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走進首都斥資數百億即將竣工的一座全新多能互補的綠色機場!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有著比同規模機場低20%的能耗,6月30日即將竣工的機場已經開始了各項演練。

帶您走進首都斥資數百億即將竣工的一座全新多能互補的綠色機場!

充分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機場從建築圍護結構、暖通系統、設備與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自然採光、自然通風、非傳統水源利用、室內環境等方面進行綜合優化提升。

光伏發電應用廣泛:停車樓頂、貨運區屋頂、公務機庫、能源中心都有發電設施。

在蓄滯洪區周邊、公務機樓、飛行區服務設施建設淺層地熱利用設施。

在汙水處理廠配置汙水源熱泵等區域。

機場在機場貨運區、東跑道、公務機區三塊區域建設了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將一次性開發建成,年均發電量達到610萬度。

據瞭解,在飛行區北一跑道鋪設的光伏系統,是國內首個民航系統跑道周邊的光伏系統。

帶您走進首都斥資數百億即將竣工的一座全新多能互補的綠色機場!

打造綠色排水工程更節能

機場內一個能夠實現“滲、滯、蓄、淨、用、排”的綠色排水系統即將竣工。該工程建成後,能夠實現大興機場全場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和可持續水循環。

據介紹,該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充分借鑑了“海綿城市”的環保理念,先後在機場飛行區和公共區建設了6個收集雨水的調節池,和總長9760米的調蓄明渠。在公共區域修建了湖體面積10萬平方米的人工景觀湖。全場雨水收集設施總容積將達到280萬立方米,相當於1.5個頤和園內昆明湖的容量。

帶您走進首都斥資數百億即將竣工的一座全新多能互補的綠色機場!

為了機場的安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使用了 國內首創的層間隔震技術,使得機場可以抗住八級地震。

就連通往機場的高速路也用上了黑科技,高速路面大面積採用融雪材料,使結冰點下降到零下12度左右,這也是國內第一個大範圍使用這項技術的項目。

帶您走進首都斥資數百億即將竣工的一座全新多能互補的綠色機場!

地源熱泵滿足能源總量8%需求

機場的地源熱泵項目位於永定河蓄滯洪區內,創造性地將景觀湖區作為集中埋管區,通過耦合設計實現地源熱泵與集中燃氣鍋爐系統、鍋爐餘熱回收系統、常規電製冷、冰蓄冷等的有機結合,形成穩定可靠的複合式系統,可集中解決周邊規劃面積近250萬㎡建築的供熱需求,實現年減排1.81萬噸標煤。

結合冰蓄冷和電製冷技術,輔以區域燃氣鍋爐調峰,有效解決了機場257萬平方米配套建築的供熱製冷問題。

記者瞭解到,整個系統將建設2個地源熱泵能源站:其中,地源熱泵1號站為蓄滯洪區西側主幹一路以南和蓄滯洪區東側的功能用房提供冬季供熱、夏季供冷。本期供能面積為51.0萬平方米,遠期供能面積約為142平方米;地源熱泵2號站為蓄滯洪區西側主幹一路以北的功能用房提供冬季供熱、夏季供冷。本期供能面積為46.15萬平方米,遠期供能面積約為115平方米。

帶您走進首都斥資數百億即將竣工的一座全新多能互補的綠色機場!

據瞭解,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工程自2014年12月26日啟動,歷時整4年,目前4條跑道已實現全面貫通,助航燈光已具備調試條件,標誌著飛行區工程在年底前實現了大興機場總進度綜合管控計劃的要求。

4月1日,由中建八局承建的北京新機場次高壓A燃氣調壓站項目正式竣工驗收圓滿完成,標誌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能能源“中心樞紐”正式投產。自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具備接收上游氣源和向下遊輸送燃氣的能力,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順利運營提供動力保障。

這是一座多能互補的機場,它將光伏、綠色排水、地源熱泵與常規能源等進行了有機結合,可再生能源建設在保障機場供能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將環保、節能的社會效益與降低能源成本的經濟效益的有效統一,探索和開拓了機場未來的綠色能源新模式。

帶您走進首都斥資數百億即將竣工的一座全新多能互補的綠色機場!

近日,網友“goneless”曝光了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室內室外圖片,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心採光屋頂,看上去十分震撼。

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新聞中心首場發佈會上表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於今年9月底如期通航,與首都國際機場構成服務亞太、面向全球的國際航空“雙樞紐中心”,形成“一帶一路”空中走廊的重要節點。

帶您走進首都斥資數百億即將竣工的一座全新多能互補的綠色機場!

大興國際機場建成使用之後,北京地區將新增航站樓面積70萬平方米、跑道4條、停機位268個,機場旅客吞吐量將得到極大提升,大量國際航班時刻可以得到釋放,從而提升我國樞紐機場的國際競爭力。從遠期來看(2040年),大興國際機場按照年客流吞吐量1億人次、飛機起降量80萬架次的規模建設7條跑道和約14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機場預留控制用地按照終端(2050年)年旅客吞吐量1.3億人次,飛機起降量103萬架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