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各級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開展脫貧攻堅紀略

來源:人民之聲報·甘肅人大客戶端通訊員 牟永祥 溫建成

人大代表再行動 脫貧攻堅到一線

——甘肅省清水縣各級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開展脫貧攻堅紀略

2月23日,甘肅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脫貧攻堅推進(視頻)大會,清水縣十七屆人大代表、土門鎮梁山村黨支部書記馮小明獲得甘肅省脫貧攻堅獎奮進獎,清水縣其他兩名縣鄉人大代表獲得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據瞭解,清水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9年是清水縣的脫貧摘帽年。今年以來,清水縣堅持把整縣脫貧摘帽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和一號民生工程,以義無反顧的氣魄、決戰決勝的勇氣、戰則必勝的信念,向貧困發起總攻。清水縣各級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也積極行動起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自身優勢,主動作為,不當旁觀者,凝聚正能量,全力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為脫貧攻堅貢獻力量。

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爭當“五大員”

張有成家是清水縣秦亭鎮麥池村麻池灣組最困難的貧困戶之一。他家有4口人,父母都是文盲,且已年過六旬,基本無勞動能力;妻子為精神病二級殘疾,長期依賴藥物維持;張有成小學文化程度,無技能,在家放羊,一家人的生活僅依靠養羊維持,非常困難。省市縣人大代表、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清水縣委書記劉天波得知情況後,將這一戶作為自己的幫扶戶,多次深入張有成家瞭解情況,與父子倆促膝交談,分析致貧原因,核算收入,商討幫扶措施,制定了“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積極開展幫扶工作。

張有成家主要致貧原因是疾病,次要致貧原因是缺技術。針對張妻趙青芳患有精神病的情況,劉天波指導村上為其制定了健康扶貧“一人一策”幫扶措施,協調落實由市級專科醫生王文瑜、縣級專科醫生王建平、鄉級醫生張新康、村醫杜平崗為成員的家庭簽約醫生團隊,為趙青芳提供醫療服務,並定期安排她到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複查。現在,趙青芳的病情有所好轉,且於2018年6月抱養了一個兒子,全家人異常高興。

針對張有成缺實用技術的實際,村上安排他參加了由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舉辦的人才支撐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班和由縣畜牧局舉辦的蜜蜂養殖技術培訓班,學習了一些基本的養殖技術。但劉天波認為,要讓張有成家穩定脫貧,必須靠產業帶動。於是,針對張有成家有耕地23.3畝,雖然土地瘠薄,但適宜種植中藥材實際,劉天波幫助張有成將大部分土地種植連翹。用劉天波的話說:“這既能增加長期收益,又能把勞動力從土地上騰出來發展其他產業。”同時,劉天波還幫助張有成落實了架豆種植項目2.6畝。這一項目入股專業合作社後,按照純收益40%分紅,每年可收入1500多元。

張有成家養羊40多隻,一直放養。2018年,劉天波幫助他家修建了羊圈,落實了飼草補助政策,續貸精準扶貧專項貸款5萬元。同時,依託六大產業養羊項目扶持購羊10只,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成為脫貧的主導產業。把張有成納入村級扶貧專崗,每月工資1000元,形成穩定收入來源。協調落實衛生廁所改造項目,改建廁所1座,幫扶“三筐一桶”垃圾分類設備一套、碳纖維節能炕1個、節能灶1個,依託危改項目修建了3間新房,自來水已經入戶。2019年1月,張有成父親張生榮去世,一家人非常悲痛。劉天波拿著大米、油、棉被、衣物、火爐、煤等慰問品看望,並結合全縣開展的“暖冬行動”,幫助張家打了頂棚、鋪了地磚、粉刷了牆壁,消除了視角貧困,幫到了群眾的心坎上。經過劉天波的幫扶,張有成家“兩不愁三保障”均已達標,已經形成了穩定脫貧的主導產業,今年就可以脫貧。張有成說,共產黨的政策好,幫扶幹部好,在劉書記的幫扶下,我由放羊娃變成了養羊專業戶,有穩定的工作,每月有固定收入,吃上了自來水,住上了新改造的房子,有了衛生廁所和電炕,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清水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偉東說,劉天波為我們作出了榜樣,全縣各級人大代表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爭當“五大員”,為整縣脫貧出力流汗。

深入基層一線,爭當政策法規宣傳員。各級人大代表深入田間地頭、走進農戶家中,面對面交流、零距離溝通,向群眾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脫貧攻堅各項政策以及法律法規,及時把黨中央的決策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部署宣講到群眾中去,引導群眾樹立主體意識,提振精神狀態,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發揚自力更生精神,創造幸福美好生活。

密切聯繫群眾,爭當民情民意代言員。各級人大代表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諾言,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真誠傾聽選民和群眾意見,真實反映群眾意願,通過提出議案、建議和意見等履職形式,推動解決貧困群眾最直接、最迫切的問題,各級人大代表共提出脫貧攻堅方面的意見建議200多條。

發揮自身優勢,爭當攻堅拔寨戰鬥員。各級人大代表都拿出“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勁頭和熱情,充分利用好各自領域的人脈、優勢和資源,積極主動為貧困戶提供物資支持和技術保障,千方百計為貧困村摘帽、貧困戶脫貧指路子、想法子、出點子。黨員幹部代表在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特色產業項目、農村“三變”改革上主動作為;專業技術代表經常走進貧困村戶傳授實用技術,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農民代表在領辦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推進產業發展等方面作出表率;企業代表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貧困戶提供發展平臺,吸引閒散勞力入崗就業。

維護和諧穩定,爭當矛盾糾紛調解員。各級人大代表積極配合鄉村抓好社會事務管理,溝通思想、增進理解,理順情緒、化解矛盾,團結鼓勁、提振信心,發揮人大代表作為黨委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00多件,為脫貧攻堅工作減少阻力、增強動力、凝聚合力。

履行代表職責,爭當精準扶貧監督員。圍繞脫貧攻堅,縣人大常委會和各鄉鎮人大組織各級人大代表開展執法檢查、專題調研、工作視察等活動46次,監督扶貧政策是否落實、扶貧資金是否規範使用、幹部作風是否紮實、脫貧攻堅是否取得實效,全力促進脫貧攻堅工作紮實開展。

清水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偉東說,全縣各級人大代表在脫貧攻堅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在甘肅省表彰2018年度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先進集體和個人名單中,清水縣獲表彰人員中兩位是縣人大代表、一位是鄉人大代表。縣人大代表馮小明是土門鎮梁山村黨支部書記,她從發展產業入手,組織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和互助資金協會,建成了2731畝果園;組織376人到北京、上海、蘭州搞建築、餐飲、家政服務,這些人一年普遍能掙到2萬元以上;組織15戶人家搞起了養豬養羊,每戶年收入均在2.5萬元以上;22戶人家建起了光伏電站,一年戶均增收3000元。通過發展產業,全村人均收入達到5125元,貧困戶人均達到3648元。2018年,梁山村大力推進富民產業培育、傳統文化保護、村容村貌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林業生態建設等脫貧措施,夯實了梁山村打好脫貧攻堅戰的基礎,拆除危房37座、危牆1671米和亂搭亂建房屋276間,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通過“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和到村到戶項目的實施,村內建起了愛心超市、扶貧車間,並且依託“三變”改革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了“人人有事幹、戶戶有產業”的局面。2018年2月12日,在成都召開的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上,馮小明向習近平總書記當面彙報了村上近年來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難問題,以及下一步的脫貧思路。2019年2月,馮小明獲得甘肅省脫貧攻堅獎奮進獎。

清水縣十七屆人大代表邵繼平是新城鄉黨委書記,他帶頭抓好全鄉的脫貧攻堅工作,走訪了全鄉所有建檔立卡戶並填寫了走訪記錄,聚焦“五個一批”工程,著力從改善人居環境入手,依託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集中搬遷群眾10個村319戶1676人,改造危舊房152戶,新建村級綜合性文化廣場15個、鄉村舞臺14個、標準化村衛生室8個,實施通暢工程12個村80.9公里、砂礫路57.7公里、產業路23公里,全鄉12個行政村70個自然村實現了水泥路(砂礫路)全覆蓋。實施12個村巷道硬化18.3萬平方米,圍牆改造10500米,改造衛生廁所100戶,改造旱廁493座,硬化庭院357戶,建成3000瓦戶用光伏太陽能發電項目186戶、60千瓦集中式光伏太陽能發電站1個,輸轉貧困人口勞動力2300餘人,實現勞務收入7000餘萬元。全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逐步改善,脫貧攻堅步伐穩步推進,實現穩定脫貧人口678戶3338人。2018年,邵繼平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新城鄉人大代表海小明是黃梁村黨支部書記,他帶領全村回族群眾苦幹實幹,修產業路8條18公里,硬化村內巷道8000平方米,新建村幼兒園1所、村級綜合文化廣場1處,建設核桃園3500畝,栽植連翹2000畝,種植黃豆600畝、甜玉米800畝、馬鈴薯600畝,實施“一池兩改三化”工程,新建垃圾池4個,開挖垃圾填埋點1處,安裝垃圾桶40個,改造危舊房80戶,改造危舊牆90米、粉刷塗白9000平方米,栽植村內行道綠化樹7.8公里,安裝光伏太陽能項目40戶,改造衛生廁所50戶,實現了全村195戶907人安全飲用水全覆蓋,徹底解決了黃梁村交通條件差、沒有致富產業、無群眾文化生活場所的面貌。他帶動合作社種植蔬菜35畝,落實六大產業18戶,庭院硬化27戶,危房改造7戶,旱廁改造23戶,群眾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2018年,海小明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縣鄉人大和各級人大工作者圍繞脫貧攻堅開展工作

在決戰脫貧攻堅戰役中,清水縣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困難群體,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把助力全縣脫貧攻堅作為人大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圍繞產業扶貧、衛生扶貧,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於畜牧養殖、公共衛生服務等專項工作彙報;對《甘肅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進行執法檢查,專題聽取了縣政府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精準扶貧互助資金落實、義務教育、美麗鄉村建設等工作審議意見貫徹落實情況的報告,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35條。

清水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全體同志積極開展幫扶工作,決勝脫貧攻堅戰。清水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主任楊德元介紹說,按照縣委的安排,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偉東、副主任趙愛平、畢德祥、劉志偉、周建新分別包抓白沙鎮、遠門鎮、山門鎮、郭川鎮、松樹鎮的精準扶貧工作。他們認真落實“131”工作法,即:在每週5個工作日內,其中1天時間深入各自聯繫包抓的鄉鎮指導重點工作,幫助鄉鎮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3天時間抓好各自分管、聯繫領域的工作,重點指導協調相關部門制定有關工作方案,研究解決有關工作中的突出問題,督促相關部門加快工作節奏,迅速落實縣委部署;1天時間在機關學習政策法規、思考實際問題、處理日常事務。常委會領導圍繞脫貧攻堅,經常深入聯繫鄉鎮、村組、農戶,蹲點調研,檢查指導,支持和幫助聯繫鄉鎮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等各項工作,盡心竭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縣人大常委會機關原來在白沙鎮開展幫扶工作,由於白沙鎮不是深度貧困鄉鎮,貧困人口少,幫扶任務相對較輕,2018年,機關幹部職工全部投入到深度貧困鎮山門鎮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制定“一戶一策”,落實幫扶工作措施,和鄉村幹部一道,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清水縣山門鎮山門村是貧困村,縣人大常委會農業工委副主任張富傑擔任該村第一副書記。他吃住在村上,對全村1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了全面走訪,詳細瞭解他們的家庭成員、生產生活、產業發展、收入來源、政策落實、意願需求等情況,制定了自己所幫扶9戶貧困戶的“一戶一策”,對其他戶的“一戶一策”及動態調整附頁進行了修改完善和更新。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維修自來水管道240米,改造危房2戶,為貧困戶落實“六大產業”發展資金15萬元,成立清山源種養殖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116戶貧困戶發家致富,使該村2018年實現了整村脫貧。

像張富傑一樣,清水縣人大常委會機關還有4名同志分別擔任幫扶行政村第一書記或副書記,18名幹部職工幫扶貧困戶93戶。全體機關幹部積極投身脫貧攻堅戰,深入聯繫村、聯繫戶瞭解情況,堅持缺什麼幫什麼的原則,制定“一戶一策”,落實幫扶工作措施,開展暖冬行動。2018年,為山門鎮白河村協調落實鄉村旅遊項目資金15萬元,為白河村、山門村、薛家村的貧困戶送去火爐、煤炭、棉被、棉門簾等物資,為山門鎮脫貧攻堅工作出力流汗,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清水縣白駝鎮人大主席趙豔芳分管全鎮的精準扶貧工作,全鎮有多少貧困戶、每個未脫貧戶的基本情況她都清楚,未脫貧戶的致貧原因是什麼、有什麼困難、需要發展什麼產業,她都瞭解,對全鎮的脫貧攻堅工作可謂瞭如指掌。她指導制定了全鎮557戶未脫貧戶和948戶已脫貧戶的“一戶一策”及動態調整附頁,組織開展鄉村初驗、人均可支配收入測算、程序性資料完善等工作。她注重扶貧扶智結合,積極宣傳落實免除(補助)學前教育保教費、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兩後生”補助等政策;組織“光榮脫貧戶”開展先進事蹟宣講18場次,培養脫貧典型22人,宣傳精準扶貧政策2000餘人次;積極協調建立“愛心超市”2個,實行“積分制”管理,提升了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精氣神;積極落實“六大產業戶”107戶,幫助鼓勵婦女發展種養殖產業,增加產業收入,爭取早日脫貧。趙豔芳被清水縣委、縣政府表彰為千名科級幹部下基層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

楊德元說,與趙豔芳一樣,清水縣各鄉鎮人大主席都把主要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全部都包片駐村,積極制定落實“一戶一策”,開展駐村幫扶等工作,成為脫貧攻堅的中堅力量。

白沙鎮人大開展“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再行動”活動,轄區內59名各級人大代表每人聯繫兩戶貧困戶,他們以發展富民產業、增加農民收入為己任,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之以恆,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與人大工作、代表工作結合起來,為貧困群眾獻一份愛心、做一些實事,切實在某個方面為群眾解決困難、化解矛盾,真正做到來自人民、服務人民,代表好和維護好群眾的利益。

白沙鎮人大辦公室主任周鴻介紹說,白沙鎮人大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做到了“四個結合”。將脫貧攻堅工作與代表小組活動相結合。白沙鎮人大把脫貧攻堅工作納入代表小組活動計劃,組織全鎮4個代表小組集中開展視察培訓活動,主動為聯繫村戶提出意見建議,傾心竭力幫助所聯繫村戶分析貧困原因,找路子、出主意、定計劃、選項目、送技術,幫助所聯繫村戶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將脫貧攻堅工作與代表述職相結合。組織代表開展述職評議活動,述職時要求代表將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要內容,向選民報告自己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情況和為群眾幫辦實事的情況,接受群眾監督。將脫貧攻堅工作與代表學習培訓相結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扶貧政策納入培訓計劃,以“人大代表之家”為基地,建立長效機制,組織代表傳達學習省、市、縣脫貧攻堅工作有關會議精神和文件,學理論、學政策、學法律,滿足代表履職需要。將脫貧攻堅工作與代表考核相結合。建立代表履職檔案,制定了量化計分的代表履職評議辦法,以百分制為標準,把脫貧攻堅工作單列進行考核,考核結果作為推薦代表連任或者予以誡勉、勸辭的依據。

周鴻介紹說,白沙鎮各級人大代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突出“三個精準”,積極開展幫扶工作。在改善基礎條件上精準發力。轄區各級人大代表針對聯繫村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和村衛生室、文化室等公共服務設施比較差的現狀,幫助聯繫村爭取項目,增加投入,著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經過努力,完成太石、樺村、四升川等20個自然組的小巷道硬化共計42986平方米,對樺村、元坪等村完成農網升級改造工程、農村飲用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危房改造;對趙溝村等6個村52戶238人精準扶貧戶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對118戶C、D級危房2年內完成改造,集中實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貧項目,加快“鎮村舞臺”建設,新建樺川、元坪、代溝等5個貧困村休閒娛樂文化廣場5處10000多平方米,提升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服務功能。在培育特色產業上精準扶持。採取幫建示範基地、引進良種、捐贈物資、協調項目等辦法,加強農業產業化建設,全鎮果園面積達到3萬畝以上。蔬菜種植面積200多畝。藥材種植面積300多畝,畜禽飼養量達到1萬多頭匹只。在提升農民素質上精準施策。以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和“兩後生”為重點,切實加強種養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通過各級幹部和人大代表的聯繫幫帶、專項技能培訓、外出考察學習以及致富典型的示範引領,全鎮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了巨大轉變,立足實際、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各級人大代表舉辦政策宣講50多場次,受教育群眾1000多人次。

白沙鎮黨委書記崔小林說:“白沙鎮人大和各級人大代表與黨委政府一道,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為白沙鎮貧困村退出和貧困戶脫貧發揮了重要作用,各級人大代表幫扶工作成效顯著,為其他幫扶人員起了帶頭作用,在各級人大代表和鎮村幹部的共同努力下,全鎮5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113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已脫貧1010戶。2019年,除政策兜底戶外,基本都能達到脫貧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