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關的關,該搬的搬!化工園區整治方案頻頻出臺,路在何方?

當前,“危化品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緊迫,全方位的系統性風險非常突出”。應急管理部強調,要採取果斷措施堅決遏制危化品爆炸事故,著力解決基礎性、源頭性、瓶頸性問題。

目前,全國多省開始了關停整治化工園區的步伐——江蘇鹽城提出“無化區”,江蘇省要求全省的化工園區不超過50個;河南停止新批化工園區、化工項目……

下面,小編就帶您梳理一下重點化工省市的化工產業整治方案。

全國部分省份化工產業整治方案

江蘇省

日前,江蘇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了《江蘇省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將在全省展開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行動,對於不符合相關要求的化工企業,將於2020年前全部關閉

方案明確提出了總體目標,即通過整治提升行動實現"本質安全根本提升"、"區域佈局明顯優化"、"低端產能大幅減少"。

在"優化提升化工產業佈局"方面,方案給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時間表:

比如,

沿長江干支流兩側1公里範圍內且在化工園區外的化工企業,原則上2020年底全部退出或搬遷

太湖一級保護區內、京杭大運河等環境敏感區域一公里範圍內的化工生產企業,於2020年底前基本關閉或搬遷;

對於城鎮人口密集區,安全衛生防護距離不達標的化工生產企業,2020年底前依法關閉退出;

化工園區外安全風險高、環保管理水平差和技術水平低的企業2020年底前全部關閉退出。

此外,方案對全省化工園區整治提升提出了具體路徑,比如要求對全省化工園區展開再評價,重點發展1-2條主導產業鏈,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化工園區整體封閉管理。

方案還從安全、環保、技術等方面進一步提升了產業准入門檻,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快推動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河南省

2019年4月29日,河南省應急管理廳召開全省應急系統視頻會議,

停批新增化工園區,73家城區化工企業要搬遷改造,6月底前必須拿出搬遷改造方案。

將對各類化工園區實行“四個一律”

  • 一律停批新增化工園區(集中區);

  • 化工園區以外一律不得批准建設化工企業;

  • 現有43家化工園區(集中區)在未進行安全容量評估、未建立專門安全監管機構前,一律不得批准新建改建擴建化工項目;

  • 凡不具備安全條件的化工項目,一律不得招商引資進入園區。


原文鏈接:河南省應急管理廳召開全省應急管理系統視頻會議

山東省

2019年4月28日,山東省政府公佈的《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中指出:

山東推進化工產業轉型集聚發展。推進化工企業進區入園,制定出臺《山東省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山東省專業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山東省化工重點監控點認定管理辦法》,對全省原有199家化工園區進行清理整頓。

啟動危險化學品企業搬遷改造,制定出臺《山東省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實施方案》,2020年年底前完成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隱患的大型企業搬遷改造;2025年年底前完成其他大型企業和特大型企業的搬遷改造。

原文鏈接:《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

2018年8月11日,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氣汙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2018—2020年)》,

明確要求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7個傳輸通道城市禁止新建化工園區,加大現有化工園區整治力度。各地已明確的退城企業,要明確時間表,逾期不退城的予以停產。

河北省

2019年3月26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河北省化工行業安全生產整治攻堅行動”,從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開展為期兩年的化工行業安全生產整治攻堅行動。

主要攻堅措施有:

  • 臺賬清單市長簽字:對列入整治範圍的所有化工企業和園區,建立園區和企業臺賬清單,清單由各市市長簽字確認後於4月底前上報;

  • 堅決實施“四個一批”:即關停取締一批、搬遷入園一批、提升改造一批、做強做優一批;對位於城市人口密集區、不滿足安全防護距離要求的企業加快搬遷入園,原則上危化品企業全部進入化工園區

    ;對省政府確定的39家搬遷企業10月底完成搬遷改造;列入關停取締的企業,10月底前拆除關鍵(危險)部位設備設施和危險裝置。

  • 更嚴格管理園區,科學評估園區風險,園區外的化工企業,不得新建、擴建化工生產項目。

  • 企業主要負責人履職能力專項考核不合格且補考仍未通過的,五年內不得擔任危險化學品企業的主要負責人等。

原文鏈接:河北省開展化工行業安全生產整治攻堅行動

2018年8月14日,河北出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將推動企業向工業園區集中,要求各地政府在2018年10月底前,制定重汙染和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專項計劃並向社會公開,並從原則上禁止新增化工園區。

原文鏈接:河北省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陝西省

2018年10月11日,陝西印發《陝西省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修訂後的方案新增了化工園區相關內容,明確指出,關中地區禁止新增化工園區,加大現有化工園區整治力度。

原文鏈接: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修訂版)的通知

安徽省

2018年10月11日,安徽省政府正式印發《安徽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方案明確提出,禁止新增化工園區,加大現有化工園區整治力度。各地已明確的退城企業,要明確時間表,逾期不退城的予以停產。

原文鏈接:安徽省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浙江省

2018年10月8日,浙江省公佈《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將禁止新增化工園區,以100個重點工業園區為抓手,推進各類工業園區治理。各地已明確的退城企業,要明確時間表,逾期不退城的予以停產。

原文鏈接: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浙江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湖北省

2018年6月15日,湖北省發佈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工作方案,要求沿江1公里內禁止新建化工項目和重化工園區,沿江15公里範圍內一律禁止在園區外新建化工項目。同時對尿素、磷銨、電石、燒鹼、聚氯乙烯、純鹼、黃磷等行業新增產能嚴格控制。

2020年底前,湖北將完成長江沿江1公里範圍內化工企業關改搬轉,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沿江1至15公里範圍內的化工企業關改搬轉。

原文鏈接:湖北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相關工作方案

江西省

2018年6月1日,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鄱陽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要求除在建項目外,長江江西段及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岸線及鄱陽湖周邊1公里範圍內禁止新建重化工項目,周邊5公里範圍內不再新佈局有重化工業定位的工業園區。

2018年,依法取締位於各類保護區及其他環境敏感區域內的化工園區、化工企業,限期整改有排汙問題的化工企業,推動化工企業搬遷進入合規園區

2020年,依法依規清除距離長江江西段和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岸線及鄱陽湖周邊1公里範圍內未入園的化工企業,依法關閉“小化工”企業,全面加強化工企業環境監管。

原文鏈接:關於印發鄱陽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

该关的关,该搬的搬!化工园区整治方案频频出台,路在何方?

截至2017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01家,而企業入園率剛過半,而園區外的企業還未淘汰整改完畢。

化工園區的“野蠻生長”留下許多先天不足的後遺症,我國化工園區呈現“兩極分化”現象。

專家建議,省級政府要對化工產業進行統一平衡和調配,明確省級政府部門的對化工園區的審批認定權,從宏觀層面嚴格控制化工園區數量,實現規範化管理。

危化品企業搬遷不能轉嫁風險,不能單單是拷貝型搬遷,而應是提質升級型搬遷。無論是新建項目還是轉移搬遷項目,所有地方政府、園區、企業都應該守住安全環保的底線,不能“看地方下菜碟”。

该关的关,该搬的搬!化工园区整治方案频频出台,路在何方?

響水巨響後

化工園區路在何方?

專業人士表示,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不能轉嫁風險,應守住安全環保底線

■本報記者 田 碩

隨著江蘇響水爆炸事故的發生,在安監、環保雙重壓力下,化工企業“退城入園”搬遷改造的進程也在加速。然而,化工園區內危化品企業眾多,各類風險聚集,加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協調,重招商輕安全的現象仍時有出現。記者從行業內人士處獲知,響水事故發生後,已有西部地區園區管委會到響水招商引資,希望企業到當地落戶發展。

化工園區關閉、企業搬遷是否存在風險轉嫁?各地化工園區如何擔起重任,順利承接危化品企業入園和搬遷改造任務,仍有諸多問題需要完善。

1

化企入園是趨勢,但入園率剛過半

近日,江蘇省正式公佈了關停響水化工園區100多家化工企業的名單。此前,江蘇省鹽城市決定永久性關停響水化工園區。

記者從專業人士處瞭解到,響水化工園區關閉後,多家化工企業負責人表示對未來企業發展前景堪憂。某些園區的外資企業正在抓緊梳理自己的供貨商清單。如果供貨商在安全生產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將考慮與其中止合作。企業的焦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化工行業轉型升級的進程。

感到焦慮的不只是企業,對全國601家化工園區來說,未來一段時間也將面臨重重考驗。有部分園區和企業負責人擔心,隨著響水化工園區的關閉,國內會出現一波園區關閉潮。但不少專業人士表示,行業整治實際上是在壓減落後產能,有益於行業整體提質升級。

2016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淘汰工藝技術落後、安全隱患大、環境汙染嚴重的落後產能,全面啟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和環境敏感區域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入園或轉產關閉工作。

原上海化工區發展公司技術總監李國華認為,“退城入園”是中國化工行業發展的方向,集約化的化工園區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企業競爭力,為園區所有企業提供最好的服務支撐平臺。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01家,而企業入園率剛過半,而園區外的企業還未淘汰整改完畢。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為破解“化工圍城”、有效降低安全和環境風險,提供了時間表和路線圖。政策發佈後近兩年時間內,天津、河北、湖北、江蘇、江西、福建、甘肅、雲南、四川、西安等省份都已經發布相關文件,要求加緊推進轄區危化品企業搬改工作。

“對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來說,新時代正處在動能轉化、結構轉變的爬坡過坎關鍵時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十分突出,化工產業園區化是解決這些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楊挺說。

2

直面發展陣痛,園區承載能力待提升

“我們的園區是‘拆遷’而來的,先是拆園區裡面的,然後再一點點拆園區周邊的。” 嘉興港區(綜合保稅區)管委會副主任瞿咬根坦言,園區所在位置人口密度較大,在發展擴大的過程中碰到了很多問題。除此之外,化工園區的安全健康發展還受很多問題掣肘。

一方面是日益加快的“化企入園”腳步,一方面是部分化工園區承載能力不足的現實。

“化工行業的發展變革和任何一個行業一樣,一方面享受著發展初期高速發展的紅利,另一方面還要直面發展過程中的陣痛。”楊挺說,“化工行業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發展初期,無論是市、縣、鄉鎮,都有設立化工園區的衝動。一時間,各地審批建設了一大批化工園區,數量和質量都是不可控的。”

化工園區的“野蠻生長”留下許多先天不足的後遺症。“我國近9%的園區沒有統一的汙水處理設施,約30%的園區沒有建立安全監管平臺,還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園區不具有危險廢物處理裝置。”工信部原材料司石化處肖文佳說。

據李國華介紹,全國601家化工園區中,中小園區佔比較大,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只有13家。我國化工園區呈現“兩極分化”現象,優秀的化工園區已經基本具備世界級石化基地的水平,但有的園區連最基礎的安全應急平臺建設、汙水處理系統都不完備。

比安全、環保風險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化工園區發展在頂層設計上存在缺陷,各地缺乏科學的化工行業安全發展規劃。部分地區化工園區布點數量過多,同一區域內的化工園區存在規劃雷同現象,部分園區缺乏清晰定位,有些園區盲目引入一些產能嚴重過剩的產品項目、面臨淘汰的落後工藝。

此外,有些園區迫於經濟壓力,採取邊發展邊規劃的發展策略,導致園區周邊出現大量搶建、違建的現象,企業與周邊零星居民住宅的防火間距和衛生防護距離不足,企業安全驗收困難,且在事故狀態下造成更多的人員傷亡和更大的經濟財產損失。還有些園區雖然進行了安全規劃,但迫於招商壓力,實際園區實行的是“先來先佔”的入園準則。

“省級政府要對化工產業進行統一平衡和調配,明確省級政府部門的對化工園區的審批認定權,從宏觀層面嚴格控制化工園區數量。實現規範化管理。”楊挺說,江蘇省、山東省、湖北省已開展化工園區評價與認定工作,應嚴格制定化工園區建設和准入標準,限制化工園區的重複建設和盲目發展,為園區的規範化管理夯實基礎。

3

從沿海到西部,企業搬遷不能轉嫁風險

近年來,危化品企業搬遷改造工作在提速。

據瞭解,截至2018年底,全國各省共上報搬遷改造企業1176家,其中異地遷建479家,就地改造360家,337家關閉退出。其中,中小型企業和存在重大風險隱患的大型企業共有1089家。

響水爆炸事故企業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它的前身是江陰市倪家巷化工有限公司。早在2007年太湖藍藻汙染事件爆發後,企業在蘇南幾乎無立足之地,卻馬上收到了蘇北城市鹽城的橄欖枝,在響水生態化工園成立了江蘇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

而聲稱生產高端化工材料的天嘉宜等企業,被鹽城響水縣視為“鄉鎮項目攻堅的碩果”。

因逐年提高的安全、環保要求,從經濟發達地區搬遷至欠發達地區,從沿海地區搬遷至西部地區,似乎為一些企業留了一條後路。

記者從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業人士處獲得,響水事故發生後已有西部地區的園區管委會到響水縣招商引資,希望企業到當地落戶發展。

“禽擇良木而棲。”事實上,企業和園區是一個雙項選擇關係。如果園區的安全條件不足,即使為企業提供其他方面的優惠政策,也同樣招不來“金鳳凰”。

在項目准入方面,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處長馬從越認為,無論是新建項目還是轉移搬遷項目,所有地方政府、園區、企業都應該守住安全環保的底線。比如,江蘇、浙江的標準可能高於國家標準,但西部地區標準決不能低於國家標準。

“危化品企業搬遷絕對不能降低安全標準。”瞿咬根說,“十幾年前,一家農藥企業想搬遷至園區,我們堅決不同意,因為企業安全條件不符合標準。產業轉移必須把好准入關,不管蘇南還是蘇北,東部還是西部,化工園區的標準要明確,不能‘看地方下菜碟’。”

楊挺則認為,危化品企業搬遷不能轉嫁風險,不能單單是拷貝型搬遷,而應是提質升級型搬遷。“不是所有企業都能直接搬到園區裡,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行業提升的過程。要加緊開展園區認定工作,設計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把不合格的園區淘汰出去,這是行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市場的選擇。”

“國家還應儘快提出或修改和完善有關針對區域性較強、適合園區安全規劃現狀的法律、法規及標準規範,從法律法規層面來強化化工園區的安全管理和安全准入制度。”馬從越說。

中國安全生產網綜合整理 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張曉蒙 龐舒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