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提高教師待遇也迫切需要解決職稱問題,你怎麼看?

洪爺33344611


職稱只是提高教師待遇的一種途徑而已,且教師職稱有職數限制,遠遠解決不了多數教師的待遇問題。

教師待遇,按照“不低於公務員”的標準計算,教師工資待遇也高不哪裡去,頂多與公務員相持平。而公務員工資如何就不用我多說了,且公務員工資區域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基層特別是鄉鎮公務員工資就更少得可憐,前段時間還曝出副鎮長上下班開滴滴賺錢被紀委查辦的事,不低於公務員的工資標準也就意味著鄉鎮一級教師工資同樣不理想。

教師職稱雖然在一定程度可以緩解少數教師的待遇問題,但對於絕大多數教師而言,僧多粥少。如果想像大幅度提高教師工資水平,通過職稱難以解決,除非教師職稱職數不受限,到了年限滿足條件自然晉升,不然,提高教師福利待遇也只是紙上談兵。


提高教師待遇,可以正確引導教師從事課後服務等內容,這樣既緩解社會、家庭矛盾,擴寬教師工資收入的來源渠道,如此也不失一種方法。當然這需要國家政策的扶持,需要政府給予課後服務定價,如此才能持續健康發展課後服務。

當然,也有很多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教師整天嚷嚷著說工資低,其他行業工資也不理想,是不是也要提高,如此才能基本平衡。我想說的是,既然選擇了有編制的教師,那就不要整天想著大富大貴,如果想要金錢,完全可以辭職入海,畢竟那樣的環境你有多大能力就會收穫多少,而不是像現在只會抱怨,碌碌無為。


總之,教師工資待遇如何,是通過系統的論證得來的數據,這也符合其他行業,幻想不如實際行動,到升職加薪的時候自然會升職加薪。


心情保溫杯


降低職評門檻,提高教師待遇,這是大勢所趨!這是迫切要求!

雖然每年都在提高工資,但是,增幅過低,與物價指數相抵消之後,基本上沒有多少實際的收入。這是事實,也是現狀。怎麼辦呢?答案很清楚。

教師的工資與其職稱的聯繫過於緊密,職稱越高,工資待遇必然極高。因此,職稱的影響是非常非常敏感的話題,怎麼也規避不了。

因為廣大的教師長期奮戰在教育教學工作的最前沿,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教師,每天的工作量說出來可能都不信。我是農村教師,長期從事一線工作,今年的周課時算起來足足有26~28節課(包括雙班數學,1、3、4、5、6年級的體育4節、美術3節、音樂2節、綜合2節、信息1節、課後服務4~6節)。

看到上面的信息,大家覺得一線教師有時間搞教研、搞優質課、寫論文嗎?直接就把人累趴下!不信,來試一試吧!

有人說,你為什麼那麼拼命工作?唉!看到一個個活潑可愛學生,好像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我已經在一級教師職位上工作了17年,從來沒有給誰爭過優秀,從來都是任勞任怨,無怨無悔。能不能放下孩子,一心一意地去教研,去……不想說了!

職評的門檻過高,阻礙了一大批埋頭苦幹的老實人!

什麼時候才能真真正正地讓教師的工資趕超公務員?

廣大的教師將拭目以待!


中小學教育者


在筆者看來,提高教師待遇,也需要迫切解決教師職稱問題,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也符合當前的教育實際。

近年來教師職稱受到廣泛關注,而其受到廣泛關注的最根本原因還是教師待遇問題,眾所周知,教師職稱的等級直接關係到他們的待遇水平,也就是說職稱等級越高,教師的待遇肯定也會越好,職稱與待遇之間的關係還是呈現正相關的。

以目前教師隊伍的整體待遇水平來看,他們的待遇的確存在較大的問題,待遇水平也普遍較低,與我們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多少存在著相對較大的差異。整天在宣傳著我們如何尊師重教,但滿足教師基本生活水平的工資待遇卻遲遲難以提高,這種反差顯然是對我們尊師重教的一種“嘲諷”。

當然,國家也已經意識到此類問題的存在,正在努力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水平。從2017年末開始,提高教師待遇的話題討論就一直遍佈社會的各個領域,也成為教師領域最受關注、討論熱度最高的話題。截至目前,多數省份已經兌現了提高教師待遇的承諾,或者正在解決中小學教師待遇問題的路上。不少地區已經將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兩年一漲”的承諾落實到位,各地的教師待遇也有了略微的提升。

在筆者看來,當前教師待遇普遍較低,其限制因素確實不少,從眾多因素中最關鍵的兩個是當地財政實力與職稱。經濟發達的地區教師待遇必然好,這已然成為各地教師待遇水平的重要參考。除此之外,職稱也是影響教師待遇的重要因素,如今多數教師承受著職稱的“天花板”,多數教師根本沒有機會獲得中級或者高級職稱,因此他們的待遇也就無法獲得提高。綜合來講,要想提高教師的待遇水平,職稱與待遇之間的關係處理成為最關鍵的因素之一。


東愛雨小公


最近網上關於教師的職稱和福利待遇是大家談論得最多的話題,教師的福利待遇在逐步提高,教師之間的工資差距越來越大,歸根到底是由教師職稱引起的。

教師的職稱與工資掛鉤,這種差距很大。一部分網友希望取消教師職稱,由工齡工資來代替。愚人認為教師職稱評定是不能取消的,畢竟這是教師的激勵機制,一旦取消教師職稱評定,教師沒有追求的目標,又回到吃大鍋飯的狀態。



也有一部分網友對老師抱怨現在的職稱制度,希望能夠得到不斷完善。很多網友表示:目前學校的現狀是,高級職稱,領著高工資,幹著與教育教學無關的事,怎麼能發揮高級職稱的優勢呢?教育教學的主力軍留給了中級職稱和初級職稱老師。


針對目前這一現狀,愚人認為進一步深化教師職稱改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縮小職稱工資差距。

2.提高教齡工資或工齡工資。

3.績效工資與職稱工資脫鉤。

4.對職稱和崗位的匹配情況進行年度考核,不達標者降低等級。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Lance課堂


提高教師工資待遇,迫切需要解決教師職稱問題。因為職稱已經不適應當今形勢發展需要,已經失去了初衷的激勵作用,基本的職稱設置已經三十多年了。應該深化改革,解決諸多存在問題。

具一項調查顯示,80%的教師對現形職稱制度不滿意,希望取消。

認為現在的職稱制度弊大於利,已經失去了激勵作用,反而帶來許多矛盾。制約阻礙了教師們奮進的通道。

一是評審條件過高,多數教師望而止步,讓80%的教師失去信心,無奮鬥的動力。

一位大學本科畢業,因為所持的是初中語文教師資格證,工作需要一直上英語,獲獎證書四五個,工作年限已十二年,現在仍然是一個初級職稱。還有一位在農村學校已經任教20年了,現在還是初級職稱。

二是評審,聘任名額少,崗位設置比例低,固定不變。讓少數優秀教師失去信心,無上進動力,產生得過且過的思想。

有的教師努力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績,申報評審取得了中,高級職稱資格,但由於學校中高級職務崗位已滿,達到了設置比例規定,無法聘任,也就無法兌現職稱的崗位工資。要等前面在崗的騰出崗位方可聘任〈空崗補缺〉。有的等了五年,八年仍無空崗。不管誰遇到,心情可想而知。

那麼,怎樣來解決職稱中存在的問題?唯一的辦法就是改革職稱制度。參照〈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實行〈教師職稱職務與崗位任職並行雙軌制〉。

一是讓少部份優秀教師按職稱評審規定提前晉級。即評即聘。兌現對應崗位工資。初級任職5年以上,申報評審中級職稱,任中級職稱5年以上,可申報評審副高級職稱。

二是多數教師按崗位任職要求,年度考核合格以上晉升崗位職級。

在初級崗位上任職15年以上,連續年度考核合格,晉升到中級職稱十級崗位,享受對應崗位工資。〈考核基本合格,延遲晉級,考核優秀,提前晉級〉。

在十級崗位上任職5年以上,年度考核合格晉升到中級職稱九級崗位上,享受對應崗位工資。在九級崗位上任職5年以上,年度考核合格,晉升到中級職稱八級崗位上,享受對應崗位工資。

類推晉級。這樣30年以上的任職可晉升到副高級的七級崗位。

一生從教40年以上到退休,止在六級崗位上!相信國家應該是捨得的!





洪爺33344611


評職評的初衷應足鼓勵老師不僅要認真教學,還要有一定的教研能力,為的是提高業務能力,並能不斷地學習,通過教科研成為教育專家,而非一個最基礎的教書匠,但事實是絕大部分老師平時課務太重,還有許多非專業的活要做,根本沒有精力搞科研,這教學論文的寫作就成為難以逾越的山。既然無法評上更高的職稱,前進動力越來越小。總之,職稱在某種意義來說,是消減教師工作能力的東西。


子木老師講語文


應該提高教師待遇和工資,教師太辛苦了,乾的也是良心活,但前提是漲了後必須嚴勵打擊各種亂補課亂收費現象,一經查處將嚴肅從重處理!評職稱關於請客送禮憑關係,容易滋生腐敗!最好是根據工齡教齡漲工資最公平了!也杜絕了腐敗現象,關於職稱改成動態的獎罰激勵機制,工資太低了跟不上當今的社會消費水平,他們能安心教書育人嗎?不補課創收入才不正常呢!解決了他們的後顧之憂才能安心的培養出更好的下一代!


用戶128918230062


從九七年回農村參加教育工作至今,仍是初級職稱——慚愧,對不起大家了。年年拖大家後腿,無論工資侍遇,抑或職稱侍遇。大學學的是中文,可家鄉學校急缺英語老師,然後接了英語課,一接就教了十幾年放不了手!

也拿了幾十個獎證(多少顯擺一下,別噴我尸位素餐就中,另外也沒敢收學生做有償家教或在其他私立教育機構任職),可評職稱要專業對口——我只能評語文職稱,什麼優質課也必須是語文的,這兩年又要“課題”,更致命的是需要人脈和那種人人喜歡的東西(你懂得),偏偏農村出身又回農村教書的我最缺的就是這些東西了,於是……

有時候想起職稱就會想起魯迅先生,想起魯迅先生就會想起阿Q,想起阿Q就會想起“精神勝利法”,想起“精神勝利法”就會“心滿意足的得勝了”——什麼狗屁職稱,屠呦呦不照樣做出了一番事業?

良心教育良心做,

職不職稱無話說。

但得傳道與授業,

何須感概是蹉跎?


清韻野鶴


同事中,無論從教齡、德、能、勤、績方面比,都比你差些,可就因為人家已經評上了“中高”了,工資就比你高一大截!還每次增資都比你多!

更加讓人糾結的是,人家從此可以無憂無慮了,不用再膽顫心驚小心翼翼地操心同事關係、領導關係、工作業績、日常考評、繼續教育、評先評優、任班主任、課題研究、優質課獎、職稱指標等一大堆事情,每當增加工資的時候,你情緒會怎樣?


例外旁觀者


確實,職稱問題迫切需要解決。一個學校的生存,發展靠的是絕大多數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從實際情況來看,中輕年教師往往肩上擔子重一些,一大部分評上高級的教師往往退到二線,甚至到了後勤或管理崗位。試問職稱制度的初忠是為了什麼,還能激發教師和極性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