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母親攜二子跳河溺亡:委屈,不是成為凶手的理由


90後母親攜二子跳河溺亡:委屈,不是成為兇手的理由


難得這樣一個工作日,能夠在家閒暇讀書,恰好讀到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裡第四封中的:

“超越一切的,也許是一個偉大的‘母性’作為共同的渴望。

那少女的,一種還‘無所作為’的本性的美是,它預感著、準備著、驚懼著、渴望著的母性。

母親的美,是正在盡職的母性…...”

這時候,看到了編輯發來約稿的這篇新聞:28歲年輕媽媽帶兩個幼兒出走自殺溺亡。


90後母親攜二子跳河溺亡:委屈,不是成為兇手的理由


90後母親攜二子跳河溺亡:委屈,不是成為兇手的理由

石女士遺書部分截圖


生活最神奇的地方之一,在於不可選擇。我們永遠不知道很多事情為什麼會發生,什麼時候發生,以什麼形態發生。

我在手機閃爍的前一秒,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沉浸在里爾克對於母性如此美妙的描寫的時刻,下一秒就看到,一位28歲的母親選擇殺死自己和自己兩個孩子。

01

人生的真相是不可選擇

但人可以選擇如何面對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逝者為大”,但是即便如此,我認為,除了生命本身,除了法律之外,沒有誰有權利帶走別人的生命。不論以什麼作為理由,這都是一件無比醜陋、自私的事情。如果,這件事是由自己的母親所作為,那將是人間最黑暗的悲傷。

我無意將母性偉大化。媽媽是我們最為美好的一個詞彙,它象徵著溫暖、安全,象徵著愛和希望。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媽媽和爸爸也是肉體凡胎,他們也是在自己艱難的成長道路上遭遇了很多的挫折,一路走來,他們必然有這樣或那樣的侷限性,他們在和自己孩子的關係中,也會因為這些自我的侷限性,而導致孩子成長的一些問題。

然而,這就是人生。

在出生的那一瞬間,生命的最初就告訴我們全部人生的真相:不可選擇。

但人的奇妙就在於,他雖然在不可選擇的狀態下,來到這個世界,但是所有發生的事情,大部分不會只有一個結果,即便只有一個結果,人們卻也還擁有,選擇如何去面對的能力。

  • 父母知識貧瘠,帶給家庭的自卑,成為我們學習的動力或者怯懦的狀態;
  • 父母物質貧乏,讓我們因為渴望擺脫貧窮,或成為駕馭財富的主人,或成為財富的奴僕;
  • 父母婚姻關係的各種問題,讓我們渴望理想中的愛情和婚姻的出現,或者恐懼傷害而遠離情感;
  • 父母愛的能力的匱乏,讓我們或窮極一生追尋愛的體驗,或成為給與別的生命關愛的守護者……


每一個人,都在父母的侷限,甚至是缺陷當中,起飛或者墜落。

人最終形成什麼樣子的生活,最終把自己活成什麼狀態,有他自己內在最隱蔽的需求和規則。而為此負責任的,除了自己,別人都不是必要、絕對的因素。

我們不是上帝,這個世界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承受的。一個懂得責任的人,當面對自己所無法承受的對象時,唯一要做的就是選擇。

我們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將向何處行走。

所謂選擇,最根本的基礎,就是敢於放棄。

“我愛一個男人,而我無法處理好和他家人之間的關係,無論怎麼調整,都毫無效果,我再也無法承受。”

這就是我們選擇的時候。

我可以選擇忍氣吞聲,直到把公婆熬老了、熬死他們;

我可以選擇離婚,然後開始或幸福或平淡的新生活;

我可以選擇帶著孩子投奔丈夫,雖然生活會很艱苦,但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

我可以自私的、帶著對丈夫、孩子的愧疚,選擇一個人的離家出走,即獲得婚姻的保留,又獲得遇到其他可能性的機會;

我甚至可以選擇死亡,獲得解脫……

不論是不是道德,是不是會有好的結果,我們所有的選擇都是一種放棄,也同時是一種獲得。只不過我們自己,將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失去的悲傷,也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


90後母親攜二子跳河溺亡:委屈,不是成為兇手的理由



02

死亡的功效

只作用在活著的人身上

我是我的,我可以為自己而選擇。但孩子的生命是孩子的,他們的生死,不應由一個選擇放棄生命的母親,來宣判並執行。

這個結果,對於兩個無辜逝去生命的孩子來說,太過悲慘。對於還在世的他們的親人來說,也太過殘酷。

這位女士不僅殺了自己,還是殺死兩個兒子的人。

死亡對於死者來說沒有意義,它全部的功效都是作用在還活著的人。

殺死石女士和兩個兒子的,雖然是石女士自己,而那樣的一封遺書,無疑將公婆推到了一個隱形殺人兇手的位置,將丈夫推到了一個幫兇的位置。

自殺是對生者最嚴厲、殘酷的懲罰。石女士用自己和兩個兒子的死亡,成功的將三個生存者綁架到兇手的審判席上,而活著的每一天,將是對丈夫和公婆懲罰的執行。

她信裡感謝疼愛她的丈夫,充滿了不捨。但她的行為,卻讓這個雖然無能處理家人和媳婦的關係的男人,承受漫長而殘酷的懲罰:痛失兩個兒子,無能丈夫、父親的名聲,幫兇角色帶來的所有。

這個行為,到底對於這位不幸的女士意味著什麼呢?看著完全沒有愛的痕跡。

03

婚前不謹慎

婚後兩行淚

人們的情感,總是容易同情弱者,這是人類的美德。

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很多人用軟弱的行為,來綁架人類的美德。

或許,這位不幸女士的家庭中,的確充滿了矛盾、衝突、畸形的家庭關係,但是,這位不幸的女士,最讓人悲哀的邏輯就是:只要我努力,就必須有好的結果,否則我就懲罰你們。

她最錯誤的行為就是:任何懲罰都不能建立在剝奪別人生命的基礎上,哪怕那個人是自己的孩子。

孩子不是父母的從屬品,更不是夫妻、家庭成員相互懲罰的工具。

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我們能夠做到的,不是有能力控制生活會出現什麼,而是我們有能力做到,不論生活出現什麼,我都會在保護好自己的狀態下去面對。

成熟的人還知道:這個世界,有太多的狀況,是我們努力也無法改變的,我們必須學會面對自己無能為力的時候,要麼去進行自我成長,要麼去進行勇敢的選擇。


90後母親攜二子跳河溺亡:委屈,不是成為兇手的理由



只有幼稚的孩子,才會有那種:我認為我想要的,生活就必須滿足我。也只有幼兒才會有:我不喜歡的所有,都會因為我發怒拒絕,撒潑打滾就會改變或者消失的自戀(自大)。

在社會現實中,石女士遭遇的這種病態家庭並不少見,而自戀到自大的人也不是罕見的。

我不僅要建議,年輕人在選擇婚姻對象的時候,要關注對方家庭,原生家庭的模式,不會因為一個新的家庭成員的到來,而被改變。

我還要勸告,年輕人在選擇情感對象的時候,要格外注意:

太過自以為是的,太過犧牲付出的,太過矯情刁蠻的,太過疑心猜忌的,太過情緒極端的這些人,不論是貌若天仙,還是才高八斗,或者富甲一方,您都要謹慎斟酌,千萬別隻顧著色慾燻心,見錢眼開。畢竟結婚之後,就是一家老小,保命要緊。


2019年6月5日至9日(共5天),柏燕誼老師將在北京開展成長小組的活動。

在小組活動裡,您可以陳述您關於婚姻、情感、家庭、育兒、個人等方面的困惑。

柏老師將帶領小組成員,在足夠安全和抱持的環境裡,讓您舒適自由的與其他成員互動,重現各種現實中的關係與衝突,並在小組互動中解讀關係背後的真相,從而最終幫助您實現真正的自我成長。

如果您的職業為諮詢師、教師、人力資源及相關管理工作者,可以點擊下方文章,瞭解柏老師為您定製的成長團體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