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袁大頭試鑄幣賞析

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

名稱: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試鑄幣

規格:重:18.7g/直徑:3.86cm

1912年4月袁世凱出任大總統。北洋政府鑑於當時鑄幣、紙幣十分複雜,流通的中外貨幣在百種以上,規格不一,流通混亂,折算繁瑣,民眾積怨,同時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以解決軍費問題,便決定鑄發國幣。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趁機把他的頭像鑄於幣面,“袁大頭”由此而來. “袁大頭”首次的鑄造時間是民國三年,而且該幣被定為中華民國國幣,因此,它在我國的錢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袁大頭試鑄幣賞析

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錢幣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正面的圖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背面的圖案和一些細節方面還是有所不同的。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後又成為正式大總統。當時,為了鞏固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於是發佈《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

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袁大頭試鑄幣賞析

試鑄幣就是沒有進入市場使用的。其實民國試鑄幣就是當時從國外買過來的機器,因為第一次鑄造,用銀改為銅,用銅水冷卻後機器鑄壓,試鑄幣是當時的完成品樣品。是後續鑄銀幣的對照品,整個國家這種版別才幾枚到十幾枚而以。機制幣的製作生產,從祖模設計、工具模翻制,從銅料熔鍊,到壓軋銅板、製作銅餅、晃洗、退火、滾邊、印花等,前後涉及到的工藝流程有十幾個環節,需要不同技術工種緊密配合,可以說機制幣的生產過程,就是一件藝術品的繪製過程。

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袁大頭試鑄幣賞析

此次徵集到的這枚(中華民國三年袁大頭試鑄幣)重:18.7g/直徑:3.86cm,該銅幣鑄造成型於百年之前,幾經歷代的傳承和滄桑,更顯其自然大方和質熟古樸的舊幣品相,磨損處的光滑表面,在陽光下依然習習生輝。這枚試鑄幣的圖案設計的正面圖案,中間為袁世凱戎裝左側面像,上方為“中華民國三年”背面圖案是兩株交叉的稻穗,中央為“壹圓”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該幣的外環是直齒邊。袁大頭普通幣正面寓意“民主、共和、憲政及君主立憲“之思想希冀。背面的嘉禾之圖案寓意國家重視農桑、以民生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諧音,寓意家和萬事興之意。“袁大頭”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