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毛頭”是前上影廠演員毛永明的外號,來源於他在《小小得月樓》中扮演的角色“楊毛頭”。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毛永明祖籍江蘇南通海門,1954年生於上海,1970年初中畢業後參軍,1972年任上海警備區戰士演出隊演員。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1974年上影廠重拍《渡江偵察記》,到上海警備區挑選演員,結果看中了在話劇《征程萬里》中扮演小戰士的毛永明,讓他在片中飾演一名游擊隊員。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當時上影劇團的支部書記是鐵牛,他覺得毛永明一笑兩酒窩,跟他長得挺像,上影劇團雖然不乏青年演員,但多為郭凱敏和王偉平這樣的英俊小生,喜劇演員青黃不接,就這樣,在拍完《渡江偵察記》後,他便轉業進入了上影廠,拜喜劇大明星韓非為師。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1979年,毛永明在《她倆和他倆》中首次擔綱主演,而且一人飾演一雙孿生兄弟,影片上映後大受好評,他也因此成為上影海派喜劇的臺柱子。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接著,他又在《飛來的女婿》中演一個越劇演員,裡面的唱段都是他拜師學習、親自演唱的。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這樣一來,當蘇州方言劇《小小得月樓》開拍時,上影廠廠長指定要由毛永明主演。《小小得月樓》改編自蘇州滑稽劇團的同名滑稽戲,這出戏是50年代紅極一時的《滿意勿滿意》一劇的續篇,講述的是得月樓菜館團支書楊毛頭為解決中外遊客在蘇州“吃飯難”的問題,帶領一幫小青年開辦分號“小小得月樓”的故事,表現的是80年代得月樓裡新老兩代服務員的矛盾衝突和商業戰線的新人新事。該劇曾當選江蘇省戲劇“百花獎”優秀劇目。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滿意勿滿意》1963年被長影廠改編成喜劇片《滿意不滿意》大獲成功,但蘇州滑稽劇團卻有點不太滿意,因為片中他們的演員大多被撤換掉了,所以這次要求全部啟用原來的演出班底。但上影廠也有自己的打算,畢竟一部講蘇州方言的電影覆蓋面有限,如果再沒有一兩個全國觀眾熟悉的演員撐檯面,成功的幾率就太小了。出於商業考慮,他們同意保留原來班底,但主演必須是已經在國內影壇小有名氣的毛永明。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主演《小小得月樓》對於毛永明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首先要過的就是語言關。當年他演《渡江偵察記》苦練普通話,現在又得回過頭去學蘇州方言。第一天下組與滑稽戲演員對詞,就引起鬨堂大笑,因為他連最常用的蘇州話“倷、伲、俚篤”(我、你、他)都說不好,經常把意思搞反,笑話百出。好在他聰明好學,基本掌握了蘇州話軟腔軟調略帶卷音的特點。配音時,他的發音雖然是蘇州話中摻雜了上海音,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喜劇效果。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得月樓拍攝現場

為了演好“楊毛頭”這個角色,他到蘇州住了一個多月,每天到得月樓和松鶴樓端盤子送菜,體驗生活。得月樓菜館也是影片的外景地之一,它原來只是電影《滿意不滿意》中虛構的一個麵館,由於電影上映後不斷有遊客到蘇州尋找得月樓,於是就在《小小得月樓》開拍前不久,蘇州飲食公司把觀前街旁太監弄裡原名蘇州菜館的烹飪學校實習基地改成了得月樓菜館。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置景工人給涵碧樓掛上小小得月樓招牌

不過,在影片拍攝時,作為片中得月樓分號的“小小得月樓”卻是沒有的,攝製組千挑萬選,最終選中了蘇州東園裡的涵碧樓。東園是利用蔣桃園廢墟、古城牆遺址和內城河人工改造的以山水為主景觀的新型現代園林。影片拍攝時,涵碧樓剛剛落成,起初是作為園中的茶室和食品小賣部,由於它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與園林式建築的“得月樓”有明顯區別,所以就成了“小小得月樓”的拍攝地。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如今,涵碧樓已經成為東園的一家專營蘇幫菜的水上餐廳,每到這裡就餐,服務員都會不厭其煩地給你講述《小小得月樓》在這裡拍攝的故事。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只是現在的年輕人知道毛永明的恐怕已經寥寥無幾。2005年拍攝完電影《做頭》後,毛永明逐漸淡出了演藝圈,和上影廠許多昔日走紅的電影明星一樣,他選擇了下海經商,後來又移居美國。

80年代蘇州方言喜劇《小小得月樓》和“毛頭”毛永明

近年來,毛永明偶爾會回到國內參加一些影視劇的拍攝,如今65歲的他明顯發福,再也不是昔日那個帥氣幹練的“楊毛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