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棄的勇氣》:我們的麻煩,源於身邊過剩的物品

《捨棄的勇氣》:我們的麻煩,源於身邊過剩的物品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家裡面的某種物品囤積得比較多,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就會很浪費。有一種想三下五除二趕緊把它用完的想法。

比如當家裡面一次性買了好幾支牙膏,這支牙膏只要擠不出來,我就馬上扔掉,換一支新的。如果家裡面沒有新牙膏,要現去買的時候,我就會用杯子使勁的碾壓一下讓剩餘的牙膏擠出來。這樣使勁擠出來的牙膏甚至能用好幾次。

這是什麼道理呢?其實就是越少越珍惜。因為少才能發現它的價值。比如小時候物質缺乏的年代,家裡面的玩具少,一個布娃娃可以當寶貝一樣珍惜。現在的孩子玩具太多,孩子就會喜新厭舊,不會珍惜。

所以如果家裡面的東西遠遠超出了正常的需求,成為過剩的庫存,我們就通常會變得漫不經心,不當回事。

一旦東西變少了,給我們浪費會很心疼的感覺,我們就會把它的地位抬得很高,就會讓它成為稀少貴重的生活必需品。這也就是物品的數量導致它的地位忽上忽下。而它的地位也決定了我們想不想去收拾整理。

不想收拾分為不想整理的物品和不想整理的情緒。哪些東西是不想整理的物品呢?一是已經不需要的東西,二是已經不合適的東西,三是用起來已經不舒服的東西。用山下英子的話說,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物品加起來乘以數量等於麻煩。

而導致我們不想整理的情緒其實就是因為覺得這些東西是麻煩而不願收拾。人都是怕麻煩的。所以任何事、任何物、任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旦過剩就會變成一種麻煩。

比如我有一段時間在三個美容院辦了美容卡,十多種項目。而我每個星期只有一天的時間可以去做美容,導致我每次都要在三個美容院裡面選擇。而每個星期都要接受三個美容院的輪番電話邀約。

這就是美容項目過剩,結果就變成了我的一個麻煩。每次要安排好週期和項目,每次要跟不同的美容院的人定時間,跟好幾個美容師交流。

直到後來我放棄了一家項目最少的美容院,情況才稍微好轉。所以山下英子說越覺得麻煩的東西要去消除捨棄,你的怕麻煩的情緒也會逐漸被消除。先從捨棄第1件物品,一個小小的行動開始,這比什麼都能改變你的情緒。

那段時間我一想到週末要去哪家美容院美容,真的就很心煩,完全沒有開心享受的感覺。你被大量的過多的過剩的物品所包圍,你就會讓你所有的情緒都感覺麻煩。

為了去除身邊的麻煩,我們就要有捨棄的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