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的釣魚文化被“入侵”

溪邊垂釣,寄情山水,被古人視為修心養性的高雅之舉,許多文人墨客為之感懷抒發胸臆,為後人留下了一篇篇不朽的詩文畫卷。“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等等。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不僅充實了釣魚人的精神,還陶冶了釣魚人的情懷。讓人遺憾的是,在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高雅的中國釣魚文化卻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殘。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釣魚圈高端出現了一些與傳統釣魚文化相悖的現象。


我們國家的釣魚文化被“入侵”


我們國家的釣魚文化正在被“入侵”,自從臺釣傳入大陸後,我發現釣界就出現了一種怪現象,總是在幾號鉤、幾號線、什麼漂、什麼竿上作文章。我不知道有多少釣友知道臺釣是在透明的玻璃池中研究出來的一種釣法。漁具商家們為了利益在各種媒體上洗腦式的宣傳“臺釣法”(雙鉤懸墜釣法)和商品餌,一說起釣魚就是“調幾釣幾”、“餌料味型”、“餌料狀態”。整的很多中招的新手釣友們出去釣魚基本釣不到幾條像樣的魚。


我們國家的釣魚文化被“入侵”


有些釣魚技巧我如今想起來頭都會變大。簡直就是物理、化學、數學營養學的綜合論文,把很多物理公式都搬上來了,只差把解剖、天文學也弄上去了。整天研究竿、線、鉤、漂,什麼什麼牌子的,好像釣魚人沒有好裝備,好餌料就釣不到魚。一陣熱情過後,當基本掌握它的時候,那種神秘感就消失了,大有上當受騙的感覺,本來應該淺嘗輒止東西卻費了我太多的精力,也費了自己不少銀兩。因為它無非就是一種釣魚的方法。


我們國家的釣魚文化被“入侵”


最關鍵的是你對水中之物的悟性。什麼魚都沒有人聰明,你總能找倒一種對付它的辦法。幾年前我去買魚線,我讓他綁上魚鉤和漂,結果問我釣什麼魚,我說我怎麼知道釣什麼魚?你幫我係就行了。他說要調漂什麼的,我說我小時候5毛錢一套線釣了半年,看見黃鱔洞就釣黃鱔,看見黑魚鉤個青蛙就釣黑魚,天氣悶了,魚頭上浮,我找根蘆葦繫上,浮起來釣草魚。現在釣魚人出去都十幾套線,在河裡釣鯽魚用鯽魚線,碰到大的斷了。我以前去釣魚餌料都是河邊野外找的,現在看他們釣魚真累,一套裝備萬把塊。


我們國家的釣魚文化被“入侵”


什麼竿什麼線重要嗎?傻子就知道大鉤釣大魚小鉤釣小魚,細線沒有粗線結實。你所釣的水域有多大的魚,還值得顛三倒四弄一堆編號的鉤線去研究嗎?你只要確定是要小魚的數量還是要大魚的質量,這鉤和線的事就變得十分簡單。


我們國家的釣魚文化被“入侵”


關於餌料,現在的釣者把魚看得比皇上都難伺候,事實真是這樣嗎?魚平時都吃些什麼?難道比人都吃得好嗎?魚塘的魚吃飽了你就難釣,釣得少,神仙都沒有辦法;野外的魚你給什麼只要是對路的餌它都會吃,問題是你“投餵”的方式讓它敢不敢吃。這才是我們需要研究的技術,只要它敢吞鉤能吞鉤,漂的幾目還重要嗎?因為幾目幾目都是最基礎的東西,瞭解一下就能掌握。有時候有魚不上鉤不一定就是餌的問題,溫度、氣壓、溶氧往往是絕對因素。我們不可能改變這些環境因素,就不要逆天而行。


我們國家的釣魚文化被“入侵”


釣魚就是樂趣,管那麼多幹啥?分什麼釣法?站累了買個釣椅,手累了買個炮臺,出太陽下雨買個雨傘,商品餌,蚯蚓,玉米哪個上魚用哪個,釣不到鯉魚釣鯽魚,沒有鯽魚拉白條,白條沒有玩手機,再不濟收拾東西回家,哪有時間考慮什麼臺釣傳統釣。


我們國家的釣魚文化被“入侵”


釣魚營造的是一份快樂,是一項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戶外活動,這是絕大多數釣魚人的共識。沐浴風雨,領略自然,天人合一,樂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