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豆產量預估調增,或創近15年新高,但專家尚不看好價格

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5月10日發佈2019年5月份《中國農產品供需形勢分析報告》。估計,2018/19年度我國大豆產量1727萬噸,比上年度增長7.94%。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則預測,國產大豆產量為1680萬噸。

國產大豆產量預估調增,或創近15年新高,但專家尚不看好價格

玉米和大豆是爭地作物。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5月預測認為:2019/20年度,在大豆振興計劃實施的推動下,玉米播種面積將減少,大豆播種面積將增加至9066千公頃,比上年度增長7.93%;大豆產量1727萬噸,比上年度增長7.94%。

國產大豆產量預估調增,或創近15年新高,但專家尚不看好價格

而在消費方面,該預警專家委員會5月分析認為,豬價上漲預期將提高養殖戶的補欄積極性,對豆粕需求有拉動作用,但由於非洲豬瘟疫情對產能影響較大,產能恢復的週期性將抑制豆粕消費,預計大豆壓榨量與上年基本持平。大豆食用消費量達1317萬噸,比上年度增加5.11%;損耗及其他消費量310萬噸,主要是膨化大豆消費增加拉動。受國內大豆增產,消費需求平穩及國際貿易環境影響,預計大豆進口量8490萬噸,基本保持上年水平。

國產大豆產量預估調增,或創近15年新高,但專家尚不看好價格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此前一天發佈的《油脂油料市場供需狀況月報》,預計2019/20年度我國大豆新增供給量為10580萬噸,其中,國產大豆產量為1680萬噸,大豆進口量為8900萬噸。預計年度大豆榨油消費量為9050萬噸,同比增加400萬噸,增幅4.6%,著其中包含國產大豆200萬噸和進口大豆8850萬噸;預計大豆食用及工業消費量為1515萬噸,同比增加15萬噸。年度大豆供需缺口約為81萬噸。

中國是大豆起源地,國內大豆2004年產量峰值時曾達1740萬噸,此後受進口大豆衝擊等多因素影響,國產大豆種植面積逐年減少,近些年雖止落回升,但產量一直未能重回峰值。2017年國產大豆產量1530萬噸,比2016年增加345萬噸。2018年11月,中國大豆產量為1600萬噸,恢復至2006年以來最高水平。而如若新年度國產大豆能達到上述兩機構預測的1680萬噸或1727萬噸,都將創自2004年以來近15年產量新高。

國產大豆產量預估調增,或創近15年新高,但專家尚不看好價格

雖然看好國產大豆增產,但專家們並不看好大豆價格。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預計2019/20年度進口大豆到岸稅後均價每噸3200-3400元,中間值較上年下調100元,主要原因是在全球大豆供給充裕的情況下,國際大豆價格預計保持相對低位運行態勢。2019/20年度國內大豆產量增幅較大,疊加國際大豆市場環境,預計銷區大豆批發均價穩中略降,每噸4125-4325元。

國產大豆產量預估調增,或創近15年新高,但專家尚不看好價格

國產大豆具有非轉基因和食用的優勢,佔據了世界食用大豆50%的市場份額。但由於年消費超1億噸,國內大豆產量一直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國內大豆油和豆粕需求主要依賴進口大豆壓榨來完成。以2017年,國內大豆產量為1530萬噸,進口大豆量9554萬噸,進口大豆份額高達86%。2018年大豆進口量8806萬噸,減幅為7.81%,這是我國大豆進口量自2011年以來首次下降,但進口總量依然超八成。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我國推進大豆振興、逐步恢復產量的同時,原本每年供大於需、庫存高企的玉米市場,則開始出現年度產不足需、需要擴大進口的苗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