但這就是個人習慣而已,美國老牌樂隊芝加哥主音歌手Peter Cetera唱歌就幾乎不張嘴,Fun樂隊則是大口唱歌,嘴有多大張多大,真不是黑點。

唱功究竟是天生還是後天努力一直有爭議,很多人覺得菸酒嗓、便秘嗓就是唱功,也有人覺得受過科班訓練才算,但帕瓦羅蒂生下來的哭聲就比其他嬰兒高亢。

巨星沒有個人風格不行,風格太鮮明也不行。

《尋找周杰倫》的導演林愛華說過,“他個人風格太強烈,不是個好演員,很適合當歌手”,今天的潮流變化極快,流媒統治力漸現,音樂市場的商業邏輯愈發殘酷無情,明星與粉絲的情感聯繫越密切就越不穩定,知乎有項關於“你為什麼脫粉”的調查,居然有女粉因為發現某鮮肉的濃密腑毛而脫粉。

有抱負的藝人必須學會如何在情緒的夾縫中自處,老資格的傑迷一邊指責沒人願意欣賞《土耳其冰激凌》這種佳作,一邊又感慨《告白氣球》等討好時代的划水歌,年輕人則覺得周杰倫昧於潮流,與新時代沒有共情,新歌土味十足。

假如有一天周杰倫不紅了怎麼辦,有人這麼說:

誰叫你是周杰倫呢?我們喜歡的就是任性的周杰倫呀,你要是哪天變得不任性了、不搞怪了、不可愛了、不傲嬌了、不離經叛道了、不風格多變了、不再像個小公舉了、不再說出那句“我就是要站著,還把錢賺咯”了,變得也像其他歌手一樣,觀眾愛聽什麼你就唱什麼,試問誰還會喜歡你呀?

以粉鑑人,粉絲心理其實都是同一種軌跡。

你聽音樂終究是因為喜歡,而不是歌手的咖位,傑迷聽《煙花易冷》的心動,與iKun聽《只因你太美》的高潮,都是獨一無二的人生體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