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投入千萬 《飛奪瀘定橋》實景劇讓歷史“神還原”

5月8日晚,《飛奪瀘定橋》大型歷史題材實景劇在四川省甘孜州瀘定縣上演,演員在舞臺上喊出了這句慷慨激昂的口號。臺下有觀眾隨著振臂高呼,流下激動的淚水。

三年投入千萬 《飛奪瀘定橋》實景劇讓歷史“神還原”


舞臺上的這一幕,聯繫著的是一段歷史壯歌。1935年,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強渡大渡河成功,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一晝夜奔襲竟達240裡。和時間賽跑,終於讓紅軍取得了戰略先機,1935年5月29日凌晨,22名紅軍勇士冒著槍林彈雨,踩著鐵索浴血奮戰,最終成功佔領瀘定橋。

三年投入千萬 《飛奪瀘定橋》實景劇讓歷史“神還原”


《飛奪瀘定橋》實景劇高度還原了歷史場景,讓觀眾角色互換,以紅軍戰士的角色穿越歷史情景。真實表現了飛奪瀘定橋這一軍事奇蹟。劇目在充分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通過“夜襲安順場”、“強渡大渡河”、“神兵天降”、“疾行240”、“飛奪瀘定橋”5個篇章還原歷史史實,融合戲劇、電影、舞蹈和全息投影、機械舞美等當代藝術於一爐,將紅軍戰士在危難時刻的奮勇戰鬥展現得淋漓盡致。

三年投入千萬 《飛奪瀘定橋》實景劇讓歷史“神還原”


汪甲、尹航是《飛奪瀘定橋》實景劇的主創,從最初萌生想法到成功試演,他們花了三年時間,整個項目的投入如今已經接近千萬。如此巨大的投入,背後卻有著一個簡單純粹的想法。過去,汪甲在成都經營著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作為提供方案的“乙方”,汪甲和團隊積累了豐富的業務經驗。甘孜州文化豐富,生於斯長於斯的汪甲,很早就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我們本身就有很深的家鄉情結,雅康高速通車以後,就像推了我們一把,更激發了我們回鄉的願望”。

三年投入千萬 《飛奪瀘定橋》實景劇讓歷史“神還原”


為了能最大化的發揮自己的特長,在返鄉之前,汪甲做過很多創業方案,“包括做康定情歌劇,格薩爾王劇等等,這些都考慮過”,一次到井岡山考察的經歷,一下子啟發了他的靈感。“在井岡山坐出租車時候,司機就和我說,井岡山的紅色旅遊做得很好。我就想到自己家鄉的瀘定,然後我就問司機,你知道飛奪瀘定橋嗎?”,司機回答,“我知道,在湖南吧?”

“這就扯遠了,張冠李戴了。我就想我們瀘定有這麼好的文化資源,為什麼不能把它呈現出來呢?”

井岡山考察之後,他和好朋友尹航隨即開始創作打磨《飛奪瀘定橋》劇本,2018年,他們在瀘定成立紅飄帶文化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史詩,由此在瀘定這座紅色名城得到生動還原。

三年投入千萬 《飛奪瀘定橋》實景劇讓歷史“神還原”


萬事開頭難,再次開始創業,資金、場地、培訓等方面都面臨著許多新挑戰,“演員的語言障礙也是一個問題”,汪甲說,“我們的演員來自甘孜州18個縣,藏族、漢族、羌族、彝族都有,他們之前也都沒有演藝經驗,在臺詞的培訓方面,我們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

創業的過程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人力、資金投入,在獲得投資之前,汪甲和他的團隊也曾一度陷入困境。“我自己也做不下去,想要放棄的時候,演員們卻沒有動搖,每天都在辛苦的排練,確實也感動了我,我們也就這樣想,一定要咬牙堅持下去。”

“政府也給予了大力支持,為我們提供了一年免費的場地,也常常給予我們指導。而最讓我感動的是,很多本地的老爺爺、老媽媽看完之後,一邊抹眼淚一邊說,我們看到了過去的歷史,感謝你們。”

創意從萌生到最終開花結果,歷時三年,投資千萬。汪甲、尹航和他們的團隊終於實現了歷史的“神還原”。

“到了井岡山之後,我才發現紅色文化能做的這麼震撼,它的力量太強大了,現在我們瀘定也正在打造‘紅城綠谷’,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汪甲感慨。

84年後,大渡河依然日夜奔流,而人們也從《飛奪瀘定橋》實景劇中,對瀘定這座英雄之城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三年投入千萬 《飛奪瀘定橋》實景劇讓歷史“神還原”


三年投入千萬 《飛奪瀘定橋》實景劇讓歷史“神還原”


“看了這部劇以後,首先給我的是一種深深的震撼,作為瀘定人,我覺得這部劇讓我對這段歷史更加刻骨銘心”,觀看試演之後,瀘定市民曹雨說出了現場觀眾的心聲,“我們今天的生活真的來之不易,是當年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所以我們更應該懂得珍惜”。

記者:戴建偉 王涵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