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毛头”是前上影厂演员毛永明的外号,来源于他在《小小得月楼》中扮演的角色“杨毛头”。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毛永明祖籍江苏南通海门,1954年生于上海,1970年初中毕业后参军,1972年任上海警备区战士演出队演员。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1974年上影厂重拍《渡江侦察记》,到上海警备区挑选演员,结果看中了在话剧《征程万里》中扮演小战士的毛永明,让他在片中饰演一名游击队员。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当时上影剧团的支部书记是铁牛,他觉得毛永明一笑两酒窝,跟他长得挺像,上影剧团虽然不乏青年演员,但多为郭凯敏和王伟平这样的英俊小生,喜剧演员青黄不接,就这样,在拍完《渡江侦察记》后,他便转业进入了上影厂,拜喜剧大明星韩非为师。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1979年,毛永明在《她俩和他俩》中首次担纲主演,而且一人饰演一双孪生兄弟,影片上映后大受好评,他也因此成为上影海派喜剧的台柱子。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接着,他又在《飞来的女婿》中演一个越剧演员,里面的唱段都是他拜师学习、亲自演唱的。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这样一来,当苏州方言剧《小小得月楼》开拍时,上影厂厂长指定要由毛永明主演。《小小得月楼》改编自苏州滑稽剧团的同名滑稽戏,这出戏是50年代红极一时的《满意勿满意》一剧的续篇,讲述的是得月楼菜馆团支书杨毛头为解决中外游客在苏州“吃饭难”的问题,带领一帮小青年开办分号“小小得月楼”的故事,表现的是80年代得月楼里新老两代服务员的矛盾冲突和商业战线的新人新事。该剧曾当选江苏省戏剧“百花奖”优秀剧目。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满意勿满意》1963年被长影厂改编成喜剧片《满意不满意》大获成功,但苏州滑稽剧团却有点不太满意,因为片中他们的演员大多被撤换掉了,所以这次要求全部启用原来的演出班底。但上影厂也有自己的打算,毕竟一部讲苏州方言的电影覆盖面有限,如果再没有一两个全国观众熟悉的演员撑台面,成功的几率就太小了。出于商业考虑,他们同意保留原来班底,但主演必须是已经在国内影坛小有名气的毛永明。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主演《小小得月楼》对于毛永明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当年他演《渡江侦察记》苦练普通话,现在又得回过头去学苏州方言。第一天下组与滑稽戏演员对词,就引起哄堂大笑,因为他连最常用的苏州话“倷、伲、俚笃”(我、你、他)都说不好,经常把意思搞反,笑话百出。好在他聪明好学,基本掌握了苏州话软腔软调略带卷音的特点。配音时,他的发音虽然是苏州话中掺杂了上海音,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得月楼拍摄现场

为了演好“杨毛头”这个角色,他到苏州住了一个多月,每天到得月楼和松鹤楼端盘子送菜,体验生活。得月楼菜馆也是影片的外景地之一,它原来只是电影《满意不满意》中虚构的一个面馆,由于电影上映后不断有游客到苏州寻找得月楼,于是就在《小小得月楼》开拍前不久,苏州饮食公司把观前街旁太监弄里原名苏州菜馆的烹饪学校实习基地改成了得月楼菜馆。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置景工人给涵碧楼挂上小小得月楼招牌

不过,在影片拍摄时,作为片中得月楼分号的“小小得月楼”却是没有的,摄制组千挑万选,最终选中了苏州东园里的涵碧楼。东园是利用蒋桃园废墟、古城墙遗址和内城河人工改造的以山水为主景观的新型现代园林。影片拍摄时,涵碧楼刚刚落成,起初是作为园中的茶室和食品小卖部,由于它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园林式建筑的“得月楼”有明显区别,所以就成了“小小得月楼”的拍摄地。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如今,涵碧楼已经成为东园的一家专营苏帮菜的水上餐厅,每到这里就餐,服务员都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讲述《小小得月楼》在这里拍摄的故事。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只是现在的年轻人知道毛永明的恐怕已经寥寥无几。2005年拍摄完电影《做头》后,毛永明逐渐淡出了演艺圈,和上影厂许多昔日走红的电影明星一样,他选择了下海经商,后来又移居美国。

80年代苏州方言喜剧《小小得月楼》和“毛头”毛永明

近年来,毛永明偶尔会回到国内参加一些影视剧的拍摄,如今65岁的他明显发福,再也不是昔日那个帅气干练的“杨毛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