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縣委群工部“四劑藥方”根治懶政怠政

李克強總理曾強調指出,“要大力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庸懶散的機關病。”“如果勤政做不到,拿著俸祿不幹事,也可以說是一種腐敗現象。”

黨的十九大召開以來,針對信訪幹部能力不夠“不能為”、動力不足“不想為”、擔當不力“不敢為”、方法不多“不善為”的問題,納雍縣委群工部開出業務培訓、作風約談、機制容錯、交流學習“四劑藥方”,著力根治“懶政怠政”。

業務培訓解決“不能為”。將信訪業務培訓作為推進信訪工作系統化、規範化、智能化的前提基礎,著力加快信訪幹部業務知識培訓力度,邀請市信訪局業務精英開展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培訓1次、舉辦網上信訪業務知識培訓3次、開展信訪法規知識培訓6次、組建信訪幹部代表赴湖北孝感取業務真經1次,有效提升了信訪幹部的業務素質和能力。同時,注重選賢任能中信訪幹部各方面素質和行政能力的綜合考量,及時調整無法履行職責、能力達不到標準的信訪幹部,倒逼信訪幹部見賢思齊,提升行政能力、綜合素質和道德素養,真正拿得起、揮得動業務金箍棒。

作風約談剜除“不想為”。心病還得心藥醫,信訪幹部“不想為”大多是理想信念出了問題。為此,納雍縣委群工部推行辣味十足的作風約談常態機制,每月圍繞矛盾糾紛信訪事項辦理中存在的問題,對工作落實不力的信訪幹部開展作風約談,制定問題整改清單,跟蹤問效整改情況,強化理想信念教育,補足幹部精神之“鈣”。同時完善績效管理制度,科學舞動考評考核指揮棒,真正做到“內塑動力,外施壓力”,讓想幹事的幹部有甜頭、有奔頭。每次作風約談過後,被“約談”幹部無形之中自然產生壓力傳導,針對約談現場提出的問題,及時轉變思想認識、立行立改。

機制容錯消祛“不敢為”。針對一些信訪幹部因為怕出錯、怕失敗而束手束腳的現狀,納雍縣委群工部從改變信訪幹部傳統工作觀念入手,謀劃制定容錯糾錯機制,鼓勵大膽探索者,寬容改革失誤者,鞭策改革滯後者,為真正的改革創新者搭建放開手腳、大膽創新的平臺。同時,把提升信訪幹部擔當意識作為重要課題深入研究,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激勵信訪幹部牢牢樹立維護人民合理利益的政績觀,發揚“釘釘子”精神,增強幹事創業、改革創新的信心和勇氣,從根本上消祛“不敢為”顧慮。

交流學習治療“不善為”。“不善為”主要表現在信訪幹部處理群眾問題時習慣沿用老思路老套路工作。為此,納雍縣委群工部主打“創新針”,力注“理論液”,一改“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現象。一方面,用新發展眼光和新發展理念對待信訪工作,多次組織信訪幹部到兄弟縣市學習縣域信訪管理新模式,合理借鑑矛盾糾紛信訪事項化解經驗,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預見性,贏得工作主動權;另一方面,強化理論指導的科學性,每週定期不定期組織信訪幹部重新“回爐”黨長期以來積累的執政經驗、工作方法和政治規矩,學習領會《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提高做好新時代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著力治療好“不善為”問題。

(納雍縣委群工部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