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人世界

貓眼人世界

貓眼人世界

這本書實在太有名了,導致我在各種機緣下讀這個開頭就讀了三四遍,所謂盛名在外,讓讀者也不得不格外嚴肅對待啊。很多機緣下都沒有讀完,只是拖到最近讀完,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為我是在讀完了刀爾登的《七日談》,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數》之後才讀的這本《我是貓》。資料顯示這本貓書是寫於1904年至1906年9月的日本,王小波的沉默書出版於2011年,但基於文章成文於1997年王小波突然去世前,我們也歸之於現代作品,刀爾登的清談書出版於2011年,如果你也像我這樣,在半年內認真讀完這三本書,你不能不同意,他們的確太像了。他們想要說的事情是那麼一致,從夏目開始到現在百年,世界並沒有發生那麼大的變化,人也並沒有那麼多變化,我們也許沒有變得更好,但總而言之,在這三人眼裡,我們存活的這個世界是這麼可笑而複雜,人類這種動物是這麼有趣而又令人無可奈何,夏目說到的人之可笑可愛,在王小波眼裡,在刀爾登眼裡,仍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

不知道現在是否還能有如此文不對題的書名,這本書涉及貓的部分不到5%的文字,而充滿整篇文章是貓眼裡那位古板而可笑、清貧而無趣的男主人。據說這是夏目的成名之作,而在寫這系列的文章前,他也從沒指望過靠這些文字一舉成名。基於我自己可笑的閱讀習慣,總是從開篇一字不漏地讀到結尾,所以連這本書的詳細前言我也一字不落地讀完了,可惡的推薦人和編輯介紹了很多關於夏目的生平,說他是個如何鬱悶不得志的清貧英語教師,如何與一位精神不正常的女性結婚而導致家庭生活不幸,又如何因為性格的不圓融導致一直不能為當時社會歡迎而壓抑。一邊讀前言一邊心裡犯嘀咕,這本書可怎麼讀啊,多半是又鬱結又沉悶吧,因為無論怎麼客觀,用什麼文體,一個作者書寫的就是自己的內心啊。可是才讀了兩章,我就知道自己是白白地擔心,因為這位被前言介紹如此不堪無趣的古板先生,其實是多麼地可愛,而他身上,將人類那複雜的、可愛的、無奈的種種特性體現得這樣淋漓盡致,我們完全可以藉助這隻無名的小貓來大大地嘲笑一番這位夏目先生,也大大地自嘲一下我們這自以為獨特的自己。

前兩天和朋友聊天兒,說起有位有特點的朋友如何葛朗臺,如何在女生一個響指下立刻滾到石榴裙下去,朋友問我,他要是聽到這些會怎麼想。我當時大概笑得很失態,因為在我心裡,遇到這樣一個人不取笑一下別人是很難受的,可是之所以我一邊刻薄他,又一邊和他做朋友,是因為我已經越來越知道,我們人類就是這樣可笑又可愛想改卻又無可奈何的動物啊,這位葛朗臺先生愛惜金錢的囧樣的確讓身邊的人無所適從,可若是你見到他因為自己在短短三年裡靠努力工作和極其苛刻自己還清了所有房屋貸款那副彷彿吸了神仙煙的陶醉模樣,你一定會覺得他又很可愛,是個實幹家;雖然他在荷爾蒙的驅使下被女人差遣得暈頭轉向,可要是你作為一個旁觀的朋友,看到他去赴宴前昂首挺胸拿腔拿調的嚴肅樣,你又會覺得人為了自己愛惜的東西真是會激發出最意想不到的陽剛無私啊。夏目這本書就是通過方方面面講述了那隻貓眼裡的男主人那複雜的情緒。他大概很在乎自己的胃病,文中至少提及二十幾次,按說愛惜身體本來沒什麼可說的,可通過小貓的眼睛,這位男主人不過是借胃病任性胡來,胃功能孱弱本來應該飲食有度,這位男主人卻常常吃太多,吃完就吃消化藥,又貪嘴吃果醬,不僅吃到家裡付不起生活費,果醬對胃的保養也無濟於事啊,卻又聽說XX對胃病有好處,喝令太太去想法給他弄來。藉著胃這個毛病任性地胡作非為實在太可笑了。雖然人人都願意當個讓生活井井有條,身體健康的人,人們也常常以自己通曉怎麼管理自己的身體為榮,但其實能做持之以恆做到的人太少了,只不過很多人都裝聾作啞地糊弄過去,像這隻貓這樣刻薄地說主人這麼可笑的情況可太少見了。

貓主人是個教師,自以為是個學者,所以一天到晚窩在書房刻苦讀書研究。大家都以為是這樣呢,連他自己都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可惜只有貓不這樣認為,因為這個自我標榜愛讀書的主人總是沒讀幾頁書就在書房打瞌睡,口水都流到書頁上,總是渾然不覺一下午就過去了。

下午和朋友聊天兒聊到人生那些難以排解的痛苦上,最後的結論是隻有兩種,要麼你做個超人,超級心腸硬的人,超級有能力的人,超級自我的人,放棄那些閒言碎語,放棄清規戒律,放棄世俗陳規,做一個真正的自己,至於失去的東西,就讓它化作青煙飄散吧,要麼你將那些心靈深處與這個世界無法協同的部分用水泥封閉起來,再也不要去觸動,比如結婚十幾年了,夫妻發展到了不能一起溝通的地步,卻因為經濟、觀念、責任等等不能離婚,那就封閉你對感情那部分的需求,寄情山水也好,寄情工作也好,忘記你想要撫慰的柔軟的那塊心靈吧。因為,做一個清醒的生活觀察者,承受著那些千刀萬剮,這是最痛苦的事情啊。你知道那痛苦就在那裡,和你共處一室,和你朝夕相處,你時時存著改變和拋棄它的念頭,但是你卻做不到,因為你的勇敢沒有那麼多,可是你又不放棄那些掙扎,去做個酒足飯飽的小傻瓜一樣的人,這樣下去,連我都為你感到難過呢。你不能看著身上的一個瘡孔,你既不下藥去治療它,又不給麻藥去忘記它,你這樣日日地盯著它,撓它,真是替你感到太難受。

可是這隻貓眼裡的這個先生,就是這樣一個勇敢地,從不敷衍自己,一直堅持撓自己傷疤的人!他從不自以為自己是個超級學問家,因為他常常在課堂上糊弄學生,學生提出一些從未有過的詞語如何翻譯成英文,他為了保全面子,就裝作若無其事地樣子胡謅。可是,背地裡,他卻連續三天苦苦思索和尋找,XX用英語到底怎麼說的呢。他因為太窮了,有天夜晚小偷到他家將他的兩件棉襖偷掉了,第二天他呆坐在書房裡,穿著一件半袖的薄布衣衫,學生來訪,他說,坐著有點冷,貓心裡想,可不是有點冷,平時你穿兩件棉襖,今天只穿了半件布衫。最後學生出了個主意,先生跟我出去散步吧,總比呆坐在家裡受冷要好,於是他們倆就出去散步取暖了。儘管如此貧寒窘迫,他卻用了兩三次機會來討論為什麼不成為一個實業家,而要繼續做自己的學問,期待自己有朝一日成為一位真正的學者,實業家固然有物質豐富的那一面,在這個固執到可笑的先生眼裡,精神上的富足,人類品性的提升卻是他堅持而不願意放棄的畢生理想。儘管整本書都透露出人難以超越自我的這種悲哀,哪怕是這位懷著崇高理想的主人公,也常常做出種種可笑可悲的舉動來,更何況他那些教導的學生,他不斷地嘲笑自己的職業,只是教一些低級入門的英語課,也不知道那些頑固不化的半大孩子如何看待他的,可是至始至終,他也從來沒表現出半點動搖和放棄,這種嘲笑,有時候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放鬆和調解,如果沒有這些冷靜的嘲笑,不斷地反省,人如何能在一些佈滿荊棘的路上持續向前。

文中有一名先生的得意門生寒月,這位對自己極盡嘲諷的教書先生卻懷著無比珍惜的心情想,“他覺得像自己這樣刻廢了的木雕,即使白扔在佛像店的旮旯,依然是白楂,受到煙熏火燎,直到被蟲子蛀空,也毫不足惜,但寒月卻是一件工藝精美的雕塑佛像,還是儘快泥金塗彩的好。”所以他對寒月是否能被授予博士極為關心,幾次三番問寒月,你是不是也該準備一下博士的研究文章了,哪怕這可憐的學士準備的博士題目是《論紫外線對於青蛙眼球電動作用的影響》這樣常人無法理解的方向,他也三番五次地關心寒月,磨玻璃球的工作進展如何了?最後寒月沒有屈從實業家勢利太太女兒的提婚請求,而是在家鄉選擇了一位樸實溫順可愛的妻子成婚,這位先生也著墨甚多地表示贊同。

如果你覺得一位這樣的窮教師生活必定是十分無趣且枯燥的,那你就大大地錯了,因為這窮酸文人總是花樣繁多(文中原話),某天,他忽然想要學畫畫,於是不計成本地搬回家來一堆學畫畫的東西,可惜畫了好幾天也絲毫不得入門,不過這可絲毫也不能影響主人的雅緻,因為沒過幾天他又迷上了俳句,有時醉心於弓箭,還吱吱呀呀地拉起了小提琴。

如果你覺得這樣一位遭遇一次小偷就連第二件棉襖都沒有的人生活孤苦伶仃,那也是絕對錯了,因為,窮人,也有窮人的朋友,而窮學者,也有很多窮學者的朋友呢。這位主人有一位朋友叫做迷亭先生,最愛即興編造各種離奇故事,往往等到故事講完了過了三個月,聽故事的人才意識到自己被捉弄了;而那位八木獨仙先生,憑藉一門消極人生哲學課,已經在各種大學和場合充當教授十幾年了還依然魅力不減當年;更不要說主人的得意門生寒月了,先是研究了《吊頸力學》,再是為了準備博士論文磨一顆玻璃球以充當青蛙眼球,可是可憐的玻璃球總是不能磨到渾圓,要麼變成了左邊凸出,要麼是右邊凸出,要麼終於圓了可是卻是個橢圓,最後耗時半年,終於向主人承認,玻璃球怕是磨不出來了。這麼看起來,這位不得志的主人可真的不像外界所猜測的那樣鬱郁不得志,至少,每一天的生活也還是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的。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有句話說,“對這世界種種奇特的事情,我不知該怪誰。這只是一時一地的困境,而藝術是永恆的。此時此地,講這些就如瘋話一般。但我偏還覺得自己是一本正經的。” 每一個超越他所在的時代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清醒意識,卻又陷在無力的迷茫裡。我們的世界永遠不會到達完美的那一天,只是有了這些永不妥協,不肯隨便苟同的人,才會不斷地起起伏伏,妙趣橫生。從這個角度來說,夏目先生這本書可真是太有趣了,不需要考慮那是一百年的書,也不用考慮那是日本國的書,光那些對人性的觀察已經夠讓人捶著床板笑破肚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