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滸中,宋江為什麼不帶領兄弟們把朝廷那四個奸臣殺掉再投降呢?

李東陽607


宋江當初因為人命官司被逼上梁山,也是不情願的。本來在鄆城雖然官不大,但是自己好歹在本地也有好名聲,也有固定的收入,這也是一種滿足。再加上他的父親宋太公也不願意讓他兒子做一個草寇,希望他兒子能為朝廷效力,故從小就對宋江灌輸忠君愛國的思想。

上了梁山後,宋江一心想詔安。費勁氣力詔安後,宋江也就明正燕順成了朝廷的人了。可是他為什麼不殺四大奸臣,主要是一下幾個原因。

一:當初宋江在梁山發誓只殺貪官不反朝廷替天行道,也打敗了很多從朝廷的圍剿,殺了很多官軍,這一點已經在宋徽宗心裡留下不好的印象。梁山殺人太多,對自己詔安是一種不利的因素。再加上朝廷的四大奸臣本就是重臣,假如殺了他們全部或者是殺掉其中的幾位,都會震驚朝野,宋徽宗對梁山定位會更低,不管是誰說的再好,宋徽宗都不願意去找安。

二:當時大敗高太尉之時,高俅已經被抓上了山。按理說殺了他簡直比碾死一隻螞蟻一樣容易。可宋江卻反其道而行,對高俅有酒有肉,伺候他。雖然宋江知道高俅不會幫助他詔安,但是宋江還是在他身上寄存了一點希望,同時宋江也知道,以後假如詔安成功,自己就和高俅是一個君主下的人了,自然今天的行為會好很多。如果殺了高俅,按照高俅朝廷中的勢力,宋江以後在朝廷中不好混啊。

第三:那就是這四大惡賊表面是貪汙受賄樣樣壞事都幹,假如沒有皇帝的信賴他們敢嗎?殺了他們就相當於和大宋朝作對。這個道理宋江肯定明白。


日暮惜楊


在水滸中,宋江為什麼不帶領兄弟們把朝壬人那四個奸臣殺掉再投降呢?在整部《水滸傳》中,梁山108位好漢中絕大多數都是逼上粱山的,特別林沖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而起因竟然是太尉高俅的乾兒子看上了林沖的娘子,數次調戲不成,高太尉設計陷害林沖,刺配滄州,在野豬林險被差役董超,薛霸所害,多虧魯智深及時出手,救了性命。並一路護送到滄州,才免遭所害。反觀林沖,雖然有一身絕世武藝,但逆來順受,雖然身遭陷害,毫不反抗,原因何在?就是因為他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是體制內的公務員,待遇較高,生活很優厚,目前的生活就是他所追求的,最後,大軍草料場被燒,萬般無賴,不得己才上了梁山。宋江是縣裡的押司,官職不大,同樣也是公務員,而他的理想就是當更大的官,好青史留名。上梁山也是迫不得已,他的口號就是反貪官,不反皇帝。因此當高俅戰敗被抓上梁山時,宋江不但沒有殺害之心,連林沖要動手也被喝止,而且還百般討好,還好酒好菜招待。所以說,宋江不可能也不願意殺了四個奸臣再接受招安的。宋江的所作所為不但坑了自己,也連累了梁山眾多兄弟,實在是可悲可嘆!


苗克華


也就是說梁山這些號稱替天行道的好漢真的碰上了大貪官,所遵循的還是潛規則,大筆銀子送上行賄。有朋友說,宋江放高俅是策略,先拿到招安進入體制內再跟高俅等貪官鬥。無齋主人不以為然,在體制外還要行賄,進入體制內難道還能違反潛規則不成?毒樹接不出好果子,宋江是沒有這麼個機會,有了這樣的機會同蔡京、高俅沆瀣一氣的可能性更大。

然後宋江又提招安一事,高俅建議梁山派個人跟他一起回東京。宋江同吳用商量派蕭讓去,吳用建議樂和也去。高俅為表示誠意留下了聞達當人質。第二天,“至第四日,宋江與吳用帶二十餘騎,送高太尉並眾節度使下山,過金沙灘二十里外餞別。拜辭了高太尉,自回山寨,專等招安消息。”

從上面水滸的描寫來看,宋江作出釋放高俅的決策,是得到吳用贊同的,吳用本人也對高俅相助招安一事寄予相當的希望。否則吳用就應該勸說宋江同高俅的仇恨是無法化解的,更何況這麼多兄弟同高俅有血海深仇,高俅是著名的大奸臣和貪官,於公於私都應該殺了他。但吳用並沒有這麼建議,反而同意釋放高俅,並同宋江一起親自送高俅下山,一直送了20多里,反而梁山組織名義上的二當家盧俊義卻沒有去送。無齋主人私下揣測,莫非這位吳軍師還想給高部長留下個好印象不成。

然而,事與願違,高部長一旦脫離梁山虎口,就把招安一事忘得乾乾淨淨,反而把蕭讓,樂和軟禁在府中。這時候吳軍師開始馬後炮了:

“我觀此人,生的蜂目蛇形,是個轉面忘恩之人。他折了許多軍馬,廢了朝廷許多錢糧,回到京師,必然推病不出,朦朧奏過天子,權將軍士歇息,蕭讓、樂和軟監在府裡。若要等招安,空勞神力!”

看到這裡無齋主人不禁啞然失笑。既然如此,早幹嘛去了?跟宋江一起陪著高俅喝酒迎逢的時候怎麼不說這話;宋江要派蕭讓隨高俅去東京的時候,怎麼不說這話;陪宋江送高俅下山的時候怎麼不說這話。現在發現招安不成,再說這話,又有何用?然後吳用又獻一策,再派兩人到東京去走門路。於是燕青建議走李師師門路。無齋主人心想既然還是要走李師師的門路,放了高俅豈非十分愚昧,梁山扣了高俅這個人質,豈非同政府談判更有利?哪怕就是殺了高俅也比現在這個局面好。作為梁山的軍師,吳用竟然看不到這一點,梁山後來的下場就是可想而知的。

終於一陣折騰後,燕青通過李師師見到了宋徽宗,打通了天地線。宋徽宗下令招安,這次派了梁山比較喜歡的宿部長來招安。但是仔細看看招安詔書:

“曰:朕自即位以來,用仁義以治天下,公賞罰以定干戈,求賢未嘗少怠,愛民如恐不及,遐邇赤子,鹹知朕心。切念宋江、盧俊義等,素懷忠義,不施暴虐,歸順之心已久,報效之志凜然。雖犯罪惡,各有所由,察其衷情,深可憐憫。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齎捧詔書,親到梁山水泊,將宋江等大小人員所犯罪惡,盡行赦免。給降金牌三十六面、紅錦三十六匹,賜與宋江等上頭領;銀牌七十二面、綠錦七十二匹,賜與宋江部下頭目。赦書到日,莫負朕心,早早歸順,必當重用。故茲詔敕,想宜悉知。”

口氣上的確比第一次招安好聽得很多,但實質上同第一次招安相比,條件上沒有任何大區別。除去那些漂亮話,政府實質上的承諾,不過是赦免宋江一干人的罪行,天罡星賞每人金牌一面,紅錦一匹,地煞星每人銀牌一面,綠錦一匹,然後就是空頭支票一張,還加了條件“早早歸順”。這麼個招安條件,不知道宋江是不是腦子發昏了,竟然接受了。而身為軍師的吳用也不勸諫,既然這個條件都能接受,那麼第一次招安為啥不接受。要知道此時梁山兩贏童貫,三敗高俅,顯示了實力。完全可以好好討價還價。當年張作霖幾個馬賊受招安還弄了個師長噹噹,梁山當時10萬之眾,這麼大的勢力,竟然一張日後重用的空頭支票就給打發了。吳用這個軍師真不知道是怎麼當的。


若愚若呆


宋江上梁山也是被逼無奈,以前也是宋朝的押司,也是個小公務員,他上了梁山後,總想重新回到體制,再過他朝九晚五的生活。

在逮著高俅後,林沖要報仇,他堅決阻止,還好酒好菜招待高俅,還借他結交皇上,完成招安。

四大奸臣雖然可恨,宋江一心想被招安,巴結他們還來不及,怎麼可能殺他們呢?他的骨子裡就是奴性,就愛卑躬屈膝,你怎麼讓他挺直腰桿做人?

梁山眾弟兄的悲慘命運,也是他這種軟骨頭性格釀成的,寧可有虎一樣的對手,也不要有狗一樣的隊友!


風輕雲淡75281


宋江從被逼上梁山的那天起,他的骨子裡想的就是怎麼招安,按照宋江的思維,他覺得在梁山做賊寇沒有什麼出路,只有接受朝廷的招安,帶領兄弟們去為朝廷建功立業才是唯一的正確的道路!

本來宋江就是大宋朝的公職人員,被逼無奈,才投奔梁山。他雖然只是一個縣裡小小的押司,但那可是吃皇糧的鐵飯碗啊。他享受到這種對他來說比較優厚的待遇,再讓他丟掉,他心理還是比較留戀的。

宋江到了梁山,晁蓋攻打曾頭市中箭死亡以後,他就迫不及待的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他在為誰“忠”?他肯定不是為了梁山的弟兄們忠吧?他的忠只能是為了大宋朝廷盡忠。

既然是為大宋朝廷盡忠,那就決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總得有所表現。於是,在高俅帶兵攻打梁山失敗,被捉上山,林沖決心要殺高俅的時候,宋江出手攔截了。由於宋江的阻擾,林沖不能報仇雪恨,眼睜睜的看著宋江把高俅送下山,心中雖有千萬怒火有能樣?因為宋江才是梁山老大!

高俅所代表的是宋的朝廷,宋江對宋朝盡忠,他就得對高俅好吃好喝的供著,你還指望他去殺高俅?這不是違背了宋寨主的一番心思嗎?他還想著讓高俅在皇帝面前給他說好話,早日促成招安大計,好帶領兄弟們早日為朝廷效力,建功立業,光宗耀祖呢!

水滸裡宋江是反貪官不反皇帝,看來他也沒有想著有一天像李逵說的那樣,打到東京去殺了那個鳥皇帝,宋江自己做皇帝。他壓根就沒有那個志向,沒有那個抱負!他只想著怎麼吃上皇糧,端上鐵飯碗就夠了。

但是他最後反貪官了嗎?他沒有。朝廷的奸佞高俅,童貫,蔡京,楊戩,他一個也不敢反。試想誰在重用貪官?還不是皇帝在重用他們?你發高俅他們,不也是在反皇帝嗎?宋江心裡門清!

所以一個也不能殺!殺了那就是和皇帝過不去!和皇帝結下了深仇大恨。宋江還想招安成功嗎?肯定一點戲沒了!等待他的只有被朝廷大軍的圍剿!宋江苦心經營的招安大計也就玩完了!

當然這只是宋江無心去殺高俅之流,即使宋江有心去殺他們,恐怕也不會成功!京城是何等的重地,八十萬禁軍也不是吃素的!這一點恐怕林沖比誰都瞭解!





草堂夜語


兩方面

一,宋江沒那能耐,童貫幾乎就是甕中之鱉,也沒能逮到吧?還是被他逃走了。蔡京身為太師,從不出京,楊戩更少露面,宋江就是想殺也得見到人不是?京畿重地,守衛層層,別忘了,梁山第六人天雄星豹子頭林沖就是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禁軍,軍隊中的軍隊,皇上的親衛部隊,八十萬,都是吃素的咋的,開玩笑哪?就梁山那點人馬,都不夠這些禁軍立功的。

二,宋江就是狗,就是想找個主子,否則抓到高俅早就一刀砍了。地平星鐵臂膊蔡福,地損星一枝花蔡慶都是專職劊子手,天牢星病關索楊雄也是兼職劊子手,殺人手段都很高,砍高俅就跟玩兒似的。為啥不殺?宋江等著高俅做跳板,往上升呢。

殺四大奸臣?那都是皇上的心頭肉,殺一個都難以被招安,宋江可能“犯傻”嗎?


禁街虎1


宋江廣結豪俠、仗義疏財在水滸傳中不及柴進!武藝更次!智謀不及朱武!更不能與吳用相比!志向不及阮氏弟兄和李逵、更不能比晁天王和方臘!縱觀水滸:梁山與朝庭對戰、排兵佈陣、都由智多星吳用策劃、而且戰無不勝!三敗高俅、兩挫童貫!宋江理應養精蓄銳,伺機出擊、剷除奸佞!推翻腐政!那才是直正替天行道!而宋江卻一直愚忠:時時做官倌夢!天天盼招安!抓住高俅、不為林沖雪恨!親自護送高俅出寨登船!但不知那時還是啋保義嗎?宋江實實在在的假仁假義!他那肯去殺四大奸賊!得罪朝庭、壞了招安大計!宋江奸雄一個!標準的投降分子!最終毀了粱山!害了眾弟兄!促使這次轟轟烈烈的反腐敗反壓迫的農民運動以失敗而告終!宋江粱山的罪人!只反小貪、不除大奸!虧了梁山那面替天行道的大旗!宋江明知毒酒卻與李逵飲用!那裡還有義氣!宋江完完整整的兩面派!一面讓眾弟兄出生入死為自己壯立軍威!一面想方設法向朝庭招安!簡直是小人得志!宋江只配給方臘、晁天王提鞋!給吳學究磨墨!


弓千里


據史料記載,以宋江為首的三十六人等所謂的起義隊伍在當時只是個小股土匪而已,想殺朝中四奸臣?純屬天方夜譚而已。

宋江若有那殺了朝中四奸臣的能量還投啥降,順便也把皇帝廢了,自己當皇帝多好,是吧?

《水滸傳》只是部小說,不是史書。即使按著小說裡所描寫的那樣誇張,宋江也沒那能量除掉朝中四奸臣。

方臘、田虎、王慶、宋江都鬧騰那會兒也沒能撼動了大宋江山,何況憑宋江的一己之力呢!


筆端蘊藏千點紅


不難理解。招安首先是個幌子,皇帝包括那些個奸臣其實不過是想著設這樣一個騙局。

然而宋江本是出身於官場,還有上梁山的一些好漢多多少少和官場有關係,甚至很多是因為官場奸人陷害,所以最終上了梁山。

所以,雖然皇帝等人不過是想著利用宋江,招安完,讓他們去對抗方臘這樣的強勁敵人,但是宋江等人卻當了真。所以,他們還是想回到正途。畢竟在梁山上,其實是屬於犯罪,一不小心,就會留下千古罵名。而如果,身居官場,指不定還可以留下好名聲。

這樣一來,宋江,也沒必要,再殺四個奸臣。

話說回來,要殺那四個人,其實並非是容易的事情。梁山好漢雖強,但是卻抵擋不了,朝堂暗流洶湧。俗話說,最致人命的不是強悍的武力,而且令人防不勝防的陰謀詭計。而此四大奸臣,玩弄詭計,確實如果家常便飯。


大佬學習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