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上斜臥推時,爲什麼肩膀會有感覺?

胖虎的爺爺的爺爺66


我是Johnny,今天和小夥伴分析臥推的問題:做上斜臥推時,為什麼肩膀會更有感覺?應該怎麼調整?

胸大肌的主要功能是肩關節做水平面的水平內收。

人體每一塊肌肉都有它的主要功能。骨骼肌的作用是,通過骨骼肌的收縮,使骨骼讓關節做運動。每一塊肌肉都有它的一個功能,都可以通過它的收縮,使某一個關節做運動。那麼胸大肌的主要功能是肩關節做水平內收,但三角肌前部的主要功能也是肩關節做水平內收,還有一個是前平舉做肩屈,三角肌前部主要是這兩個功能。

所以,所有練胸部的動作,不管是飛鳥還是臥推,三角肌的前部就一定會參與。不可能完全把三角肌前部排除在訓練胸肌訓練之外。

臥推有平板臥推和上斜臥推,還有下斜臥推。其實你可以發現臥推的動作,靠背越是接近於垂直面,胸大肌的參與就越是少,比如說坐姿推肩,用啞鈴主要是練三角肌前部而不是胸肌。

上斜啞鈴、槓鈴臥推,或者啞鈴臥推的時候,你臥推的重量會比平板臥推使用的更輕,原因是,主要是胸部的上胸部在發力,而胸部下部的肌肉沒有辦法參與進來,所以你使用的重量就會更輕。參與的肌肉就是多,能夠舉起的重量就越是大。由於胸部的下部肌肉沒有辦法很好地參與到這個動作中,所以上斜臥推的重量會比較輕。

臥推中胸大肌還是主動肌,如果你覺得三角肌前部發力太多,你可以把上斜臥推調整到30度,甚至再更低一點。因為這個靠背如果太直的話,跟地面的角度越大的,胸肌參與纖維的收縮就越少,三角肌前部就會承擔更重要的一個角色。

今天和大家分享到這裡,我是IPTA國際健身教練學院導師:Johnny,喜歡健身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你有更好的建議,也可以留言評論!有幫助的話記得點個贊哦!感謝支持,下次再分享!


就愛玩鐵


首先我們做臥推,無論是槓鈴好還是器械,或者是啞鈴也好,它更多的是一個肩水平內收的運動軌跡。所以說,在這個運動軌跡之上,我們會有不同的肌肉參與進來,我們的主動肌是我的胸大肌,那協同肌是我的三角肌前束,還有肱三頭肌。當然還有我的固定肌群,我們的背部,我們的核心,都是去收縮幫助更好的發力完成臥推這個動作。

那有些小夥伴會問到在做上斜臥推的時候,三角肌前束感覺發力過多。那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去調整?

可以肯定的是,因為三角肌前束和我們胸大肌有一個共同作用,所以說,你讓前束不發力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保證你的前束這塊肌肉不要過緊。過緊他就會有一個很強烈的拉伸感,尤其是在你下放的階段,你放得越低,那你前束的拉伸感就越長,所以說會讓你感覺三角肌前束髮力過多,

那還有就是做上斜臥推的時候,這個凳子的一個角度,不建議大家調太高,通常是30度到45度,不要超過45度。角度越高,三角肌前束髮力就越多。因為角度越高,它就越來越接近推肩這個動作。


那推肩就變成了前束主動參與發力的動作,所以說這個角度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通常建議大家調到30度左右,30到45度之間,這是一個比較舒服的角度。

那還有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臥推姿勢。我們在做臥推的起始階段,一定要收緊我們肩胛,挺胸去完成動作,千萬不要含胸去完成,含胸,你就很容易利用我們的三角肌前束和我們的手臂肌群去完成臥推這個動作,所以說三角肌前束就會代償更多,你就會感覺到三角肌發力。所以說,一定要保證動作完成階段,挺胸的這個狀態。

今天和大家分享到這裡,喜歡健身的朋友可以關注我們,如果幫助到你就點個贊,感謝支持,下次再分享!


洪哥說健身


從臥推的軌跡給你分析一波。


我們可以看到,臥推的軌跡其實不是直上直下的,是一條弧線。

這樣必然會有三角肌前束和肩袖肌群的參與。

如果強行做成直上直下,你的肩峰會處在擠壓狀態。

而上斜臥推的運動軌跡介於平板臥推和坐姿肩上推舉之間,因此肩膀有感覺很正常。


改善方法有兩個:

1.下落時肱骨儘量靠近身體

2.肩胛骨下沉後縮,並在史密斯上做

有個小技巧分享給大家,胸部訓練前做兩組俯臥撐,可以更好的激活使肩胛骨下沉後縮的斜方肌中下部。


而且,在你的訓練夥伴做上斜槓鈴臥推時,你可以把手放在他的上胸部,你會發現其實上胸的收縮感沒有那麼強烈。因為上胸部分的主要功能是讓肩關節屈曲。槓鈴臥推類動作基本只有內收。因此效果不好。

換成啞鈴做上斜臥推吧。

上胸訓練可以看我的另一個問題回答。

如何獲得強壯的上胸部?

喜歡健身,健美,減脂,營養學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的觀點~


健身學術帝


謝邀,這個問題我之前一直都存在,其實這也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因為敢問,誰練胸不帶肩呢?也不光是上斜而已。

但是不得不說,我們一定要改變肩部主導發力的狀態。畢竟我們要讓胸受到刺激。

兩個方法:

  • 收肩胛,凸胸椎

收肩胛骨為什麼被大家常常提及,因為它是所有上肢訓練包括軀幹肌都需要保持穩定的一塊骨頭


如圖,當肩胛收緊的時候,肩部前束自然處於伸展狀態,想參與發力很難。(建議脫掉衣服,讓皮膚在臥推凳上夾死,保持這種感覺)

凸胸椎是為何?首先看看我們的胸椎形態吧。

下圖左為自然狀態,但是當我們去主動讓胸椎前凸的時候,美妙事情發生了。


胸肌被拉長,肩進一步被拉伸,這意味著胸需要極大的力量來完成收縮,在上斜臥推,全程都保持胸椎上凸的感覺,一定會虐爆你的胸。

  • 預先疲勞法

如果上面那個辦法還無法讓你找到感覺(初學者需要1-2次更好的掌握動作模式),或許因為你的肩部比較發達,或許因為你的意念控制比較弱,那麼我們來一招快的——預先疲勞肩部

如果預先榨乾你的肩,當然這可能導致你接下來的胸部訓練無法上大重量,但是比起上大重量但是全部跑到肩部發力要好的多。


2-4組,不上大重量,每組力竭。


讓胸無力可借,同樣會把你的胸肌逼到走投無路。


以上是健身小白PTG的訓練筆記,希望對你有幫助。


PT筋肉系


臥推這個動作是複合多關節參與動作,正常的發力首先都是離著力點最近段發力。相對於胸肌,三角肌更靠近著力點,自然會有感覺。並且,相對於平板臥推,上斜臥推,讓軀幹角度更接近於直立位,直立位的推舉,自然是肩上推舉。所以,上斜臥推更容易讓三角肌有感覺。

個人建議,無論進行哪個部位鍛鍊時,尤其是類似於臥推,硬拉,深蹲,諸如此類的多關節參與的複合動作。意念控制尤其重要。不過,意念控制是為了讓要鍛鍊的目標肌主動用力,而不是控制協同用力的肌肉不發力,不想用力。其實你的注意力也放在相應肌肉了。壓根不要想,就想哪裡該用力。隨著訓練時間積累,動作越來越規範,肌控能力越來越好。肌肉感覺自然就好了。加油。

謝謝


大海1294139


上斜臥推你發力時會用到三角肌、背闊肌,手臂等肌肉的的力量,所以才會導致肩膀有感覺。

單邊肩膀痠痛,說明左右邊肩膀發力不均勻,長期會導致肌肉不協調。

不管你鍛鍊什麼部位,哪個位置痠痛就是主要發力點,因為鍛鍊部位會積聚一定量的乳酸,這是導致痠痛的主要原因。

痛則是姿勢不對或者那個位置有傷。

正確姿勢:收腹,挺胸,挺直背(不要特意挺的特別直),放鬆肩部,

肩胛骨一定要收緊,肩胛骨收緊了,你就會發現肩部根本不能參與太多的動作,這樣就是真正的上胸肌在發力。


誰家杏子哦


做上斜臥推時,為什麼肩膀會有感覺?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身體裡的自我感覺在告訴我們,因為我們在上斜推時,活動頸肩背的肌肉和韌帶骨髓等等,都受到了拉動,由於拉動磨擦受熱,因為身體裡的肌肉血管熱漲冷縮,所以產生了發熱,發熱過長肌肉血管等都發漲了,壓抑了氣血經絡,受到了氣血不足,影響內臟器官,發熱過久,產生了五臟六腑受害,主要心肺功能,更加地造成外部的氣血不足,在上斜推時,會感覺麻木,認為是有點舒服或者減輕疼痛,實際不是好處,是危害了自我感覺,因為自我感覺和自治氣感神經,在一個部位受到傷痛時,再去搞它的部位,會失去和跑掉,因為它非常怕痛,所以要跑掉,也就是確氣血不足的部位,再去搞,是更加堵塞氣血,也就是更加受到腫脹壓抑血管,所以自我感覺馬上會提醒我們,發出來的不適或痠麻漲痛的各種感覺。使我們知道,及時停止。


用戶61893757853


如果我問你平板臥推的主要發力肌是哪裡?你可能會馬上回答我是胸大肌。如果我問你直立推舉的主要發力肌是哪裡?你可能也能馬上說出是三角肌,也就是肩部。那麼介乎於直立推舉與平板臥推之間的上斜臥推呢?同時有胸大肌與三角肌參與不是很正常嗎?上斜的角度越大越接近直立推舉,三角肌必然參與的越多;上斜的角度越小越接近平板臥推,必然胸大肌參與越多。僅此而已!


DABIN魍魎


做上斜臥推時,肩膀有感覺是正常的。

上斜臥推是鍛鍊胸大肌上部分肌肉,靠近鎖骨位置,鍛鍊上胸可以讓胸部整體輪廓更飽滿清晰。


練上斜臥推時,會連帶練到三角肌前束,所以肩就會有感覺。

上斜臥推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一味追求大重量,要用中強度重量才便於控制運動軌跡和體會目標肌肉發力的感覺。

要保持肩胛骨穩定,避免聳肩,儘量減輕肩部的壓力,就不會出現肩部損傷。

上斜臥推時雙肘不必打開太大,準備動作時使肘和身體呈45度角即可,如果打開太大會使肩部韌帶拉長,反覆拉伸容易使關節韌帶受傷。

總之,上斜臥推是非常好的練胸動作,但一定要在正確、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見到你想要的結果。這既是對我們自己的身體負責,也是對健身運動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