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經常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

田長松


叛逆期源自於父母和孩子間的代溝,人生經歷閱歷差距大,對事情的看法也有很大不同,這種時候要多溝通,但技巧要把握好,不能說總是說一些“都是為你好”之類的話,應該多陪他玩,比如帶孩子去遊樂園、吃喜歡的食物、看電影等等都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父母要放開自己的心扉與孩子交流,不要想著什麼“孩子還小,不懂事”之類的心理暗示就對很多話題閉口不談,這樣做無疑是阻礙了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心,更加妨礙孩子心智的成熟發展。希望父母們多多留意。


落雨流煙


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孩子的教育與成長!

你家孩子屬於“青春叛逆期”!

人有三個叛逆期,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

7~9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

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有一個重要特點是生理發育成熟、認知能力提高,於是孩子開始叛逆。叛逆說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變得更聰明瞭,才有跟家長反抗的資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維水平提高的結果,是孩子成長的表現。所以說,叛逆不是一件壞事,相反的是一種成長和進步。

叛逆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好的結束。

叛逆對孩子的發展有利,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對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

只有家長處理得當,孩子才能順利度過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長,成為我們培養的好孩子。

面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一些應對方式,抓住肯定、調整和對症下藥這三個關鍵詞。

王亦陽(化名)最近學習成績有點下降,他爸爸跟他探討學習,倆個人吵了起來,他爸爸很生氣,就罵他學白上了,白花了他那麼多錢等等。於是王亦陽就特別生氣,到班級之後不聽老師的話,不做作業,他說他不想再花他爸爸的錢了,不就是上班掙錢麼,有什麼了不起的。不上學了,隨便找個地方打工,也能養活自己。

這就是對於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一定要注意良好的表達方式,和跟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技巧,對於孩子進行了不良的負向刺激,於是孩子自然就有了情緒,繼而發展出逃避行為——不想上學了。

孩子一提“不想上學”,家長更崩潰了,這相當於火上澆油,於是家長繼續數落和批評,關係更加糟糕和惡化。於是來到學校。如果學校的老師也像爸爸一樣刺激孩子:“你怎麼不學習呢?你怎麼不講禮貌呢?你怎麼不遵守學生守則呢?……”這樣的批評就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反正我就是這麼差了,反正我是不值得被愛的……”,讓他產生更多“逃避、破壞、攻擊”等行為,比如繼續摔門、調皮搗蛋、不來上課,甚至最後直接發展到輟學……摘自《給孩子最好的未來》

那麼我們到底要怎麼辦呢?

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比如讓他往東偏往西,讓他去倒垃圾他偏不幹!一定不要認為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如果父母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而是覺得自己的威嚴受到挑戰和質疑而大吵大嚷,甚至動手或者語言暴力,都會講孩子推向對立面,而讓叛逆期更難順利通過。

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的轉變

叛逆意味著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著以孩子為主,父母處於非主導地位;就意味著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著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示家長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有利於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特點是對孩子的行為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並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對症下藥

1. 孩子叛逆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樣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孩子處在叛逆期我們家長應該多去認可孩子,聆聽孩子的心聲,給他們自由,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和孩子達成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關鍵時期,給予孩子關心,信心!

2. 學會剋制自己衝動的情緒

別忘了你是成年人,是孩子的父母,你應該首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多的苛責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在衝突面前你是榜樣,你是首先要做出調整的人。你越衝動,脾氣越多,孩子會用更強大的努力來對抗你的衝動!而我們應該都很清楚的知道與孩子的對抗,輸的永遠都只會是父母!

遇到衝突、矛盾,停止抱怨、說教、怒吼,讓孩子瞭解你內心的想法和憂慮,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和孩子一起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樣的一個溝通過程其實也就是在教孩子面對問題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與人溝通,如何解決問題!

3. 不要試圖控制孩子

當一向乖巧聽話的孩子,忽然以你不習慣亦不喜歡的方式對你說話、與你相處,甚至和你頂撞時,先別急著生氣,更不要一巴掌打下去,他(她)其實是正在用這種方式向你宣告:我,已經進入青春期了!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經有了大人的樣子,但是心理上並不成熟;他們看起來應該懂事了,但其實遠遠沒有…他們想獨立,不願意再被過分呵護;他們想做主,內心張力十足,總想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不懼怕任何試圖阻攔他們的人和事物……因此,家長的過度管制對他們來說是難以忍受的,他們不會再俯首帖耳“受制於人”。

所以,父母一定要切記,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你越想控制,他們越是不屈,越想遠離你。想控制他們像控制幾歲的孩子一樣,幾乎是不可能的!


冬九魚


無論是所謂的兒童叛逆期還是青春叛逆期,都不是忽然出現的,必然是長時間積壓的親子問題,如果父母能在孩子早期的成長中給予足夠的陪伴、理解和信任,叛逆期自然會煙消雲散,掀不起什麼波浪。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沒有什麼方向,這裡有一些小小的分享和建議,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1、學會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

稍微多花一點時間去想想他為什麼“叛逆”?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唱反調?

我兒子曾表現出來很討厭海鮮類的食物,只要桌上有一點點蝦啊、魚啊、貝殼類的,他就露出一副噁心透的表情,還做出嘔吐的樣子,惹得我們都吃不下飯,他自己也把飯戳來戳去,讓我們把菜拿開,我們說過很多次“這菜一點都不腥”,他還是那副樣子。

慢慢的,我才發現他並不是那麼討厭海鮮,而是不滿飯桌上只有弟弟喜歡吃的海鮮,沒有他喜歡的飯菜,用他極度反感海鮮的行為來控訴我們只寵弟弟。後來,咱家飯桌上如果有海鮮,那就有他喜歡吃的土豆。他唱反調的樣兒自然就少很多。

2、將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

孩子小時候其實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你留意的話,會發現孩子經常說一些很有哲理或深奧的話,可有些父母一直把孩子當做什麼也不會做的小“baby”,包辦,跟孩子說話也是“嬰兒腔”,導致他長大以後,希望被平等對待的意願就越強烈。

父母的角色不僅僅是有權威的父母,還可以是啟蒙者、老師、朋友、玩伴、領路人····

我見過一些父母從小把孩子當朋友相處,不因為他是小孩就輕視他,隨時跟他溝通,尊重孩子的意見,那他們家從來沒經歷過所謂的青春期波動。

3、學會放手,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

吃輔食的時候,孩子會自己想要伸手抓勺子;學走路的時候,孩子會逐漸推開父母的手;上學的時候,孩子會遠離父母的視線。孩子就是一步一步遊走在獨立的邊緣,慢慢的成長。

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孩子成功的時候給予肯定和表揚,不幸失敗了,請鼓勵安慰,爭取下一次成功。讓孩子親身體驗到取得勝利的樂趣,也是培養孩子上進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4、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孩子大了,不要過多幹涉他的交友,但是也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以為他不用人陪,他就自個兒一個人宅在家打遊戲啦。父母多帶孩子參加團體活動、戶外運動,有利於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別的傾訴渠道。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叛逆”,這是從幼稚走向成熟,逐漸建立自己個性,尋求獨立完善自我的過程。

父母也不用擔心焦慮,不要一刀切,給孩子打上“不聽話”標籤,無論是9歲還是15歲,突如其來的心理變化,孩子也不知所措,這時候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幫助。

當你焦慮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想想曾經自己做孩子時,經歷過的階段,那時你最需要什麼?是越來越嚴苛的約束?還是尊重?是聊天?還是渴望跟父母溝通?那也就是你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東西。


甜甜圈伐木累


孩子進入叛逆期,是讓每個家長都頭疼的事情,最好的辦法只有一個:家長堅守原則,原則圈內的事情由著他,忍著,過去了,對他就是一個成長的蛻變過程。

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過程,猶如毛毛蟲蛻變成美麗的蝴蝶。蛻變的過程,我們家長就是旁邊的照顧著,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照顧著?我建議把握以下幾個原則就行:

(1),和他保持一定的距離,距離產生美感。

距離感給了他獨立活動的自由,同時也給了他心理活動的自主成長空間自由度。叛逆期的孩子是在不由自主地爭取自己的一些自主和自由,他意識或者潛意識裡都有一種:我長大了,可以獨立的感覺,儘管事實上他還沒有到能完全獨立自主的程度,可他依然需要家長認可他的長大和獨立感,我們逐步放手給予就是了。

比如:初中生自己上下學不需要家長的接送,再比如他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和社團活動,他可以選擇自己買些東西等。

(2),叛逆的青少年如果沒有被家長縱容成蠻橫不講理。在遇到問題是可以和他講幾句道理,不怕爭吵,他心中對家長的依賴感和服從感還存在,同時他對道理的認可度也很大,只要你的堅持有理,你就不要怕他,堅持你的原則的就行。你說到做到,給了他安全感和更好的信任感。

(3),叛逆期的孩子,想辦法讓他和他的同齡人多相處,當然必須是品行端正的能互相認可的孩子,同性別孩子更好,孩子之間會更好笑容叛逆的心理。

孩子一般不認可自己父母,一般對比較尊重的別人父母不會過分叛逆,這就是善用別的孩子的父母。

不管怎麼說,叛逆期的孩子有所叛逆是正常的事情,我們家長不能一味地責怪和放任,這是家長學著逐步放手也是孩子需要家長逐步放手的一個必經過程,此時,家長很頭疼,而孩子本身也在經歷著青春期成長的諸多痛,況且很多問題是他們不願意主動和家長訴說或者選擇永遠成為個人隱私的問題,我麼做家長的在配合自己的行動的同時也一定要做到讓他相信:父母永遠是支持你的成長的,我們永遠愛你。


快樂庭院


不知道您家孩子現在幾歲,其實並不像大家所理解的那樣,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有叛逆的情況,孩子從0-16歲總共會經歷三個叛逆期。每個叛逆期應該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樣的。

2-4歲人生首個叛逆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從牙牙學語到了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本身已經是一種很大的飛躍和進步,所以

孩子本身也就會產生一種傾訴的慾望。但是由於孩子所掌握的詞彙量是有限的,所以沒辦法準確迅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加上一些家長缺乏耐心的話,很有可能就導致誤會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就會產生不滿,從而開始出現所謂的叛逆情緒。其實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心聲。

<strong>

7-9歲人生第二個叛逆期

:這個時候得孩子從無憂無慮開始逐漸的轉向學習任務加重的情況,再加上孩子本身此時的獨立思維已經出現。如果家長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或者是總是批判否認孩子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讓孩子產生不滿的反叛情緒。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並且讓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給孩子尊重和自由,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以及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和缺點。

<strong>

12-16歲青春期的叛逆期:這個時候是讓無數的家長感到頭痛無比的時候,此時的孩子已經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渴望自己做決定成為真正的大人。如果家長還是沒有及時的轉變教育的思想的話,很有可能就會造成家庭不愉快。此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學會平等的去對待孩子,並且當發生衝突矛盾的時候學會冷處理,與其兩敗俱傷不如相互比讓一步。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正確的去面對。家長也要多學習新鮮的事物,避免和孩子產生代溝。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strong>

孩子出現叛逆期,其實也代表孩子的人格正在逐漸的發展,家長切莫採用最原始的打罵教育,這樣的教育只會傷害孩子,甚至造成家庭的不愉快。


糰子成長說


孩子到十幾歲的時候特別容易進入叛逆期,因為這個階段孩子是處於獨立與半獨立的狀態,一方面孩子這個時候已經不像小時候那樣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開始有獨立的思想和獨立思考能力,孩子希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而大人往往意識不到孩子這種內心的變化,還是像孩子小的時候那樣去約束和管教孩子,這就和孩子想要獨立的意願相悖,從而埋下父母與孩子矛盾的根源。



這就好比孩子在用力掙脫大人的懷抱,大人卻死死拽著孩子不鬆手。另一方面,雖然孩子現在有了強烈的獨立意識,但是生活經驗還比較少,思想也很不成熟,這就造成他沒有辦法去冷靜思考大人的話到底是對是錯,因為他首先想的是掙脫大人的束縛,而不是對錯,這也就是大人常常感覺自己不管說什麼孩子都不聽的原因,孩子不聽不是因為你說的不對,而是在抗議你對他的壓制和束縛。



出於獨立意識的需要,很多孩子常常依靠奇裝異服或者古怪的行為舉止來宣揚自己的獨特之處,面對這種情況,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一是尊重孩子獨立的意願。比如給孩子創造獨立的空間,不亂翻孩子的日記,過多詢問孩子的隱私等等。



二是少干涉多鼓勵。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或者想做某件事時,如果不是原則問題或者造成損失比較大的事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哪怕你明知道他是錯的,哪怕你明知道他做不好,也還是要鼓勵他去做,他自己親身經歷的錯誤和失敗要比大人對他的說教管用多得多,所以大人要學會允許和接受孩子試錯。當他真的沒做好或者需要你幫助的時候,這個時候主動權就掌握在你的手裡,他也會容易聽進去你說的話。



第三是切忌用強權去壓制孩子。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彈簧一樣,他有著強烈的自我伸張願望,你越壓制他反彈的力度就越大,你對他越嚴厲他就越叛逆,你越不讓他做什麼,他就越要做什麼,與其堵不住他伸張的意願,不如放開讓他盡情去表現自己,大人只要在邊上稍稍引導和撥正即可。所以孩子叛逆並不是孩子從聽話變得不聽話,而是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作為父母,當然不能還像孩子小時候那樣要求孩子什麼都聽你的。



超級女兒奴


相信很多父母都在說自己的小孩越大越難管,很不聽話,什麼都要跟自己對著幹才開心,非常頭疼。但是其實你的孩子不是不聽話,只是到了必經的叛逆期。叛逆期對孩子的教育和溝通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引導和方法也要有講究。

孩子在成長中一般都會經歷叛逆期的三個階段,也有個別孩子的叛逆期提前或推後,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和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有不同。

處在叛逆期的孩子會表現為:破壞性強、偏執、和父母對立、自私。針對這些情況,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一、父母在對待叛逆期孩子時的態度不應該是“沒辦法,只能慢慢熬”,這個觀點大錯特錯。叛逆是成人看到的表現,對孩子來說,這是他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同其他階段相比沒什麼不同。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長、學習的表現,家長不能消極被動的對待,反而要積極參與、幫助和引導孩子,使孩子在叛逆期能夠學到更多,成長更快。

二、瞭解孩子叛逆的原因和動機,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長,和父母最親近,要想更多的瞭解孩子的需求,要平時注意觀察,多學習育兒知識,多和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嘗試、獨立表現的要求,儘量多創造一些條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或者充分的滿足。

三、在孩子還不知道哪些是對是錯的時候,都會去嘗試,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正確認知的概念。無條件的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幫助孩子認識傷心、快樂、嫉妒、害怕等各種情緒,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宣洩。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不會因為孩子的叛逆、吵鬧和錯誤恐嚇孩子,給孩子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

四、原則性問題不遷就孩子,叛逆期的孩子不斷的挑戰家長的底線,同時也缺乏安全感。父母要在叛逆期期間給孩子制定一些規則去遵守。

五、無論什麼情況下,父母都不應該對孩子打罵,以暴制暴,這樣只會適得其反。也不要用語言威脅孩子,語言的懲罰,孩子心裡會記仇,只會更加叛逆。

作為一位寶媽,我也希望自己能以開放、包容、平和、耐心的態度,和孩子一起度過叛逆期。


擎媽說SAY


孩子會有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就是2-3歲,自我意識的萌發。第二個就是7-9歲,準大人期。第三個就是12-15歲,青春期。我不知道你說你家孩子叛逆期,是哪個年齡階段?不過不管哪個階段吧,我覺得面對叛逆期孩子,父母不能限制,更好的辦法是接納,並引導。像兩三歲的孩子,是開始形成喜歡說“不”的年紀,對於自己的玩具,自己的零食,又或許不是自己的那份也都不願意分享給別人,很多時候家長都會強制性要求或者過分引導孩子去分享,這樣都是不對的,不能用大人的道德觀去衡量孩子。大一點的孩子可能會故意和大人對著幹,有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即給孩子提供兩個選擇,讓孩子做一道選擇題。如,進家後,父母與其命令孩子:“不要把鞋子放在床上”,不如換成可供孩子選擇的陳述句:“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邊或是放在鞋架上。”睡覺的時候,父母給出的選擇可以是:“咱們是現在上床,還是五分鐘後上床?”孩子通常在二選一的情況下會選擇一種,如果大人只是用命令式口吻去命令孩子,就會適得其反。

我覺得要讓孩子處於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長大,學會尊重孩子,與孩子成為朋友,是最好的方式。放下父母的威嚴,多聽聽孩子的內心,換位思考換一種方式去表達同一個意思,可能就會不一樣。



貓瞄喵



孩子三歲以後會有明確的自我意識。在有了安全感以後,會試探自己的權利界限。孩子會一反一兩歲時的順從,變得有主見,甚至霸道。這是孩子在試探家長和老師的底線。

\n

家長要給孩子明確的底線,原則性的問題不能讓步,同時注重靈活性與技巧性。孩子有時會突然悲傷或者哭鬧,家長不要大驚小怪,在弄清情況之後給予適當的安慰。

\n

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大人來對待,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懂得他們的需求、思維、喜怒、焦慮。對孩子的不良情緒和習慣要有耐心,用藝術而智慧的方法來引導。


波比98467869


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一個特殊時期,作為父母,應該充分理解孩子的言語和行為,學著接納孩子的小脾氣和偶爾的吵鬧,不要過度的訓斥孩子。

學習共情。當孩子顯露出叛逆情緒時,父母要先與孩子進行共情,明白這種情緒有時具備出處,有時確是莫名其妙,連專家都教導我們,這時候需要俯下身抱著孩子,讓他通過眼淚或吵鬧盡情地宣洩,必要時家長可以伸展雙臂擁抱一下孩子,當好一位合格的傾聽者。

學習理解。別說孩子,就算大人在情緒湧上來的瞬間,也會突然進入叛逆期,本來應該正常的做法到了他那兒就要換一種方式方法。因此,既然人無完人,大人就要儘量安撫孩子,而不要採取一種更圍巾激烈對著幹的蠻橫方式,以彰顯大人的權威和姿態,或許會火上澆油而適得其反。

學習成長。當父母遇到類似情況時,要綜合考慮當下實際情況,不能照抄照搬育兒書籍上的範例或原版,而要結合自己孩子的年齡、性別、性格、激怒原因等,進行對症下藥。自己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才是最管用的,畢竟有些事情自己沒有親身經歷便沒有發言權。處理育兒問題的階段也是親子共同成長的時期,只有與孩子一起面對,共同成長,才是合格父母的應有姿態。

學習交流。當孩子進入叛逆期時,無緣無故的發脾氣,父母要找出具體事件背後對應的具體原因,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要大人耐心、耐心、再耐心,孩子就會真情真意表露,而不僅僅是大哭大鬧和隨意宣洩,只要他們找到了釋放和傾訴的窗口,相信孩子也一定可以理解和明瞭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母要允許孩子通過自己的眼睛、雙手和情緒感知外部未知世界,允許他們發現自我,發現邊界,發現不同,發現權利,當他們的安全感充分建立起來後,他們就成長了,讓我們一起見證奇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