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溫室大棚種植羊肚菌?

用戶7406971221900


你好:溫室大棚種植羊肚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對養殖溫度,配料配方,制袋,等都需要科學合理的方法和技術。具體的種植方法如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羊肚菌屬低溫高溼型真菌,其生長期較長,除需較低氣溫外,還要較大溫差,以刺激菌絲體分化。菌絲生長溫度為18~22℃;子實體形成與發育溫度為4.4~16℃,空氣相對溼度為75%~90%。微弱的散射光有利於子實體的生長髮育,忌強烈的直射光。因此,大棚栽培地點最好選擇的意楊樹林中。栽培時間應在10~12月。

2:栽培料配方(可任選一種)(1)粉碎的玉米芯42%、純木屑20%、豆殼13%、麩皮20%、磷肥1%、石膏1%、糖1%、草木灰2%;(2)細木屑75%、麩皮20%、磷肥1%、石膏1%、熟腐土3%。(3)棉籽殼75%、麩皮20%、石膏1%、石灰1%、熟腐土3%。(4)農作物秸稈粉75%、麩皮20%、磷肥1%、石膏1%、石灰1%、熟腐土2%。培養料的料水比為1∶1.4,含水量宜為60%~70%。

3:制袋接種按料水比1∶1.4將配方料拌好後堆積發酵20天,採用18cm×33c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裝料500~600g,在100℃條件下滅菌8h,即可接入菌種。採用兩頭接種法,封好袋口,置於22~25℃溫度下培養30天,菌絲可長滿袋。菌絲滿袋後5~6天,即可栽培。

4:培育子實大棚經過消毒後,先在每層床面上鋪塑料薄膜,其上覆蓋3cm厚的熟腐土,均勻壓平,然後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菇床上,每平方米床面可排18cm×33cm的塑料菌袋40個。擺好菌棒後用噴壺均勻噴水1次,然後覆蓋細土3~5cm,表面再蓋2cm厚的闊樹葉,保持土壤溼潤,待1個月後可長出子實體。
以上步驟,僅供參考。我是三農領域的 柒7 。關注我,共同學習三農知識。


林柒7


羊肚菌是一種較為珍貴的食用菌,但羊肚菌的生長過程對溼度及遮陰條件的要求較高,利用溫室大棚遮陰和控制溫度是較好的的選擇。筆者所在地通過溫室種植已獲得了較好的效益。

在具體的操作中,要重點做好生長環境的人工調控,選擇好品種和種植的有利時間,強化病蟲害防治,才能取得較好的種植效果及經濟效益。

一、為羊肚菌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一)鋪設黑色遮陽網。其目的在於控制大棚內的溫度。若是單體棚,就在原棚兩邊加設與原棚頂等高的立柱,使遮陽網形成平棚。若是多個單體棚,則需將遮陽網固定在每個棚的頂部,並形成一個整體。

(二)嚴格控制棚內環境。一是針對不同的生長階段,控制好棚內溫度。出菇以後要控制有25度以下。在極端高溫天氣時,要通過通過棚內棚外綜合降溫,噴霧設施的建設和使用就比較關鍵。二是控制好水分。在菌絲生長階段,要將土壤的含水率控制在45%~60%之間,而在子實體生產階段要控制在70%~90%之間。三是控制好空氣。主要是控制好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實體形成和生長髮育階段要做好大棚的通風換氣工作。

二、選擇好品種和種植的時間

(一)品種選擇,要選擇適應強性、較耐高溫的六妹羊肚菌,作為溫室大棚的種植品種。

(二)種植時間,棚內溫度達到25度時,是比較好的播種時間。

三、抓好病蟲害防治

重點要做好棚內環境條件的防治工作,主要防治的蟲害是薊馬、蛞蝓等,可通過放有四聚乙醛顆粒劑的菜葉進行誘殺。

特別提醒,羊肚菌市場行情雖較好,但對種植而言真還是個“精細活兒”,種植失敗者也較多,若要進入須在對種植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充分考察的基礎上,掌握過硬的種植技術,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欲感受“三農微耕機”犁開土地的更多鄉土氣息,敬請關注@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衷心感謝閱讀和點贊。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南荒地山野菜


我們本地就有種植!歡迎來參觀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