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各大郊區都有什麼特點?哪個未來會更宜居?

清新小豹紋


黃浦區:

位於上海市市中心,是上海的行政文化中心。上海市政府、市人大及市政府眾多機構都設在本區。區內萬商雲集、市場繁榮,南京東路是全國聞名的商貿購物中心。而福州路、北京路、西藏路、金陵路、黃河路、雲南路等著名特色商業街造就了區域經濟的活躍和繁華。黃浦區是上海主要的交通集散中心之一。上海軌道交通1號線,上海軌道交通2號線和上海軌道交通8號線在我區人民廣場站交會。上海的公交線路在我區形成網絡中樞。上海的內環線高架道路中的延安高架道路和南北高架道路在該區相交。地上、地下和空中的立體交通網絡使我區的交通運行四通八達、十分便捷。

黃浦區位處上海市中心。它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城區,也是現代上海的中心商業區,重量級金融機構雲集、商貿文化高度發達。區內的國際飯店一度被列為上海市的絕對中心。如今上海市中心的原點也是以區境內人民廣場作為標杆。時間再往前追溯至清末,黃浦區內(原南市區)自1292年上海置縣以來所形成的老城廂境內則有當時朝廷縣衙所駐地。北黃浦與南市區於2000年夏珠聯璧合,從而使新黃浦區擁有了一大批諸如外灘、豫園、城隍廟、文廟等著名歷史人文地標。2011年6月8日,黃浦又與盧灣合併成新黃浦區,外灘、新天地、南京東路、淮海中路、城隍廟等聞名中外的上海地標將珠聯璧合。新黃浦還有人民廣場、南京東路步行街、上海大劇院、上海城市規劃館等現代城市景觀。舊上海時代的公共租界中區與老法租界也從此融為一體。悠久的革命傳統、深厚的人文歷史脈絡連接著這個市中心城區的樓宇街市。縱觀其發展,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上海起步的每一個深深淺淺的腳印。

徐彙區:

位於上海中心城區的西南部,是上海市西南部的城市副中心。而原上海法租界內各式高級花園洋房則是徐匯最具特色的典範之一,亦為城市發展歷史的產物和重要組成部分。徐匯是較早基本完成舊區改造的中心城區之一,市容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人文底蘊深厚。

徐彙區素有上海高級居住區之稱,區域內有各式花園洋房、公寓 2000 餘幢,名列全市之最。丁香花園、復興公寓、宋慶齡故居、淮海大樓、武康大樓等採擷了古今中外建築流派,描繪了色彩斑斕的建築歷史風情畫卷。國內外知名開發商紛至沓來,投身於這片充滿機遇的“熱土”。“住在徐匯”已成為上海房地產市場的品牌。

徐彙區旅遊市場日趨活躍,都市型旅遊發展初見成效。龍華旅遊城一期工程竣工並部分開業。傳統的旅遊節慶活動日臻成熟,迎新春撞龍華晚鐘、龍華廟會、桂花節及衡山路梧桐樹休閒日系列活動充分體現以文興旅、商旅結合。徐彙區立足於提高產業綜合競爭力,抓好做強商貿、房地產支柱產業,大力培育扶持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保健品等新興產業,積極發展都市工業、都市旅遊業等都市型產業,使徐彙區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位居中心城區前列,成為繁榮的現代商貿區、舒適的高級居住區、領先的科技密集區、一流的文教優勢區,建成體現國際大都市水平、具有上海特點、綜合競爭力較強的現代化一流中心城區。

長寧區:

位於上海中心城區西部,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綜合環境優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眾所周知的上海第一代國際社區古北;老上海傳統的高級住宅區新華路;虹橋花園別墅區;蘇州河沿線中高檔住宅區和普通新村住宅區。而位於長寧的虹橋開發區則是上海最早最成熟的現代化商務區之一,外國領事館、500強企業等聚集林立,為滬上外籍人士聚居之地。

長寧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處於滬寧發展軸和滬杭發展軸匯合的“Y”型支點,是上海連接長江三角洲的“橋頭堡”。虹橋國際機場坐落在區域西南角,是中國的重要航空港之一。區域內已建成由高架、地鐵、內外環線、市內交通組成的立體交通網絡,並有高速公路直通滬寧、滬杭,成為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重要匯聚之地。

長寧區是上海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的上海三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也是中國唯一以發展第三產業為特徵的開發區。虹橋開發區及周邊地區是上海市涉外商務樓最為集聚的區域之一,市外經委、市外資委、上海跨國採購促進中心也位於區內。隨著進一步的擴大與開放,虹橋涉外經貿與商務主導功能不斷拓展,長寧區對內對外輻射功能也將不斷增強,日益成為推進上海與長江三角洲聯動發展的重要服務功能區。

靜安區:

靜安區因境內古剎靜安寺而得名,地處上海市中心,地段優勢極為明顯,周圍與5個區相鄰,區境大部分曾屬上海公共租界西區。它是全上海唯一一個所有區境都位於內環內的市中心黃金城區。靜安區也是全市所公認的“高品位的商務區”和“高品質的生活居住區”,繁華璀璨融匯典雅雍容,鬧中取靜,環境優美,故備受知名人士、社會名流青睞。

都市型現代工業已具規模,區內已形成服裝服飾、食品加工、家用電器三大優勢行業,開發形成了開開襯衫、立豐牛肉乾、正章洗滌劑、海鳥電子等民用品牌產品,通信器材、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重點開發了康華電纜、凱通光纖無源器件、高遠精細化工等拳頭產品。民營科技企業異軍突起,全區已有8家高新技術企業,北大方正科技電腦系統有限公司、華海電腦電器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是民營科技企 業。信息產業街顯露雛形,聚集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一個市中心的高新技術企業群。

靜安南京路現代商貿的框架初步形成,建成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廈30餘幢,新建商業設施46萬平方米,形成以梅龍鎮廣場、中信泰富、恆隆廣場為中心的高品位商圈。建設中、高檔辦公樓宇150萬平方米,引進外商常駐公司機構2000餘家。

靜安寺地區功能開發作為振興靜安商業的重中之重。軌道交通2號線靜安寺站點竣工,延安中路高架通車,百樂門舞廳全面恢復了娛樂餐飲的營業,愚園公寓改建成星光燦爛娛樂總彙,靜安立體停車庫、咖啡吧與臨街綠化小品形成優雅的休憩場所,靜安寺商廈建成並引進特色餐飲業,上海城市航站樓啟動建設,九百城市廣場開工建設,靜安古寺鐘、鼓樓建成。一批老字號名特店繼續發揚光大,開開、正章等一批品牌產品佔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大批海內外知名品牌紛紛入駐靜安南京路。專業特色街不斷崛起,以威海路汽配街、石門路服飾街、青海路休閒街、吳江路步行美食街、愚園路信息產業街,為靜安商業帶來新的商機。靜安區商業商務功能定位相適應的三產項目不斷增多,項目投資涉及房地產、文化娛樂、中介諮詢、物業管理、軟件設計、網絡製作等領域。

靜安區文化源遠流長,意蘊厚實,有文化之區美稱。大都會舞廳、百樂門歌舞廳是三十年代就聞名中外的“中國百老匯”,現已發展為現代文化娛樂中心。區內還有以上海商城劇院、環藝影劇院、美琪大戲院為代表的高檔影劇場所,上海文藝活動中心、上海市少年宮坐落區內。這些文化設施與頗具規模的靜安圖書館和新建的靜安青少年活動中心相呼應,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靜安文化風景線。

都市旅遊業方興未艾,區內現有國際旅行社10家、國內旅行社30家,其中上海國旅、中旅、華亭海外等列入全國國際旅行社50強。星級賓館14家,其中四星級以上賓館5家。千年古剎靜安寺等宗教活動場所、革命遺址、名人故居、文化娛樂設施等大量旅遊資源吸引了海內外賓客。

普陀區:

普陀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的西北部,是上海市區的西大堂,聚焦“一河五區”的發展空間佈局,將建設成為上海西部商貿科技區。

普陀區商業繁華,文化底蘊深厚,教育資源優質,現擁有文物點40餘處,涵蓋工業遺產、宗教建築、民居宅邸、革命史蹟等。真如城市副中心、中環市級商圈正在建設中。母親河蘇州河蜿蜒流經該區,岸線長達21公里,為上海中心城區之首。

普陀區段蘇州河畔是上海乃至中國近現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普陀區有著較為獨特的宗教文化資源,區內不僅有上海現存唯一的元代地面建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真如寺,還有聞名東南亞地區的玉佛寺、滬西清真寺等宗教寺廟。

普陀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發源地之一,有“赤色滬西”的美稱,區內留存許多工人革命運動遺址。普陀區博物館事業發展迅速,蘇州河沿岸已建、在建各類博物館、藝術館和紀念館多達10餘個,具體為造幣博物館、印鈔博物館、絲綢博物館、紡織博物館、遊艇遊船博物館,火花博物館、元代水閘遺址博物館、海上動漫博物館、成龍電影藝術博物館、蘇州河展示中心、上海半島藝術中心、劉海粟美術館展覽分館、上海當代作家手稿作品收藏展示館、顧正紅紀念館和長風生態商務區工業遺址園,初步形成以近現代工業文化為主體、高雅文化和紅色文化為補充的博物館展示走廊。

閘北區:

閘北是上海連接長三角、連接全國各地的一個陸上交通樞紐。是上海火車站、鐵路北郊貨運站和長途客運總站所在地。區域內有鐵路、地鐵、輕軌、高架和高速公路5線交匯,規劃中的蘇州河遊艇碼頭和直升機停機坪建成後將是7線交匯,交通綜合條件居9個上海中心城區之首。目前閘北日客流量超過30萬人次以上,運輸服務企業近千家,可以說人流匯聚,客貨運發達。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不夜城地區堅持形態建設與功能開發並舉,各類高層樓宇已達52幢,一批停緩建項目相繼復工,上海站南廣場綜合改造基本完成,整體形象進一步提升。市政基礎設施加快建設,輕軌明珠線、新疆路-海寧路拓寬、西藏北路闢通拓寬、共和新路高架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建成並投入使用,地鐵一號線北延伸工程、地鐵8號線等也已建成。

虹口區:

虹口區,因虹口港而得名,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位於市區東北部通向市中心的必經之途,區域經濟相當發達。區內交通便捷,內環線、中環線橫貫區域,軌道交通3號線(輕軌明珠線)、4號線、8號線、10號線、12號線等穿越區境,公交線路四通八達,虹口足球場綜合交通樞紐是上海東北部最大的地鐵和公交換乘中心。虹口區當今的重點發展區域是北外灘,四川北路和大柏樹。

社會事業繁榮。魯迅公園、魯迅紀念館以及茅盾、丁玲等一批文化名人故居坐落虹口,多倫路文化名人街享譽海內外;區內有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著名高校,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復興高級中學、華東師大一附中、北郊高級中學等重點中學及南湖職校久負盛名。醫療衛生資源豐富,有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岳陽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海軍411醫院等著名醫院。虹口足球場是全國第一個專業足球場,區裡培養輸送的運動員、教練員在國內外各種體育賽事上為國家、為上海爭得了榮譽。

虹口地區歷史建築精品薈萃、類型豐富,具有深厚的海派文化特色。區內人文氣氛濃郁,在魯迅公園、山陰路一帶坐落著魯迅、郭沫若、茅盾、丁玲等文化名人的故居以及朱屺瞻藝術館、左聯紀念館和李白烈士紀念館。在虹口,新的居住理念與舊時習慣交錯融合,過往的斑駁印記映襯著現今的時尚變幻。昔日的虹鎮老街、提籃橋的老式里弄也都在舊城改造中逐漸隱去,儘管相當緩慢又不時伴著陣痛,但虹口這個上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卻實實在在走著自己的新世紀之路,不溫不火的背後透露著不一般的從容閒適。

楊浦區:

位於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南部沿江地帶是曾經的上海公共租界東區,中部偏東區域則為“大上海計劃”實施地。楊浦區不僅擁有中心城區裡最長的15.5公里的白金濱江岸線,經濟實力也十分強勁,市區內唯一的規劃生態島嶼復興島亦坐落於該區。楊浦坐擁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十大商業中心之一的江灣五角場;上海第三代國際社區新江灣城;產值豐厚的環同濟知識經濟圈;世界500強彙集的大連路總部研發集聚區以及東外灘。

“知識楊浦”成為楊浦的主導城市功能,科技教育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產業成為楊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楊浦在完善地區基本居住功能的同時,加快集教育功能、服務功能與產業功能為一體的楊浦知識創新區建設,它依託高校校區、科技園區和公共社區的“區聯動”機制,抓住甲骨文、EMC、百度等世界級科技巨擘陸續入駐的契機,形成了一個聚合了商業中心、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科技公司、初創企業、風險投資、現代服務業企業、高校的“知識生態圈”,亦是上海的“都市硅谷”,科技企業數量位列全上海第一。

閔行區:

位於整個上海的地域腹部,形似一把“鑰匙”,黃浦江縱貫其南北,虹橋國際機場位於區境邊沿。閔行是上海市主要對外交通樞紐,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技及航天新區。

閔行區創建都市型農業,堅持以農業為基礎,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廣泛開展科技興農,推進城郊型農業向都市型農業的轉變,使農業生產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閔行區確定四大產業比重高項目,對花卉、雜交水稻、三元雜交瘦肉型豬和觀賞魚進行開發。以都市型農業為目標,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高新技術為動力,以產業化經營為紐帶,優化結構,完善設施,提高檔次,建設一個集社會、經濟、生態功能為一體的現代農業。

寶山區:

位於上海市北部,是扼守上海的北大門,是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港口集裝箱生產和出口基地及能源、水源、副食品生產、供應基地;同時也是與閔行同為城市化較快的郊區之一。區內擁有20世紀80年代初期興建的中國最大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寶山鋼鐵總廠,連同上鋼一廠、五廠,上海鋼管廠,上海鐵合金廠等,形成具全國意義的鋼鐵工業基地,並有中國最大的火力發電廠——石洞口電廠;還有市內最大的鐵路貨運站——北郊站;沿江建有張華浜、軍工路等集裝箱碼頭及寶山裝卸作業區。全區交通方便,鄉鎮工業發達,農業已從以種植業為主轉入農、林、收、副、漁全面發展的格局。

嘉定區:

嘉定位於上海的西北部,是建設中的上海國際汽車城所在地。這裡民風純樸,文風鼎盛,風光秀麗,人傑地靈,素有“教化嘉定”的美稱。近年來,在改革浪潮中,嘉定憑著特殊的區位條件和歷史、人文、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諸多優勢,吸引了海內外眾多的外商前來投資創業,成為投資沃土。

早在1958年,上海就把嘉定確定為科學衛星城。中國科學院系統的原子核研究所、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硅酸鹽研究所、華東計算所、激光等離子體研究所以及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海科技管理幹部學院、上海科技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天華學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紛紛在嘉定落戶,並集結了一大批中高級教學、科研專業人才乃至國家級的科技精英6000餘人。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嘉定堅持實施“科教興區”戰略,並於1993年在市級工業區——嘉定工業區內,和上海市科委共同創建了上海嘉定民營科技密集區。

浦東新區:

浦東新區是上海的一個副省級市轄區,1990年後中國政府進入“開發浦東”的實質階段,浦東成為上海經濟的引擎,亦被譽為中國三個增長極之一,地區面貌日新月異。而先進的國際物流港口,航空運輸、鐵路軌道運輸、城際高速路共同建構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使浦東距世界僅“一步之遙”。

2001年—2010年,浦東陸續投入1500億元,圍繞“四網”——即對外交通網、區域交通網、越江交通網、軌道交通網,“三港”——即國際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繼續推動重大工程建設。國際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是浦東新區立體交通體系的重要支撐,是對外交通的樞紐,是海陸空的通道和走廊,是走向世界的橋樑和紐帶。

浦東新區重點建設浦東新區地理信息系統、智能化道路交通信息系統以及政務管理共享平臺。已建成公務網、政務外網和應用專網“三網”為架構的基礎骨幹網絡,為各類應用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撐。建有全市最大的公安網、教育網,以及張江新網、外高橋城域網等應用專網。基礎數據庫架構基本形成,GIS數據庫應用成效明顯。浦東新區公務人員工作平臺上線運行。至2010年,基本形成資源共享、信息安全的智能化政務管理和城市管理信息網絡。

金山區:

金山地處上海西南,隨著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通車,使得金山在上海南翼輻射長三角的“橋頭堡”區位優勢進一步凸顯。金山區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23.3公里的海岸線以及建深水港的天然條件,這些構成了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環境優勢和經濟輻射優勢。中國著名的特大型企業——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化學工業區一部分坐落於境內。

金山區綠化覆蓋率37%以上,擁有23.3公里金山海岸線,灘坡和緩、平沙白浪,山水相映的四A景區金山城市沙灘帶給你的是上海別樣的浪漫。金山區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境內的“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島是滬上僅存的一塊淨土,島上保存著上海陸上及其他地區早已絕跡的原始植被和珍稀植物,有獼猴等珍貴動物。大金山上的寒穴泉,更為一絕,因其水質甘冽,被譽之為“神泉”“三島”風光旖旎,氣候宜人,是理想的旅遊、避暑勝地。而楓涇古鎮、中國農民畫村、東林寺和廊下現代農業基地,亦使金山成為上海周邊有重要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

松江區:

松江區位於上海市西南,松江古稱華亭,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別稱雲間,在上海開埠前,松江曾經是上海地區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有"蘇(蘇州府)松(松江府)財賦半天下"之美譽,是上海歷史文化的發祥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其綜合經濟實力位於市郊各區縣前列,並日益成為上海西南的重要門戶。

松江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歷代名人輩出。西晉時代的二陸(陸雲、陸機)、元代的趙孟頫、明代的董其昌、明末清初的夏完淳[5]以及近代的程十發等許多文化名人都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解放後,群眾文化方興未艾,民間藝術發揚光大。形成了戲曲、攝影、絲網版畫三大特色文化。先後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鄉、全國文化先進縣。松江是上海地面文物最為豐富的地區,有唐代的唐經幢、宋代的方塔、元代的清真寺、明代的照壁和清代的醉白池等眾多文物,故有"唐宋元明清,從古看到今"之譽。作為上海地區唯一的國家旅遊度假區--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自然地理條件優越,旅遊資源豐富。西北部的12座山峰是上海唯一的山林,2000年開挖的水面積500畝的人工湖--月湖,山水共映,風光秀美。佘山國家森林公園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首批AAAA級景區。

青浦區:

青浦區位於上海市西部,太湖下游,黃浦江上游。以青浦鎮為中心,東部河江交錯,西部湖蕩群集,內河航運具有天然優勢,可通行50~300噸貨船,是江浙滬的重要水上通道。青浦水系豐富,農業較發達。區內白鶴鎮是西氣東輸管道的終點。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福泉山遺址和江南水鄉古鎮朱家角鎮。亦有近年來在澱山湖邊新建的大觀園和東方綠舟公園等。

青浦歷史悠久。7000年前已經成陸,6000年前已有先民居住,他們在這塊土地上辛勤勞動、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崧澤文化”是太湖地區新石器時代具有一定典型性代表的原始社會文化,經考古學家對崧澤古文化遺址中土層出土墓葬中的大批文物和生活、生產遺蹟,以及水稻種子、家畜骨骼等典型器物的鑑定,斷定青浦地區是上海迄今為止發現的人類最早的聚居地。2004年4月,崧澤遺址下層馬家浜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件頭蓋骨,經鑑定為一名25~30歲的成年男性,在這之前上海地區從來沒有發現過6000多年前的古人,此男性可稱得上“上海第一人”。

奉賢區:

奉賢,即“敬奉賢人”之意,相傳孔子弟子言偃曾來境講學而得名。奉賢區內原齊賢鎮,即見賢思齊之意。2000以前,由於奉賢偏遠的地理位置,得不到一個與上海中心城區或其他上海郊區相應的發展,以致至今在上海各區縣的經濟實力都位於較低水平,僅高於交通更加不便的崇明縣。2004年以後,奉賢區開始積極培育以遊艇旅遊為主要項目來,並與附近的金山區致力打造全中國最大的海上旅遊基地。

奉賢區已形成以機電、服裝、箱包、建材、機械、橡塑、化工、織等八大行業為支柱的工業經濟體系。世界著名企業美國通用電氣集團、美標公司、科勒集團、日本富士集團、比利時優西比化工集團、德國西格里碳素集團等一大批跨國公司落戶奉賢區。上海新高潮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恆壽堂藥業有限公司、上海上科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等國內企業亦落戶奉賢境內。奉賢區工業結構不斷優化,形成了一批新的支柱產業和支柱企業。機電設備製造、冷暖空調設備製造、電子儀器、生物醫藥、新型建材等支柱行業在工業產值中的比重達到60%以上。上海市工業綜合開發區、上海化學工業區奉賢分區這兩大工業區的加速開發,為奉賢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產業基礎,大量吸引了大批高科技人才和熟練工人進入工業區,帶動了相關產業特別是基建產業、住宅產業、商業服務業、加工工業、交通運輸業等的迅速發展。奉賢區制定了發展私營企業的政策,建立了24個私營經濟園區,促進了私營經濟的大發展,湧現了一批發展勢頭良好的私營工業小區。

奉賢區將建設“一城、一基地、三區”。“一城”就是建設杭州灣北岸的現代化濱海新城,“一基地”就是建設以機電一體化為特強產業、精細化工為特色產業的綜合工業基地,“三區”就是建設杭州灣北岸的生態旅遊新區、都市型與城郊型相結合的濱海現代農業園區、瀕海臨江特色城鎮和社區文明的示範居住區。

崇明縣:

崇明縣,隸屬上海市,位於長江入海口,全縣地勢平坦,由崇明、長興、橫沙三島組成,其中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也是大中華區第三大島。縣內除漢族外,還有蒙古族、回族等多少數民族居住。崇明有1300多年的歷史,歷經五代,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崇明縣也是中國上海市所轄唯一的一個縣。“崇”取高義,“明”取清明義,“崇明”意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寬闊的明淨平地。

2010年,崇明成為全國第十五個“中國長壽之鄉”,第一個“長壽之島”。目前,崇明周百歲老人有118位,百歲及以上老人佔總人口的十萬分之十七。全縣人口平均壽命達到了80.26歲,高出全國平均水平8.26歲。“中國長壽之鄉”是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品牌,是一個地區社會文明程度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崇明將依託“中國長壽之鄉”的品牌,繼續推進健康養老產業、長壽旅遊產業、長壽食品產業乃至整個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具體那裡益居,要看自己及家人餓的zonghe,選擇適合自己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