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有時候,人在江湖漂,身不由己。某個系統要運作起來,就需要不同的角色,所以,有些人當了面子,有些人當了裡子,這是系統運作時逐漸生成的,而不是個人選擇的結果,哪怕百般不情願。​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家庭”這個系統就一個很好的例子。

家裡很亂,兒子很丈夫都在玩,而妻子雖然下班很亂,但還是回去收拾。妻子覺得,是兒子和丈夫不去收拾,所以她才不得不去收拾。可正是這樣,兒子和丈夫才可以忍住不去收拾。這就是妻子在“家庭”這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家裡三個人(整個系統成員)共謀的結果。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這個故事還有另一面。

妻子總是幹活,心裡會有怨氣,她就會有很多抱怨和控制。這種抱怨也許會讓兒子變得反叛,讓丈夫變得疏離。這時候,他們更想不到要為妻子做點什麼。而妻子就會更抱怨,覺得自己為家付出這麼多,可是不僅沒有什麼回報,還得不到體諒。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在這個系統中,妻子承擔了一個勞累的角色。這是一個角色,也是一種行為舉止的限制,這是身份界定。無論妻子的勞累,還是妻子的抱怨和控制,都是這個系統運轉的結果。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雖然妻子身處這個系統中很痛苦,也很想改變,但因為系統的運轉需要,很難改變。這是系統中的關係互補,從這個系統成立時就漸漸形成了,而且會越來越牢固,越來越難改變。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關係中,人與人之間的行為和角色就像是一個拼圖,是他們把彼此塑造出現在的樣子,來完成系統這個大拼圖。“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系統裡所謂的好壞,都是相互造就的。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謹防陷入三種互補關係

第一種:在家裡或團隊裡,有些變得特別能幹,而有些人變得特別無能。

有一種愛,叫照顧得你生活不能自理。

記得大學報到的第一天,有個室友是父母送他到學校的。宿舍六個人,五個都是自己在套被套,只有那個室友的媽媽在忙乎著幫兒子整理床鋪。整理完之後,還不忘埋汰兒子:“你看你的同學都自己弄,只有你還要我來幫你。”室友:“我不會啊,長這麼大都沒弄過。”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在這樣的關係裡,兒子和媽媽都有一個潛在的共識:兒子沒那個能力,所以才需要媽媽幫忙。而這個共識和行為形成了一個循環,並相互加強——幫得越多,共識越強,共識越強,幫得越多。

第二種:通過把某人變成一個有問題的人,來維持系統的平衡。

​例1:夫妻分居後,兒子經常生病。剛開始不太在意,次數多了之後找兒子談心,兒子才說:“只有生病了,爸爸媽媽才會一起陪著我,所以我寧願生病”。

例2:男孩和女孩多次分手,卻總是分不了。原因是每次分手後,女孩都半夜喝醉後打電話給男孩,男孩每次都會去善後。每次分手,女孩都會多次自殘,然後男孩同意複合。

當系統運轉不靈時,試圖通過讓自己或某人出問題,來讓系統繼續運作。這是一種關係的互補,無奈的互補。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第三種:角色的錯亂,就是系統中某些人承擔了其他人該承擔的角色,並把所有人都固定在錯誤的角色位置上。

叔叔年輕的時候特別好賭,每每玩到半夜才回家。嬸嬸是個脾氣暴躁的人,看到叔叔經常出去賭就經常發脾氣,但叔叔基本不理她。嬸嬸因此經常掉淚,這時候堂弟會去安慰嬸嬸,並經常和嬸嬸一起指責叔叔。越指責,叔叔越賭,嬸嬸越生氣,越生氣,越指責。

這種固定的互動模式:指責者、安慰者、受害者,讓三個人都沒辦法動彈。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對於關係來說,改變不僅僅意味著改變某一個行為,而是從你改變這一行為開始,就是在重塑這個系統。當你有所改變時,這個系統會產生一定的混亂,你必定會收到很多阻力。但是最終,這個系統會從混亂中重新達到新的平衡。一種更多可能性,更多彈性的平衡,一種更利於每個人成長的平衡。

謹防陷入這三種互補關係

​人原本有很多可能性,而互補最大的特點是通過固定這些角色,抹殺了更多可能性。這會讓關係中的每個人,都失去改變和成長的機會。我們要思考的是:為什麼會在這樣的角色和位置,而我們是否一定要承擔那個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