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古玩市場上的高手?

用戶133749265


我有一塊紅石頭,用火燒時有一層臘油,放到水裡立刻變得鮮紅鮮紅的,請問老師們是什麼石頭?





用戶7827431522341


頭條又給了(如何辨別古玩市上的高手?),我的朋友圈裡就有幾位收藏古玩的主。關係不錯,幾十年的私交。他們在八十年代上學的時候就開始玩古玩,剛開始就是玩個古錢幣,小古瓷,古玉古珠等等……是那種這邊買,就跑到上海,廣州等市場就賣的主。那時候就是靠工資吃飯,順便掙幾個小錢。時間長了,見識多了,理論知識也豐富了,古玩上的實戰經驗也是經歷滿滿……幾十年後的今天,我發現他們變化特大,朋友相聚,平時話語不多,就喜歡談他古玩項目上的三板斧,古瓷,古玉,古珠這幾項。撿漏不喜,打眼不燥……平時出門,就喜歡獨飄。偶而去他們家裡做客,呵呵!家裡的老物件可真是不少。檔次精稀物件,的確不少!這幾位朋友,應該是人們所說的古玩收藏的行家吧!

~~~再來聊聊他們進貨入手方式吧!不論是逛地攤,還是轉古玩店:都是看!把眼睛盯貨,發現有入眼的老物件,即近看,上手眼判。識窯口,鑒年代,找瑕疵,詢出價,得價即還。是得是棄,與貨主得失,一,兩回合,定有結論。

~~~特別好奇他們的思路,怪怪的!幾十年來,他們還是古玩收藏那幾項:古瓷,古玉,古珠寶,也不感覺得煩。可能就應了人生事業二,八定律了吧。

~~~現在許多收藏(古玩)的人,稀裡糊塗的收了那麼多的寶貝,整天愁的是真假,天天急的是出貨。其實把心安靜下來,把你玩的那幾項收藏物件,理論上搞清晰,實戰,上手,眼鑑,入手,出物等環節調理順溜……時間長了,你就是行家裡手。






大漠樓蘭2


古玩市場上的高手一般具備這樣的幾個特徵:

一是絕不誇誇其談,高調賣弄,一般都比較低調。凡是動輒牛皮哄哄,說起來知識一套一套,說起來他認識圈內人一串一串,這樣的人十有八九是銀樣蠟槍頭。

二是高手一般在市場上輕易不詢價,如果詢價一般都還價。讓賣家不賣可惜,賣了又不賺多少錢。因為高手對市場價格的把握和掌控較準。當然也有聲東擊西的詢價方式的,目的是掌握賣家的心理價位。

三是高手在市場上買東西,絕對不拖泥帶水,優柔寡斷。因為市場上能入眼的、看好的東西,畢竟不是很多的,機會可能稍縱即逝,這也是一個高手行家有錢、有眼、有緣和有膽的一個方面。

四是高手絕對不是一個收貨匠,一定長時間鑽研學習,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收到的東西回去以後一定認真研究,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在高手過招,偶爾請教的時候可以得到體現。

當然還有一些特不再祥述。



潤古齋話瓷


1:行家觀賞古玩眼獨,用眼晴一掃便能夠準確敏銳的,從大量器物中篩選出真品精品,而且上手有規矩。但是缺乏眼力和市場經驗的外行人,觀賞處於盲然無目地的狀態。不會上手鑑賞古玩,也不懂得怎樣進行交流溝通。

2:有經驗和眼力的行家,在市場或陌生人面前絕不外露,態度是十分低調的。而假行家習慣於自我表白,例如買賣或收藏幾十年了,眼力多麼的好,貶低別人眼力差或水平,抬高和吹噓自己。

3:行家如果看上一件古玩,只要給了價錢,必守信的花錢買下。但是外行人給價以後,要麼不懂規矩的反悔,要麼藉口推辭逃脫。

4:行家對古玩的真與假不會輕易進行評論。但是外行人,不懂規矩,胡亂評價別人的藏品。

5:行家絕不會對市場上流通的古玩,公開的鑑定及發表評論。但外行人不懂得業界的規矩,不但進行公開的鑑定而且不負責任的評估價格。

6:行家對自己的藏品絕不對外曝光。而外行人不但嘚瑟自己的藏品,而且違被行規進行故意炒作。

7:凡是精通古玩的行家,對外均採取,懂而裝不懂的態度。但是外行人偏愛張掦,並且習慣於不懂裝懂,生怕別人說不懂。

8:行家論真偽,講事實憑證據。而外行人論真假講資格和學歷。

9:行家把金錢做為收藏的重要條件,把眼力做為收藏的決定因素。但外行人只把金錢做為收藏的絕對因素。

10:行家學習古玩知識重視買賣實踐,而外行人學習古玩靠書本,只懂理論而不會實踐。

以上簡單闡述了行家與外行的一些行為區別。


古玩夜話


只要看到某人在古玩市場上,走馬觀花,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觀察一遍,突然停在某一攤前拿起一件藏品,問攤主要價幾何,討價還價一兩回合,成交走人,這是絕對的高手,古玩達人。






夢翔509



市場上的高手,首先自己要有藏品,藏品質量越高,藏者對於器物的認知也就越深。所謂眼光,就是對器物的認知,所謂高手,無非是對器物認知正確於否的程度。一般而言,真正的高手必須具備各方面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從藝術、工藝、文史以及辨識的基本規律與理論,應有較深入的理解。再加上長期實踐之中所得經驗,如此方得古玩器物認知之道。僅以直觀而察之,所謂感覺,那是很難深入於古玩器物的辨識之中,而可成其一一一高手。

要在市場眾多的經營者中尋找到所謂高手,至少尋找者自己首先應該知道怎樣的人才是高手,高手具備那些素質,然後再去尋找。否則連自己要尋找怎樣的目標都不清楚,又如何去尋找?如果自身連一些基本的常識都不具備,那又如何辨別何為真高手?何為假高手?但是有一點,市場上的真正高手,一定是具有相對的基本實力。無論器物還是知識,以及經營都應如此。

圖片,南宋官哥,自藏。此器藏於二OO二年左右。初見認為有老的可能。以後一直未得認可,至二O一五年前後,再次陳設,底中“官"字,原本幾乎不可辨,現卻清晰。此歲月之變也莫可知。觀者漸以為到代可能性大。前後近十五六年,不斷反覆推敲、捉摸、交流、碰撞,現以為可公開大眾賞評。其中的煎熬倍受,也當作玩古樂趣。


乾得堂


古玩市場上的高手其實比較容易辨認。

因為高手一般都非常講究市場規矩。

高手對市場上待售器物,很少指指點點,發表評論的,尤其是議論器物的真假,如同行朋友詢問,也多以含蓄之語相對。大多數店舖、攤位不作停留,只有少數真品且感興趣的,才會多看一會。假若碰到有吸引力的東西,且賣家亦是行家,很容易產生一見如故之感,相言甚歡!

伸手不多,一般自己很想要,旁邊又有不少人,不便與賣家議價。東西不放手吧,賣家不肯鬆口,想"欲擒故縱"吧,觀者會借你眼光玩"捷足先登”。

通常講價比較簡單,買賣雙方對器物的定位、行情都有一定的瞭解,價格都在一定的範圍,只要不太離譜,不會有太多的拉鋸。

高手不用放大鏡觀察真偽,對大多數賣家而言,在市場上拿著放大鏡反覆觀察的,往往被認為外行,如果他"確認"了,即便是低仿品,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多要點。

有些朋友會問賣家"有沒有好東西?",或叫賣家"拿好東西出來!",高手則不需要。幾句話交談下來,賣家就知道拿哪樣"好東西"給買方看了。能看到賣方寶貝的是兩種人,一種是能夠出"好價錢"的,另一種是能夠切磋寶貝價值的。高手往往不用問,就會看得到賣家真正的好東西。

還有人會問賣家"你這東西哪來的?”,"你買來多少錢?",等類問題,這在古玩市場也認為是不合適的。顯然,高手是以自己的準確判斷行事,不會問出這一類問題來的。

總之,高手在市場上都比較低調,他們不需要在市場上與他人一較高低,在收藏和行為上都可以很好地自律,並遵守市場規則。

因為收藏不僅是眼力,收藏是人品、是心態、是良好的學識。


瓷海一葉


古玩市場的高人,一般不輕易逛那些專賣高仿作舊的所謂古玩店,高人距離貨物十米甚至二十米就知道東西是否惦當,根本不用上手,高人一般有固定購買對象,因他們眼光好,出手亦比普通藏家闊卓,收到好貨的藏家都會找高手過目或交易。每個城市每個古玩城都有若干這樣的高手,他們平易近人,表現低調,不輕易評議別人藏品,除非有人禮貌地專心請教還懂得市場行規,不會輕易得失同道,高人們歷經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摸趴滾打,眼光精準獨到,極少買錯,,現今高人都基本與世無爭,悠閒自得,飲杯靚茶,燒點沉香,玩件靚玉,悠哉悠哉地在自家店鋪消磨時光,不要以為高人東西很貴,他們要價非常實在,會留點空間給買家走位的,若有幸遇見認識到高人玩收藏你就肯定會成為一個賺錢的成功收藏家。











玩古西南貳百虎


古玩市場上的普通高手,能準確的辨別真偽。逛攤時不輕易上手拿貨,看攤的時間也快,很少看一件又一件,彷彿是在做安檢掃描。看上東西有時主動出價,交易不墨跡,也不死壓價,價格合理就成交。

大師級高手能擺脫市場的束縛,即使市場上沒有好東西,他們能精確判斷出藏品未來的漲落,在藏品低價時蒐集囤貨,儲存上一年半載,在高價位時拋出。他們往往是市場的掌控者,能左右某種藏品的價值,多數是市場的大鱷。


宗師級高手萬里挑一,其鑑定水平絕對屬專家級,最關鍵不僅僅自己有研究,而且弘揚傳播歷史文化,讓更多人瞭解收藏的意義,掌握藏品鑑定技巧,其社會知名度也高,是悠久古文化的傳承者。

其實收藏不僅僅是學知識,掌握真偽鑑別。關鍵是“收心”,能斷除貪慾,遇到低價藏品時千萬不要衝動,就能杜絕吃虧上當。世間的好東西千千萬,誰也不可能全部佔有,收藏是一種精神追求,而不是單純物質的佔有!


在玩收藏的過程中,一定要能夠不恥下問,多學多問掌握更多的知識,不斷的接觸實物,多參觀博物館,最終也能成為收藏高手……

同學們,誰知道收藏家?

我爸爸就是個收藏家,經常揹著媽媽藏私房錢……


雨安居士1


我家祖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