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百度、騰訊都要搞出行,滴滴怎麼辦?

阿里、百度、騰訊都要搞出行,滴滴怎麼辦?

近日,共享出行領域再起風雲。

先是美團打車宣佈在南京和上海將上線打車“聚合模式”, 隨後是騰訊被爆出自今年以來已陸續申請了“騰訊出行”、“騰訊打車”等多個出行類商標。

同樣,互聯網老三強之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佈局已久。百度阿波羅(Apollo)平臺的無人駕駛阿波龍mini巴士,預計未來幾個月將在中國長沙市進行部署。

而阿里巴巴,其旗下從高德叫車、高德順風車起到哈囉出行、哈囉順風車,一直是共享出行深度參與者。

至此,除了網約車行業的傳統競爭者滴滴、美團、首汽、易到等,中國互聯網的三巨頭BAT,也均以不同形式參與出行。

面對阿里、百度和騰訊,作為共享出行的領頭羊、網約車行業的獨角獸滴滴,怎麼辦?

阿里、百度、騰訊都要搞出行,滴滴怎麼辦?

一、阿里哈囉和滴滴,沒有可比性?

本質上來說,阿里的哈囉出行,和淘寶、天貓一樣,只是平臺,鏈接的是網約車平臺和打車人,而並非直接面對車主和用戶。

曾經的高德叫車,也是將各網約車平臺聚合形成一鍵叫車,如今的哈囉、美團聚合,同樣如此。但聚合模式,也只是叫車工具,充其量只能是叫車效率的優化,並不是真正的網約車平臺。

滴滴、首汽、易到等平臺,車主和打車人都是平臺註冊用戶,車主是平臺最核心的資源,各家平臺除了要爭搶用戶,更要爭搶有限的合規車主資源。

網約車在經歷了2018年的安全大事件和合規大整頓之後,到19年初,累計實現68萬駕駛人合規、45萬車輛合規,按全國3000多萬車主計,完全合規率僅1.05%。

沒有足夠的合規網約車,滴滴之後的各家平臺,只能曲線求生、另闢蹊徑,於是從高德、百度開始,哈囉出行爆發,到美團宣佈上線聚合模式,無一不是如此,走的都是類淘寶的平臺模式。

阿里、百度、騰訊都要搞出行,滴滴怎麼辦?

但滴滴已經形成註冊車主3000萬+、用戶4.5億,其單店體量已成獨角獸,更有2018年的網約車新政全面落地執行,在當前合規進展緩慢的形勢下,滴滴業已形成的運力護城河幾乎牢不可破。

所以,哈囉、美團聚合等等,類淘寶的平臺型模式,與滴滴完全沒有可比性。

拿哈囉、美團聚合與滴滴相比,無非只是部分網媒為博眼球而蹭滴滴流量的傍大款行為。

阿里、百度、騰訊都要搞出行,滴滴怎麼辦?

​二、騰訊打車要單挑滴滴?

騰訊能改變網約車未來麼?能撼動滴滴麼?

今年1月以來,騰訊已連續申請註冊“騰訊出行”、“騰訊乘車卡”、“乘車快報”、“騰訊乘車碼”、“騰訊打車”等多個商標。“騰訊出行”的服務信息顯示,其服務範圍包括計算機端與手機端,以及提供道路和交通信息的傳統出行全球定位系統功能,還有“通過在線應用替他人安排客運服務”、“旅行信息”等。

從騰訊投資滴滴間接參與出行,到如今直接註冊出行商標,這是要親自下場踢球做網約車?

阿里、百度、騰訊都要搞出行,滴滴怎麼辦?

對此,騰訊方面回應稱暫無具體計劃。

另據業內人士推測,在當前形勢下,騰訊若要介入出行,可能也只能學習阿里的哈囉模式,重起爐灶再造一個滴滴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合規問題,其實是美團打車之後的所有後來者,都必須面對的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面對合規化難解,騰訊縱有10億微信用戶的流量池基礎,但卻無法破解網約車合規難之痛。

所以,騰訊的出行之路,大概也就同京東網約車一樣,先註冊一下,備用吧。

阿里、百度、騰訊都要搞出行,滴滴怎麼辦?

4月2日,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長沙表示,2019下半年內,按照規劃,百度自動駕駛出租車將在長沙規模化落地測試運營,數量將達到100輛。

此前,百度同金龍客車打造的自動駕駛巴士“阿波龍”已在多個園區實現運營。

根據《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2018年度工作報告》數據,與百度一同獲得臨時測試牌照的還有蔚來、北汽新能源、小馬智行、戴姆勒、騰訊、滴滴旅行、奧迪等8家車企出行企業,共計56輛自動駕駛車輛。

測試車企中,百度Apollo以45輛自動駕駛車輛規模、約14萬公里里程位居第一。

顯然,在出行的未來趨勢研究中,各大車企沒有掉隊,滴滴和騰訊也在緊追不捨。但領航者顯然是百度。

但自動駕駛、無人駕駛,目前仍只是路測階段,國內道路人流量、車流量、路況複雜度等均制約了無人駕駛規模落地的時間。

至少在可預見的短期內,國內的出行方式,仍將是有人駕駛為主

阿里、百度、騰訊都要搞出行,滴滴怎麼辦?

​四、滴滴網約車壁壘已成,短期內仍將獨大?

阿里的哈囉不過和百度、高德叫車平臺類似,美團因為合規難解也只能侷限於南京和上海,不得不學阿里走聚合模式緩解運力不足。

一句話,當下所有的聚合打車模式,無非都是傍滴滴運力的大款,沒有滴滴千萬級的註冊司機,任何聚合模式也只能是無米之炊。

至於騰訊打車,和曾經被熱炒的京東網約車一樣,短期內應該不會有動作,滴滴也完全不會放在心上。

對於滴滴來說,需要用心經營和維護的,是其已經擁有的數千萬的網約車司機,雖然合規難解,在緩解就業和出行難等綜合考慮下,短期內仍不會被一刀切清退。

但滴滴所要面對的是滴滴司機和車主對平臺的抽成不合理、司乘不平衡等怨言,滴滴若能處理好司乘平衡、利益平衡,千萬滴滴車主和司機,在訂單量和收入的需求下,仍然將會和滴滴同行,其他哈囉、嘀嗒、騰訊等等,無一能撼動其運力護城河。

就目前來看,滴滴顯然是沒有對手的。

但出行未來的無人駕駛、自動駕駛趨勢上,滴滴恐怕只能做百度等大佬的跟隨者了。


面對百度、阿里、騰訊的強勢入局出行,滴滴還有未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聲明:歡迎理性評論,拒絕粗鄙、惡俗和一切攻擊謾罵,類似一概刪除!讓我們共建和諧輿論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