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有兩首諺語,揭示了當時的朝政,引出脫脫的悲劇人生

元朝末年,有兩首諺語,揭示了當時的朝政,引出脫脫的悲劇人生。

第一首:“丞相造假鈔,舍人做強盜。賈魯要開河,攪得天下鬧。

這個丞相指的就是脫脫。

元朝末年,有兩首諺語,揭示了當時的朝政,引出脫脫的悲劇人生

一、脫脫前半生的文武功績

脫脫,字大用,是馬札兒臺之子,自幼異於其他兒童。馬紮兒臺最初官職不大,曾租了個小院子居住。院中有棵桃樹,桃子成熟了,脫脫摘下桃子收好。馬紮兒臺回來後,問,桃子都哪裡去了?脫脫說:“租此屋時,沒提桃樹的事,現在桃子熟了,應當把桃子還給屋主。”馬紮兒臺很高興,認為此子大有前途。

脫脫膂力過人,能挽弓一石。十五歲時,成為皇太子禁衛。元文宗很是欣賞脫脫,曾說:“此子後必可大用。”授成制提舉司達魯花赤,後為府正司丞、忠翊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元順帝元統二年,升為同知宣政院事、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

到了元順帝至元元年,左丞相唐其勢、答裡等人謀反,脫脫帥精銳平亂。由此拜御史中丞、虎符親軍都指揮使、提調左阿速衛,又進御史大夫、授金紫光祿大夫、兼紹熙宣撫使。可謂官運亨通。

此時,危機出現了。唐其勢死後,右丞相伯顏開始專權,任用奸邪,擅自封授官爵,濫殺無辜,諸衛精兵、府庫錢帛仕由他使用。元順帝對此十分不滿,但又無對策。伯顏是脫脫的伯父,脫脫深深擔心伯顏的行為會連累家族。便與父親商量,父親雖然認同,但猶豫不決。脫脫轉去請教自己的老師吳直方,吳直方建議他大義滅親,忠於國家。於是脫脫結交了元順帝的心腹世傑班、阿魯,三人常在一起商議如何除去伯顏。

終於在至元六年二月,機會來了。伯顏請元順帝一起去柳林狩獵,脫脫教順帝裝病不去。伯顏便請太子一同去了。脫脫等人乘機奪取了城中兵權,封鎖城門,並請順帝下詔,列數伯顏罪狀,發往柳林,貶伯顏為河南行省左丞相。伯顏派人來問,脫脫在城樓上宣言,有聖旨,只罷黜伯顏一人,其餘從官無罪。伯顏的隨從全散。伯顏又乞面見順帝請辭,不許。伯顏無奈南下,後又下詔貶伯顏往恩州陽春縣安置,病死於途中。

脫脫立此大功,元順帝以其父馬紮兒臺為中書右丞相,授脫脫知樞密院事、虎符、忠翊衛親軍都指揮使等等等等。

當年年底,馬紮兒臺因病,辭去右丞相。同時,改年號至元為至正元年,命脫脫為中書右丞相,錄軍國重事。緊接著一件事,讓他的威望更近一步。

元順帝至正三年三月(1343年),下詔修遼、金、宋三史,這是元順帝即位後的第12年。權力穩定了,但是大元的國運已經衰敗了,憂患重重。此時修史,可能也是想彰顯文治,以振國運。任命右丞相脫脫“領三史事”,兼都總裁。

我曾寫文講過,修此三史前,面臨一個問題,元朝自認是三皇五帝以來,傳承有緒的正統王朝,那麼這個正統是從遼、金這條線承接下來的?還是從宋這條線承接下來的?換句話說,大元要先承認遼、金、宋誰是上一個正統?這個問題在元代前期、中期一直沒有定論,也就擱置了。可是現在要修三史,不定下正統,這三史如何編?

脫脫很智慧,他的做法是迴避,不予理睬。三個史各修各的,以其各自皇帝年號為主線,不設統一的主幹。很快,第二年三月,《遼史》修成,同年,脫脫因身體原因辭去右丞相之職。朝廷以阿魯圖為右丞相,與左丞相別兒怯不花共“領史事”,脫脫仍然是都總裁。同年十一月,《金史》修成,至正五年十月,《宋史》修成。

因修三史,封脫脫為鄭王,食邑安豐。脫脫都辭去不受。而因修三史,又引發了關於正統的討論。當時的名士楊維楨看到三史迴避了遼、金、宋正統問題,以為不妥,於是給朝廷上疏一篇《三史正統辨》。核心意思是,上一個正統應是宋,元承宋為正統。有人評論此文,一掃天下紛紜之論,必可響譽後世。對楊維楨的論說,元朝宮廷是認可的。正統之爭總算有了結論。

到了至正九年,脫脫又復為中書右丞相,賜上尊、名馬、襲衣、玉帶。此時,脫脫達到了人生巔峰。

二、脫脫的下坡路

脫脫在以後的執政中,出現了兩次較大的失誤,民怨大起,最終引發了紅巾軍起義。

一是吏部尚書偰哲篤等人建言進行幣制改革,新造至正交鈔,脫脫認為可行。而中書左丞呂思誠極力反對,直言這種改革會造成大量假鈔流行,脫脫不悅。呂思誠因反對時神色激動,被言官彈劾狂妄,而貶官。新的交鈔發行後,官僚貴族之家果真弄出大量假鈔斂財,坑害百姓。因此才有前面諺語中所說的“丞相造假鈔,舍人做強盜”。

元朝末年,有兩首諺語,揭示了當時的朝政,引出脫脫的悲劇人生

第二件事,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黃河暴溢,白茅堤、金堤都決口了,淹了二十幾個縣。朝廷命大臣們訪求治河方略。結果拖拖拉拉五年,也沒有什麼方案。到了至正九年,脫脫又復為中書右丞相,決心解決此事。漕運使賈魯善治水,給脫脫進獻兩策,一是修築北堤,省功省錢;二是疏塞河道,費功費錢甚大。脫脫想徹底解決水患,一勞永逸,於是選用了第二策。

元朝末年,有兩首諺語,揭示了當時的朝政,引出脫脫的悲劇人生

至正十一年四月,命魯以工部尚書為總治河防使,徵發民工近二十萬,歷時八個月,功成。

元順帝賜脫脫世襲“荷罕”之號,特命翰林學士歐陽玄製《河平碑文》,以示表彰。

原本是件利民的好事,可是,給民工的錢,被各級官員層層貪汙,民工們怨聲載道。韓山童等人藉此時機,鑿刻石人,只開一眼,在其背上刻字:“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事先埋在黃陵岡河道中,等被挖出來,韓山童自稱宋徽宗九世孫,揭竿而起,號紅巾軍。因此才有前面諺語中所說的“賈魯要開河,攪得天下鬧”。不由得想到像王莽時的赤眉軍,漢末的黃巾軍,宋代白蓮教,法國黃馬甲,鬧革命總得帶點顏色。

元朝末年,有兩首諺語,揭示了當時的朝政,引出脫脫的悲劇人生

有人評論說元末天下之亂,由賈魯治河所起。其實不然,元朝雖然借用了中原的制度和文化,但同時又建立等級制度,把人分四等,一等是蒙人,二等是色目人(除去蒙人、漢人、南人的少數民族),三等是漢人(原金朝治下的漢人、女真、契丹等人以及南宋滅亡前歸附的四川、雲南的漢人),四等是南人(原南宋治下的人民,以漢人為主)。

蒙人、色目人有特權,漢人、南人受奴役。這種落後的制度與中國傳統文化背道而馳,根本不符合發展。造成上層貪汙腐化,綱紀廢弛;使得下層民心盡失。積年累月,非一朝一夕之故。

三、脫脫的悲慘結局

元末的另一首諺語:“蛤蟆水上浮,雪雪見日消。定住不開口,汪家奴只一朝。

蛤蟆是指元順帝時的奸臣哈麻;雪雪是哈麻的弟弟;定住是左丞相,對朝政不發表意見,保持緘默;汪終奴是右丞相,每日只管酣飲而醉。哈麻兄弟構害脫脫,二位丞相不作為,脫脫死後,反叛之勢全面暴發,元順帝這才明白哈麻是奸臣,將哈麻兄弟仗斃。這首諺語是哈麻兄弟死後,有人寫好,帖到宮門口的。

韓山童紅巾軍起義,引發了各地響應。至正十二年,紅巾軍芝麻李佔據徐州,脫脫親自帥兵討伐,大破之。至正十四年,張士誠佔據高郵,脫脫總制諸省軍隊,討伐之。連戰皆捷,此時哈麻在朝中構陷脫脫生效了。

哈麻、雪雪兄弟深得元順帝眷寵,二人經常陪順帝嬉戲玩樂,哈麻還偷偷引進西域僧人,教順帝習房中之術,廣採婦女。

脫脫剛升為右丞相時,哈麻兄弟常去攀附他。後來有幾年脫脫辭去了右丞相,有人就在順帝面前進脫脫的讒言,哈麻還曾為脫脫開脫解釋一番,所以脫脫對他也是挺感激的。後來脫脫的親信汝中柏與哈麻鬧矛盾,脫脫聽信了汝中柏,給哈麻降了職。哈麻從此深恨脫脫。脫脫征討張士誠時,哈麻乘機又升職了。汝中柏知道哈麻是後患,與脫脫的弟弟也先帖木兒商議要除去哈麻,可是也先帖木兒不幹。哈麻知道後,恐不自保,於是向皇后進讒言,說皇太子雖然已經確立了,但一直沒進行冊寶及郊廟之禮,這都是脫脫兄弟的注意。皇后深信不疑。在哈麻授意下,言官彈劾也先帖木兒的罪行,並指責脫脫平叛太過耗費錢財。哈麻也在順帝面前煽風點火,說什麼叛亂都是脫脫壓迫所致,懲治了脫脫,叛亂自然就平息了。

於是順帝下詔,讓雪雪等人奉詔書去前線節制軍權,查辦脫脫。脫脫的參議勸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可奉詔。”脫脫說:天子詔我,而我不從,是與天子抗也。君臣之義何在。”乃接旨。

至正十五年三月,脫脫被流放於雲南大理;其弟也先帖木兒流放四川碉門;長子哈剌章,肅州安置;次子三寶奴,蘭州安置;家產沒收。哈麻仍不甘心,害怕脫脫將來東山再起,於是矯詔毒死了脫脫。時年42歲。

元朝最後的支柱,就這麼被奸人害死了。《元史》評論說:“脫脫儀狀雄偉,而器宏識遠。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極人臣而不驕;輕貨財,遠聲色,好賢禮士,皆出於天性。”元朝一百年,出這麼一位名臣,也不容易。脫脫的老師吳直方曾說過,脫脫不願讀死書,願以古之先賢為榜樣。從中可以看出脫脫深受中原文化的薰染和教育。

至正二十二年,朝廷為脫脫雪冤平反。有朝臣說,倘若脫脫不死,安能天下有今日之亂哉?這種把社稷安危寄託於一人的想法很可悲。元朝滅亡的命運取決於它的制度和文化,不能真正融入先進的制度和文化中,只是表層的效仿,註定敗亡。脫脫個人的優秀,改變不了大局,做再多的努力也只是苟延殘喘。他生在那個時代,那個朝廷,是他的不幸,很無奈,很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