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世界很大,眼睛很小。我们有看不尽的风景,自然有看不到的风光。灵感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又可能是视觉死角的缘故吧,有时我们自己就是发觉不到...”

对于“灵感”一词,谁都不陌生,但面对“灵感”本体,我们又不甚熟悉,它可遇不可求,却又构成了创作的原始初衷,甚至包裹着整个项目的前行动力。

灵感,不会平白无故的发生于周遭。我们惶恐自己的作品因此一筹莫展,也在焦虑平淡的生活无法再为我们平添创意的鲜活。

因此,康石石会尝试性地为大家从视觉死角之外“展现世界”,每周通过“一部电影,一本书,一件作品,一起国内事件,一起国外事件”,将至少令我催化过灵感的源头,分享至每一位艺术留学生的面前。

本周,第二期将继续给大家分享足以触发作品集创作的鲜活灵感.....


01 一部电影:《海鸥食堂》

一味清冷自由,一味温暖乡愁。

本周,我们首先来看电影《海鸥食堂》: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日本文化里的精致“心意感”,细腻敏感的人似乎都无法抗拒。这部电影讲述了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某个街角,日本女子幸惠开了一间食堂,之后因缘际会遇到了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光听剧情不免让人想到异国他乡的《深夜食堂》,但实际上,这部电影比《深夜食堂》拍摄早好几年。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电影的重点其实并非只是食物,时光缓慢流逝,角色们来来去去。电影本身很平淡,却也在慢条斯理地阐述着孤独、痛苦、甚至是自由,虽说在北欧拍摄,却周身散发着浓浓的日式情怀。日本文人在讲述孤独、疏离时的细腻和深层,都是冰一样的镜头感,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日本电影这种细腻又深沉的叙述方式,其实同学们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集当中。

02 一部书籍:《思考建筑》


《思考建筑》这本小书像是建筑师的思考笔记,行文中能感受到卒姆托温柔的赤子之心。他关注现实,关注对生活的体验,关注建造的事实,关注建筑的细节。卒姆托不仅是沉迷创造的建筑师,更是热忱的生活家。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卒姆托从小受到了木匠父亲的熏陶,使得他在建筑中总有着独特恰当的细部处理和对材料近乎偏执的追求。在所有的建筑绘画中,他最爱的是施工图,因为它们是最接近未来落成的建筑的。这所有的一切都反映出:他依赖于物质本身的表现力,而拒绝所有的附加物。

同时,卒姆托格外尊重个人的感官体验,那些曾经历的故事,和被艺术或文学撞击的心绪,他都积攒在心中,留作设计的灵感。面对场所,卒姆托不仅仅根据社会文化的标准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对一个场所情感的“印象”和“记忆”。

因此,他不是一个功能主义者,因为他不仅仅呈现功能。他也不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他对那些脱离了内容的形式毫无兴趣。他的建筑没有“定式”,而总是随着场所变化,也绝对不会出现一种固定形态的“复制粘贴”。

“如果一件建筑作品只表达当代趋势和世故洞见,而不去引发其场所环境中的感应,那么这件作品就并非扎根于它的基址,而我也察觉不到它所矗立的土地的特有引力。”这句摘自书中的话,最能直接体现卒姆托的态度了。同时,也可以做为学建筑同学的信条。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03 一件作品:纪念吴冠中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


吴冠中是当代融合中西的艺术大家,他以卓越的创造力推动了中国画的当代转型,成为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峰。本次展览以馆藏吴冠中油画中国画为主,展示这位艺术大家丰富而独特的艺术面貌。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吴冠中的作品中,有孩童一般的纯粹与执着,更有匠人一样的踏实和耐心。不止是画作,从每一张草图速写,每一封信中,都能感受到他的认真。在无可避免追求功利的大环境下,老先生的画作能将人心中注入一种温柔又执着,旧时文人那种坚定的力量。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同学们在准备作品集时,往往研究国外大师的作品多,其实像吴冠中这样中国大家的作品精髓,运用到同学们的作品中,能够形成和国外同学不一样的特色。除了看展览,研究大师的作品外,如果能进一步去了解大师的生平,读懂每一个作品后面的人生积淀,相信同学们的艺术创作也能更上一个台阶。

04 一件国内事件:麦当劳把“黑金汉堡盒”放在上海

麦当劳又推出了新品:以苏格兰安格斯牛肉为肉饼原料的“安格斯黑金系列汉堡”。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为了这次新品发布,麦当劳联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Lab),在上海推出了名为“安格斯狂想曲”的沉浸式艺术展,把看客们领进巨型黑金汉堡盒,带来一场激发视、听、嗅、触多重感官的味觉“盛宴”。

黑金盒子的内部如同万花筒般镜面流转,整套展览流程讲述了食材在跨越时空旅程中的经历与惊艳雕琢。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学习景观建筑的同学,可以感受到的一点则是对urban public space的激活——城市空间利用觉醒了一直以来国内的城市公共空间都缺乏活力,循规蹈矩。这空降的盒子可以被视作城市开放空间被弹性利用,与市民活泼互动的一个开始,越来越civil不是梦。


05 一件国外事件:斯里兰卡爆炸案

2019年4月21日,复活节当天早上,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的圣安东尼教堂突然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之后科伦坡以北尼甘布市的圣塞巴斯蒂安教堂,及东部省拜蒂克洛市的一座教堂也发生了爆炸。不只教堂,香格里拉酒店、肉桂大酒店和金斯伯里酒店,也遭遇了炸弹袭击。连续的爆炸案已造成了至少290人死亡

然而,《孤独星球》评出的2019年旅游必去的十个国家中,斯里兰卡却位列第一。

但是少有人知,直到9年前这个国家才从持续了26年之久的内战阴影中走出,而它独立也才70年的时间。这个公元前三世纪便有佛教文化的岛屿,近现代可谓是一部殖民与内战血泪史。

葡萄牙人将这座斯里兰卡最大的城市拼写成“Colombo”以纪念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哥伦布。而如今的科伦坡正如这个国家缩影,每一位差旅至此的人都像是发现新大陆一般,感叹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早已不见战争留下的踪迹,一片安宁和谐之感。无论是行走在科伦坡的街巷或是乡村小路,遇到的路人都会向你微笑,每个人脸上都能找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灵感周报VOL.2:美食、建筑与爆炸

景观设计师@Erin拍摄于斯里兰卡

充满恶意的爆炸案可能会是这座城市永远难以抹平的伤痛,从景观专业的角度,可以想到一些纪念性景观——事件和经历的人们,不能被轻率地忘记,而是应该被祝福和纪念。纪念性景观就是承载着这个使命的空间议题操作,它注定是

观念的文化的政治的。也是“公共空间”中,记叙的城市和人类学历史。建筑和景观的同学们,可以有更多的反思。

以上作品集创作灵感,同学们可以发散思维运用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更多作品集创作灵感推荐,我们下周日同一时间再会。

更多艺术留学&作品集创作建议,可通过公众号:kang-shishi,与康石石取得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