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晨起,看到一句靈悟之語:“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裡忽然跳出神秀那句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境界雖不及六祖慧能的那一句偈語,卻是凡人修心的起點。

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常聽人說,要心靜,要放下所有的喧囂,雜亂和慾望的紛爭,要拋卻不必要的雜念,日子才能過得知足,安寧。殊不知,最難的就是“放下”和“拋卻”

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時時梳理一下自己的生活和情緒,時常靜下心來回望和反思一下,那些讓自己心緒不安的;那些讓自己時常困頓其中,不得安生的;那些總能讓自己淚滿衣衫的;那些讓自己糾結不前,無所是從的,諸如此類。

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歸究起來,無非是一些,“愛不愛”“能不能”“行不行”“要不要”“選不選”的問題。說到底都是自己與自己的較量和糾纏。而答案就在於我們自己對這些事的判斷和抉擇上,

我們最終要“放下”“拋卻”的是自己的執念。

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比如,我們常糾結於“愛不愛”,更多地是無法去判斷對方是不是愛自己。事實上,靜下心來,會發現,思考這個問題時,無非是三個時間段:感情開始之初,平淡期和結束前。這個時候想的更多的是,誰愛誰更多一些。其實,仔細想想,一切皆源於此時的自己對“愛”的動搖,臨危才會憂懼。

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最好的辦法就是聽從本心,直覺該放下那便放下,因為“愛”都有潔癖,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但凡求來的,都是以自己跌落塵埃為代價的。此後,又有誰在乎你的分量呢。所以,哪來那麼多糾結,執念傷人亦傷己。

推及其他,亦不過如此。

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如果說,“靜心”營造了一種內省的氛圍,那心靜即是一種智慧,是自己撥開雲霧紛擾,透視反觀的過程,是自己對世界和自己的不斷拷問和認知的了悟,是心緒的平衡。

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無擾無憂方能心靜,心靜則清,心清則明,心明才會通透地舍離,拂逝“鏡臺”之塵埃,才會有頓悟後的心淨。

心靜是一種智慧,心淨是一種修煉

心淨是凡人“時時勤拂逝”之後的了無雜念紛擾的終極狀態。心淨如水,去除了所有的煩憂,困苦,外無能擾之事,內無汙雜之念,才有了真正的凡事了無瀾的安寧。這便可無限接近六祖慧能的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境界。相較於“心靜”,心淨則是一種修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