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把时间调回十几年前,大概在2005年前后吧,那时候的年夜饭餐桌上,几乎有90%的家庭里,都会摆上一种饮料——汇源果汁。

那时候的汇源究竟有多厉害?这么说吧,当时我的表哥,是我所在城市的汇源果汁的总代理,我跟同学吹牛的时候,都是直接把我表哥搬出来,然后就会收获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当然,这话今天看起来确实是太滑稽了,一个代理商而已,有什么好吹嘘的,可是你把这种心情放到现在,就会感觉这和“我表哥在阿里、腾讯这样的公司里做高管”,其实是一样的。

但是现在来看,别说是过年了,就是平时你去便利店里,几乎都找不到汇源的影子,这就很奇怪了,堂堂“国民饮料”,号称国产饮料骄傲的民族品牌,咋就突然消失在大众视野里了呢?

如果你现在打开搜索网站,去查找汇源相关的信息,那可真是一片衰败的景象啊,“负债百亿,即将退市”、“汇源可能卖身给XX”、“高管离职,合伙人跑路”

之类的字眼,几乎每隔两三条就会看到。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但曾经的汇源可不是这样的,而且如果你看懂了汇源成功的原因,甚至都不会相信它今天会有这样的处境。


汇源的成功路径之严格的品质把控


那时候喝过汇源果汁的小伙伴,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有一款叫做“100%果汁”的系列产品。

这个系列一直以来都是汇源的明星产品,当时,汇源带动了几十家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的果蔬茶奶原料基地的发展,自主加工果蔬原浆、浓缩汁,同时从国外进口优质浓缩果汁,就是为了保证产品的安全、新鲜。

同时,汇源一直都在坚持自主创新,联合国内外著名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部门,共同实施了几十个科研项目,有些技术至今仍在沿用,毫不夸张的说,开创了我国果汁饮料无菌冷灌装时代的企业,正是汇源。

通过对优质原材料的把控,以及牢牢握在手里的核心技术,汇源给广大消费者们提供了新鲜而且有营养的果汁饮料,这是人们认可它的重要因素。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汇源的成功路径之占领细分市场


汇源是国内最早进入果汁市场的企业之一,我记得同时期知名一点的,好像只有“牵手”这个品牌。

在20世纪90年的时候,饮料行业的霸主,是以可乐为首的碳酸饮料系列,果汁的市场可谓是小的可怜,但是同一时期,消费者对健康的心理需求被唤醒,果蔬汁市场一下子变的开阔起来。

汇源的目光就瞄准了这部分市场,通过宣传和产品定位,给广大消费者塑造了一种天然的、健康的品牌形象,随后,汇源的动作更加迅速,开展各种线下健康倡导活动的同时,又赞助了多个体育赛事和娱乐节目。

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汇源便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这个领域内的巨头,跃升为中国饮料十大品牌之一,特别是全智贤用蹩脚的中文,说的那句“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的品牌口号,已经渗透到无数过人的内心。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但是我们说回现在,按理说,照这样的路径发展下去,汇源这个品牌不应该消失的这么快啊?

可事实是,在十年前,也就是2009的时候,一次非常严重的“受伤”,让汇源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感受到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旅程,这件事必将伴随着汇源的起落,一直被人们所牢记,那就是著名的“可口可乐并购事件”。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不过这件事实在是说来话长,小凡在这里长话短说,挑重点的给大家交待一下:

2008年9月3日,可口可乐宣布,计划以179.2亿港元收购中国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这个价格几乎是汇源总资产的3倍。在同一时间,汇源的老总朱新礼表示:“企业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搞企业,价钱好的时候你都不知道卖,你还叫企业吗?”

此话一出口,真的是一石激起了千层浪,要知道,在当时的网络投票中,有80%以上的网民都是反对这项收购的,结果朱新礼同志却发表了这样一番言论,民众瞬间炸锅,表示“宁肯喝白开水,也不会喝可口可乐版的汇源果汁”。

不仅是民众,就连其他国产饮料品牌也跳出来发声,虽然收购这种事情合法合规,但是作为一个带有民族情结的品牌,不应该忘记政府和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同时表示自己会继续坚持走民族品牌的道路。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当然我们说这里可能有企业公关的因素在,但是可以看出,此次的会员并购事件,的确是引起了非常巨大的轰动,包括民众、同行以及其他国内知名品牌都参与了进来,可以说,这是自打进入千禧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外资并购事件。

2009年3月18日,这件事最终尘埃落定,商务部表示,可口可乐并购汇源公司的行为,未能通过《反垄断法》和相关审查,轰轰烈烈闹了半年的并购案以这样的结局收场,这肯定是朱新礼,乃至汇源公司最不愿看到的。

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到如今的这十年,汇源跌下“神坛”,带着这道一直流血的伤口,忍痛负重前行,慢慢的在本土饮料品牌的竞争中,惨淡退出。

现在汇源的高管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广告也在不断的砸,但是,至于它未来还能不能翻身,或者说重新完成崛起,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了答案。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简单回溯汇源的成功与失败,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构建品牌的因素,其实远不止形象包装和营销传播这么简单,当一个企业的使命和愿景,融入了民族情结时,这个品牌早已不是企业的形象,它甚至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品牌形象。

从“汇源受伤”的这个事件里,我至少收获了下面几点启发:


No.1:品牌美誉度的核,是人们的支持与信任


品牌美誉度,它是衡量一个品牌是否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这个品牌在市场中,用户对于它的好感和信任程度,它很难靠广告宣传来实现,换句话说,品牌美誉度的积攒,都是企业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积累出来的。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事件,引起了如此大范围的讨论,可以看出人们对于汇源这个品牌是高度重视的,或许连朱新礼本人都不曾想到,国人会如此抵触这次并购事件。

当一个小品牌成长为大品牌,最后成长为民族品牌时,其核心价值必定是源于人们的支持和信任,

汇源的成功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而它的失败也正是因为并购事件,让他们深深感到失望。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No.2:企业家和商人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民族责任感


我的第一位老板曾经跟我讲过,商业市场中存在三种人,第一种是生意人,他们见到利益就会扑上去,不在乎任何人、任何事;

第二种是商人,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会为了利益而放弃自己的原则,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概就是这种人;

第三种人的境界最高,他们心系民众,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动,关心整个行业、乃至商界的的格局,这种人叫企业家。

“企业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这样的言论,如果出自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之口,或许还情有可原,但是作为一家民族企业,有着响当当的品牌知名度,说出这样的话未免有失民族责任感了。

我们从不要求每个人都有企业家的格局与智慧,但是客观说,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打造出一个民族品牌实属不易,企业主若是在这时放弃了民族情结,对于品牌、甚至是本土品牌的士气,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No.3:并购只是表象,入侵才是目的


假如汇源被并购了,它今天的处境会好一些吗?

说实话,这个真的未必,在汇源之前,已经有不少本土的知名品牌被外资收购,比如小护士、乐百氏等品牌,在被外资收购后的几年,都慢慢的退出了市场,说的直白一点,被收购之后,企业原来的理念、文化、使命通通都要大洗牌,完全听从“新东家”的安排。

表面上看起来,这是并购,但是仔细一看,在并购完成后,民族企业的寿命基本也就此终结,用买下你的方式来消灭你,从而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就问你怕不怕?!

就像是前几年,包括最近几年也是,很多巨头们对待有潜力的中小型企业一样,在你崛起之前,直接就把你扼杀在摇篮里,不得不说,收购只是手段,入侵才是目的。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品牌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带来各种各样的复利,以至于很多企业都在品牌战略上下足了功夫;

可是我们转个面再看一下,品牌同样是非常脆弱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品牌的所有积累,都离不开消费者的支持,盲目的放大品牌影响力,或是完全不在乎人们对于品牌的内心情结,企业在“阴沟里翻船”就不足为奇了。

它曾是国产饮料的骄傲,年夜饭必备饮品,如今拼命宣传却无人问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