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被自卑侵蝕著自己?教你從內到外獲得蛻變!

自信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體現,有比沒有會產生很大差別

許多人對於自我發展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他們能夠以一種自信的姿態去處理它們,那麼其最終獲得的結果,比起自怨自艾、消沉悲觀地面對會更加積極。

相反,當一個人以自卑的姿態去面對人生,很多微小的事情,都會被這種消極的思想放大,導致結果變得越來越糟糕。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對於自己都會有或多或少不恰當的認識。而自卑,就是一種過多地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

這種情緒思維,導致個體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從而出現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消極心理。這樣的自我意識,會有主觀或者客觀原因造成的部分。

主觀部分,就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做什麼都不會成功,不認為自己有任何缺點,於是對自己產生負面的評價。

客觀部分,就是個體缺失相關的能力,或者由於成長過程獲得不好的教育或經歷,導致不是性格不夠開朗,就是態度不夠樂觀。

一直被自卑侵蝕著自己?教你從內到外獲得蛻變!

可以說,自卑心理,來源於心理上一種不恰當的消極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我不能”等自我評價,已經佔據了個體的意識。

久而久之,對於自己的能力、學識、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畏畏縮縮、瞻前顧後,甚至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一丁點的刺激都能夠讓他們產生各種不好的想法。

長期處於這種自卑情緒下,會導致他們不敢主動與人交往,不敢當眾發言,或者消極應對工作和學習,不思進取,甚至經常逃避問題,不願意積極採取解決問題的方式。

而想要扭轉這種情況,解決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從內到外培養出自己的自信心理。

用自信“覆蓋”自卑,我們的言行舉止也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一直被自卑侵蝕著自己?教你從內到外獲得蛻變!

什麼是自信

自信,是一種客觀評價自我的思維模式。

你對自己的思考,應該建立在客觀、中立,而不會夾雜任何消極情緒的基礎上。

因為就算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錢的人,他也有很多事情都不會做,或者做不成,只是他做的某些事,能夠讓他掙到錢而已。

如果我們具備某種能力,這種能力又可以在生活或者工作中幫到我們獲得某種成就,體現到自我價值,那麼就算我們掙的錢沒有富翁多,也會過分小看自己。

畢竟我們知道,運氣、機遇、環境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取得成就的大小。只要這個評價是客觀的,那麼我們在努力的同時,等待機遇,或者主動尋找機遇,就可以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比以往更好。

這就是自信的人,所持有的正確心態。

一個自信的人,既不會有任何消極的行為,諸如心態悲觀,說話怯懦等;也不會有任何激進的舉動,如出言不遜、侵犯他人等。

他們往往心胸開闊、自我感覺良好;在表達自己見解和信念時信心十足。而且他們的行事方式,往往會體現出自尊自重,同時也意識到自身的各種侷限,不會有過分的奢想。

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會輕易相信別人或者屈服別人,懂得憑藉自己的判斷來做決定。萬一別人說你蠢,你就真的是蠢嗎?

自信跟每個人的信念有很大的關係

我在之前的文章說過,如果一個人的信念是每天看到太陽從東方升起,那麼每一天當他看到太陽,他就能夠積極面對生活的難題。

相反,如果一個人的信念是別人的“好話”,那麼無論他做什麼,只要他聽不到別人的好話,他就會傷心、失落,於是失去繼續前進的動力了。

這種信念,會影響到他們與人交往時的言談舉止。可以觀察一下我們身邊的人,想一想,他們的行為反應是什麼樣呢?

這就是他自身信念所造成的問題。

我遇到很多人,他們持有的信念,就是覺得這個世界就應該按照他們所想的那種方式運作,我付出了努力,就要得到相應的結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不能,為什麼要這麼傻地區堅持呢?

他們在這種信念的指導下,一旦接下來發生什麼事,不符合他們的設想,他們就會怨天怨地,或者消極逃避;嚴重的甚至會怒火中燒,對世界充滿怨恨,做出一些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舉動。

所以建立正確的自信,於己於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直被自卑侵蝕著自己?教你從內到外獲得蛻變!

何謂正確的自信

正確的自信,應該是你的自我信念,取得很好的平衡。

直白來說,就是需要抱著一種“盡人事,聽天命”的態度的來處世

按照這個自我信念平衡的定義,如果你還沒盡人事就要聽天由命,這就是消極行為;如果你盡了人事,但不聽天命,也就是不接受現實,那麼這就是激進的行為。

而你既不盡人事,又不聽天命,這種自怨自艾、對生活和自我沒有清晰認知的思想,就會讓你陷入負面的循環生活圈裡。這些不是自信的表現。

而“盡人事聽天命”,就能夠體現出你努力後,得與不得的自信豁達的思想,對人對事不會過分執著。

因為消極的人,注意力永遠都放在困擾自己的問題上面,很難從中抽離出來;而自信的人,則會將注意力放在如何解決問題上面,懂得調整心態來面對困局。

例如當他們面對困境的時候,自信的人不會想“我果然倒黴,就是做不成事”,而是會去思考“發生這個問題,怎麼才能夠解決它呢”。

不會被動接受,也不會過分強求,就是自信的人應該有的態度。將這種態度應用在人際關係上面,會收穫很好的效果。

試想一下,你跟別人溝通,過分消極,別人說什麼就什麼,不懂得表達自己的建議,不會說出自己的感受,這就是被動接受;但時時刻刻要求別人按照自己所說的那樣去做,別人不做就生氣就憤怒,這就是過分強求。

溝通,往往是平等,尊重,雙向。

平等就是大家都是一樣位置,我不比你差,也不會鄙視比我差的人;尊重當然就是不管對方是什麼樣子,都給予應有方式去對待;雙向就是大家的交流有來有往,既懂得傾聽,又會發表自己的見解。

這三方面,如果你自信心不足,都會影響到它們的運作。不是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就是沒有自尊自重,被人欺負,更是單方面接受別人的言語,無法表達自己的感受。

所以培養自我的第一步,就是不要“降價處理自己”。

由於自卑者總是朝著壞、糟糕的方面去思考,因此養成了他們自我鄙視的心理習慣,這是一種自我降價的思想。

一般來說,自卑的人,在語言和行為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降價”舉動。

語言上,會經常用一些負面的言辭去描述事情,諸如“這樣有什麼用呢?沒用的!”,“這種辦法我試過了,我還不是這樣子”之類的。

但是即便這些方法真的沒用,或者你真的嘗試過,一個自信的人,他的思想也會這樣表達:這些方法我都試過了,對我自己真的沒用,可能我還沒有找到其他方法,你有什麼建議嗎?

在我們大腦裡,會有兩個聲音,也就是形象化的“天使與惡魔”,哪一個聲音比較長時間地佔據你,說明你就被哪個聲音“指導”著你的處世。

所以為什麼練習當眾發言,培養當眾演講這個技能,會比較容易地提升自信就是這個原因。因為演講需要你用一些積極的姿態和語言去影響聽眾。

一個自卑的人,是很難把握到這種積極語言的運用的,所以也就很難給聽眾構建正面的情緒了。

所謂言行言行,語言跟行為是互通的,你有什麼樣的語言,就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行為;就算你平常不怎麼說話,你有什麼樣的行為,也會塑造出你用什麼樣的語言起表達自己。

所以任何時候,你都要注意你的言行,沒有說出或者做出一些降低自己評價的行為。

一直被自卑侵蝕著自己?教你從內到外獲得蛻變!

如何培養自信?

前文說過,人是被信念驅動的動物,我們持有什麼樣的信念,我們就會以什麼樣的姿態去生活。

現在來做一做這個測試。

1,寫下你認為的十個優點,寫完之後,設想一下這些優點對你的積極影響,最好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對應的實例。

2,然後緊握拳頭,大聲說一句“我能行”。

3,寫下你認為的十個缺點,寫完之後,設想一下這些缺點對你的消極影響,也最好能在日常生活當中,找到對應的實例。

4,然後緊握拳頭,大聲說一句“我能行”。

感受一下,這兩者給你留下的心理感受。

我相信,如果你有按照我說的這樣去做,那麼你思考優點後的握拳,跟思考缺點後的握拳,無論是力度、姿態和心理反應,都會不太一樣。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會固執地相信自己,然後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表現出來。

好比你很想成功,但這只是你表面的想法。問題是,你內心真實的想法,卻是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功,或者不知道可以做什麼事讓自己成功,於是最後只能選擇逃避,懈怠,散漫這種行為姿態。

所以培養自信,就是先內後外,然後從外到內,相互影響,相互滲透。

一直被自卑侵蝕著自己?教你從內到外獲得蛻變!

內在培養:

1,跳出“與人比較”的思維模式,最好能夠是“與自己比較”。

因為與他人的比較,是一種動力,也可以是一種壓力,如果掌握得不好,很容易導致自己自卑。而與自己比較,就是一種自我檢驗。你會慢慢了解到自己,在哪些事情比昨天做得更好,比之前做得更正確。

2,學會用幽默自嘲的方式,去評價那些自己做得不夠好的事情。

自貶和自嘲的區別,就是前者會有一種消極的語言評價自己,而後者則會用一種積極的語言評價事情。

例如你今天的工作沒有完成被老闆罵,自貶的方式就是“我真是一個沒用的人,什麼都做不好”,而自嘲的方式就是“一件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完,在這方面我還挺專業的”。

這種語言的轉變,會慢慢塑造自己積極自我評價的思維模式,從而讓自己自信起來。

3,用積極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問題,直至將其變成自己的習慣。

當你沒錢,每個月到了要繳納各種費用時,你是不是突然會有一種灰暗、悲觀的情緒油然而生。相信我,這種感覺很正常。

但,只要你的收入跟得上你的支出,這些問題就可以解決。而怎麼讓收入增加,就需要靠你運用積極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

如果你待在家裡,傷春悲秋地想著錢花出去,沒錢生活,沉靜在這種情緒下,我敢保證,你很難會找到解決的方法。

拿破崙希爾那本著作《思考致富》,並不是說你只是想著,就能夠有錢,而是說培養積極的思維方式,會讓你主動行動,找到增加財富的方法。

這就是積極思維的用處了。

一直被自卑侵蝕著自己?教你從內到外獲得蛻變!

外在培養:

1,每天運用自己已有的優點去做一件事,積累“成就感”。

把自己每天做得好事、好的行為記錄下來,對著手機的語音信箱,用自己的話語錄下來。例如今天你做什麼有努力過,認真過,勤勞過等,說一說大概的事情經過。而且在哪些需要改進的事情或欠缺的方面,給自己一個提醒,下次再繼續做好。

2,從言行舉止上,刻意做一些能夠體現自信的選擇。

既然語言跟行為是相互掛鉤和影響的,那麼在平常做事的行為選擇上,就要用一些較為積極、主動的方式去面對問題了。

例如吃飯的時候,你平常習慣坐在角落裡,那麼現在就挑選中間位置,坐在人群當中;平常你不太習慣看著別人的眼睛說話,現在就從看著別人的眉心,讓自己好像看著別人眼睛那裡。

甚至走路,都要培養出自己仰首挺胸的姿勢,不要給人“卑躬屈膝”的感覺。

3,培養一件能夠體現出自我價值的能力。

有能力的人,至少會更容易獲得自信心,因為當他能夠把事情做成,這對於自我評價,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如果這個人能夠反覆這不同的事做好,那麼這種積極的影響就會疊加起來,從而塑造出自信的姿態和形象。

所以無論如何,都要找到一件讓自己做起來得心應手,或者能夠發揮出自我價值的事情,以此培養自己的能力。

當你具備這種可以自我證明的能力了,你的自信也很快就會出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