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一带一路”外资流动逆势上升 互联互通红利逐渐显现

陈文玲:“一带一路”外资流动逆势上升 互联互通红利逐渐显现

陈文玲:“一带一路”外资流动逆势上升 互联互通红利逐渐显现

专家简介

陈文玲,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各位领导,各位与会的嘉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大国全球思维重新认识区域格局的变化与调整》。

我认为现在我们应该用新的一种思维方式来考虑现在的区域经济布局,虽然原来的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城市还是那个城市,但是要有新的思维方式,因为中国区域布局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几年我参加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评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评估、中国对外开放的评估,海南自由贸易区的前期研究,还有“一带一路”战略。从2014年一直到现在每年有不同角度的研究,感觉我们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思想,应该从有一些重大调整,与时俱进,传统的区域经济的理论在新的格局下应该创新理论,应该用新的思维方式考虑区域新的布局。通过这一段时间,对区域经济的相关跟踪研究,包括现在中美问题、国际问题的研究、国家的区域布局上、理论创新靠在座的各位,我说几点在工作中的体会:

第一,全球进入了空前激烈的大国竞争与博弈。大国竞争与博弈,未来要比拼的是哪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有韧性,有活力,有发展空间,有回旋余地。关于这一点,习近平主席在很多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央文件也有表述,把中国自己的事做好。做好中国自己的事,重塑区域的布局至关重要。中国目前的区域布局,发生了几点重大的调整和演化。一些东西是在不知不觉中演化的,一些是国家区域规划、区域布局政策调整形成的,我认为有几点特别突出:一是形成了若干个世界级的大城市群,世界级大城市群不是自封的,比如说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世界级大城市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也是世界级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等三个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也正在向着若干世界级大城市群发展。二是,在“一带一路”总的倡议下形成内外联动新的区域布局,中国 2.2万公里的边境,沿边正在成为新一轮开放的前沿,成为内外联动的空间过渡带,成为我们和周边国家发生新的经济联系的重要前沿或者说桥头堡群。今年在北京要召开“一带一路”第二届国际高峰合作论坛,与中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的国家已经达到124个,意大利是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最新签订的。和中国签订合作协议的国际组织达到29个。现在的区域布局实际上不仅是在国内的布局,还有国内国外的联动的布局,比如说中缅经济走廊,过去缅甸对中国态度也很复杂,现在缅甸成立了“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主席是资政昂山素季,昂山素季把推进建设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作为缅甸的重中之重。所以现在区域布局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仅有主体省份云南和缅甸的关系;还有长江经济带和缅甸关系;也有一些重点城市和缅甸的关系,比如缅甸规划一百平方公里的仰光新城,仰光新城就是按照中国经济特区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建设,由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这样的区域布局就是一个点状的,就是内外联动的布局,所以我们仅静态的看区域布局不行,还要动态地看。比如中老经济走廊,中老铁路,规划414公里修到万象,老挝规划未来沿中老铁路经济带,就是从云南的西双版纳作为起点到老挝,到老挝之后将来再和中泰铁路连接,就可以进入泰国湾,再南下就到了新加坡。这样一个国内外联动的区域布局,使泛亚铁路中线将中国和中南半岛连成了一体,这一条经济走廊就有了一条新的通道,而这通道不仅把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使中国通过老挝、泰国有了新的出海大通道。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原来最大的阻力来自缅甸和印度,但缅甸是联通的始点,至关重要。泛亚铁路的西线,原来缅甸是最大的堡垒,现在缅甸是最大的动力,所以区域布局完全不同。我们要有全球的视野,俯视我们的区域布局,而这个区域布局是内外联动的。

第二,就是我们过去把重中之重放在东南沿海,实际上现在东南沿海的产业和要素正在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比如说我们在昆明和缅甸政府商谈中缅经济走廊,看了一些昆明的新区,包括省级、国家级的,在这样的新区里边,有北京转移过去的大企业,有杭州的阿里巴巴,有深圳的腾讯,这些企业都在加快转移,产业在加快转移。比如说在云南瑞丽有北汽汽车,形成了北汽汽车的生产基地,迅速在对面的缅甸形成200多个零部件供应商,形成新的产业链布局,龙头在中国境内,在我们的沿边,但是带动的产业链在对面国家,这个区域变化引发了未来的经济新布局。

第三,由于基础设施的超常发展和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革命,会使区域空间布局、时空布局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比如说我们迎来了高铁时代,中国高铁四纵四横,未来八纵八横,它将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原来的城乡就变成了城市和城市,城市中的乡村的关系,而不是把城乡隔离开的那种城乡关系。未来的城市群与城市群的关系,未来的经济带和经济带的关系,高铁时代会缩短时空距离,会改变城乡存在的形态。下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发展和进步,也会对区域经济布局产生很大的影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未来会成为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城乡由于物联网、互联网也会使市场形态、流通形态、贸易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革。如果还按照原来的城乡关系和区域关系界定区域发展和布局,就不能适应未来信息技术和它硬基础设施未来带来变化。而且,我们的航空网、高铁网、港口网、高速公路网在中国都已经形成了,排在前十位的港口,有七个是中国港口。全球105个国家有中国修建的高铁或者中国修建的铁路。现在的中国和过去不能同日而语,我们既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又要面向未来、设计未来。

第四,要用大国全球思维创新区域发展的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目前来看滞后于国家区域战略布局,也滞后于未来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的要求。要推进和优化区域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优化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持续的动力,也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引擎,因此,用新的视角全球思维,要通过优化国土开发布局,这种布局不仅是原来概念上的那种国土,而是既包括黄色国土,包括蓝色国土,也包括从黄色国土、蓝色国土所延伸和链接进行的跨国的经济合作,“一带一路”将进一步连接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谢谢各位!

本文为陈文玲女士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9年年会上的致辞,全文已经本人审定。

文章选自澎湃新闻,2019年5月4日

CCG 纵览

⊙CCG“民间外交”纽约行:履行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探索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CCG华盛顿行:与美国主流智库、商会系列二轨外交活动

⊙CCG赴美与主流智库学术交流,加强中美理解与促进经贸关系

⊙回访美国三大保守智库:CCG智库专家团研讨中美关系新走向

⊙CCG智库专家团在华盛顿参加美总商会中国商务论坛,关键时点发出中国智库声音

⊙WTO原总干事Pascal Lamy 在CCG发表演讲,探讨WTO改革和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

⊙美国前财长、哈佛前校长萨默斯与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艾利森在CCG发表演讲

⊙全球化智库(CCG)报告集合

⊙慕安会落幕,中国智库就全球安全与治理议题发声

⊙欧洲政策选择中的中国智库声音—CCG应邀参加欧洲智库CEPS思想实验室年会

⊙中国智库首次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举办官方边会 汇聚国际声音共议“一带一路”新机遇”

⊙宾大全球智库报告发布,CCG入选14个榜单 蝉联世界百强智库

⊙ 凤凰卫视《问答神州》专访CCG理事长王辉耀

⊙CCG 峥嵘十年,再启航

⊙CCG2018年国际交流 在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

⊙CCG2018国际来访 关键时点探讨全球重要议题

⊙2018 年度CCG报告汇总:汇聚全球视野和中国智慧

⊙2018年度CCG图书汇总

⊙CCG2018年度名家演讲&国际交流集锦

陈文玲:“一带一路”外资流动逆势上升 互联互通红利逐渐显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