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大清銅幣

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

名稱:大清銅幣(甯)

規格:重7.1g/直徑:2.85cm

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學名清代機制銅圓,鑄造始於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止於1911年(宣統三年)。鑄造流通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圓。十七二十局先後鑄造的當十銅圓,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僅以明顯區別劃分,其版式亦有數百種之多。大清銅幣"當十銅圓共有二十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鑄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鑄銅圓,皆在其正面中央鐫刻陰文或陽文省名簡稱。升值空間:現在對大清銅幣爭議很多,尤其是對價格,真假,當時的發行量不管是在拍賣行還是在古玩交易市場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說法。嚴格來說錢幣市場的崛起還不到10年的時間,它沒有字畫那麼悠久的歷史,也沒有瓷器那麼複雜的工藝,它是以箇中國曆史上的一種貨幣,不管是最早的貝幣還是現在的人民幣,都是作為一個朝代大家認可可以用來交換的一種產物。隨著現在收藏的興起,錢幣也成為現在收藏的一個主流,中國從古到今錢幣的種類不下於千種,價格到高到幾百萬,低的幾十元,一枚錢幣的價格高低有這幾個方面組成,一·藏品肯定是(美麗·漂亮·有藝術性)的。二·藏品在市場肯定是(稀缺)的。三·有一定的(歷史·故事·和背景)。四·符合當代人的(收藏水平)。這就是為什麼清代的末年的錢幣現在的價格如此的高。

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大清銅幣

大清銅幣版式繁多,尤以當十者為最。在中國,收藏家極其喜歡這枚錢幣,因為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在民間傳說,“大清銅幣”背面的龍,能增加一個人的氣運,使其時刻在龍氣的保護下,趨吉避凶。且多位清帝在位時發行過銅幣來作為流通貨幣,銅幣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更是有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近幾年“大清銅幣”一度成為收藏界追捧的寵兒,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動輒上百萬的天價。據瞭解,香餑餑的“大清銅幣”收藏價值極高,但是“大清銅幣”存世量極為稀少

2019年臺灣中正春拍精品推薦:大清銅幣

錢面中央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甯”,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上方二邊丙午二字,邊緣中間“戶部”二漢字,下面當制錢十文,重量7.1g,直徑2.85cm,錢幣背面蟠龍圖雕刻精緻美觀,上書光緒年造,品相完好,製作精美,版面設計優雅美觀,十分難得,雖說錢幣上留有歲月侵蝕的痕跡,但大清銅幣一向是錢幣市場上不可多得的品種,仍值得各位藏友入手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